意大利駐華大使館僻靜的石子花園里,有一處非常愜意的露天咖啡廳?萍紖①漃linio Innocenzi教授和他的同事經常會到那里喝上一杯咖啡,討論近來中意兩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合作進展。
浪漫古典、別出心裁和足球一直是意大利所引以為豪的。而這種特別的民族氣質也深深影響著意大利的科學技術發展。
《科學新聞》:近年來,中意兩國的科技領域合作漸入佳境。您認為哪個科技領域的合作最成功?
Innocenzi:中意兩國當前在物理學方面有著非常緊密的合作。最成功的合作案例包括西藏羊八井的高能物理實驗。我們在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上建立了宇宙射線觀測站。
現在兩國也開始拓展合作領域,包括空間科學實驗、太陽能物理等。意大利逐漸參與中國的各項實驗,中國也加入到意大利地下實驗室的中微子探測等大型試驗中來。還有醫學及文化遺產保護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文化遺產的科學技術將是一項長期的合作,意大利在該領域為中國提供了巨額的投資。
中國領先世界的領域包括遺傳學、干細胞學、納米技術和空間科學。中國的納米技術和納米實驗室都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我也一直在努力推動兩國在納米科學方面的發展,因為這是中國的一大技術支撐。
中意兩國高校有很多成功的合作案例。2006年左右,兩國政府建立了同濟大學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和都靈理工大學兩所大學之間的合作,現在已經卓見成效。這兩所意大利工業大學已經擁有近3000名中國學生,也有一些意大利學生到同濟大學進行學習。
同時我們也與清華大學有著非常良好的合作。在工程學方面,我們有聯合培養項目,學生可以獲得兩國學位。這個項目舉辦的非常好,而且一直在進步。
《科學新聞》:面對歐洲經濟危機,很多國家都削減科研經費,意大利有沒有狠下心來做這件事情?
Innocenzi:雖然面對經濟危機,但是我們并沒有縮減任何教育經費,反而還有所增長。因為要想解決危機,就要在科學、研究和教育上增加投入。
我們大幅削減了軍事開支,但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性永遠是第一位的,因為科學和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如果你削減了知識,就削減了未來。
去年我們簽署了中意兩國新一輪的3年合作,加大了與中國的合作投入。
《科學新聞》:在您看來,中意之間良好的科學交往能否推動兩國社會經濟的互利共贏?
Innocenzi:在我看來,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互利共贏的。某個國家單獨做某項研究,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和金錢。但如果我們共同發展一項技術,比方說我們在醫學方面進行合作,那么我們就可以從兩國獲得更多的數據,也會有更多的研究人員共同工作,就會事半功倍,造福兩國人民。
意大利是一個古典的城市,全部都是石頭的古老建筑。但是意大利又是地震多發地區,所以會對民眾和文化遺產造成很大破壞。
意大利目前沒有可靠的預測系統,這一點上,中意兩國就可以在地震預警觀測衛星上進行合作,幫助兩國更好的預測地震。在有些人看來,準確預測地震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現在我們可以從太空進行觀測,所以我希望兩國可以共同嘗試新的機會。
《科學新聞》:今年1月1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正式就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的總部又設在意大利。這是否進一步加深了兩國的科學交流?
Innocenzi: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機會。中國正在轉型時期,既不算是完全的發展中國家,也不是完全的發達國家。但是中國在科學和教育上投入巨大,我覺得單這一點就可以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楷模。
中國的領導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白春禮是非常杰出的科學家,也是非常杰出的個體。我們每個人都很喜歡他,我覺得他非常勝任這份工作。
《科學新聞》:發展中國家科學院與發達國家的科學院有什么不同?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Innocenzi: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發展中國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分享和討論只有我們自己才有的具體需求。美國和歐洲的科學院討論的更多是發達國家的需求。我們可能不會在非常高精尖的技術上進行競爭,我們要解決的是某些地區如何才能用上潔凈的水。
而且,我們的角度和觀點也有所不同。中國污染很嚴重,污染會帶來更多疾病,人們得癌癥的幾率在增加,這也是一個問題。所以要注重這些領域的科研。而且,我們的視野也要寬廣,不能就污染而治理污染,包括城市規劃、建筑、能源、交通、人口流動等等都要參與進來。
世界是開放的,我們必須要一起面對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在環境方面有著多年的合作經驗。意大利環境部在清華大學投資建立了中意清華環境節能樓。同時由意大利環境部牽頭,中國各級政府的8000名官員前往意大利進行環境培訓。最近我們與上海交大合作,共建中意兩國綠色技術實驗室,減少能源生產中對環境的污染。
《科學新聞》:您認為中國的科學發展對歐洲國家有什么裨益?意大利應該如何吸引中國更多的注意力?
Innocenzi:有些人會問我,為什么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舉足輕重?因為有些問題只有通力協作才能發揮作用,F在我們面臨的全球問題越來越大。300年前,只有一個科學家在工作,F在數以萬計的人力、巨額資金投入和大型實驗室還不夠。所以我們需要共享我們的需求、人才、投資,因為對單個國家來說這個負擔實在太沉重了。
現在歐洲很好的模式就是“歐洲研究區域(European Research Area)”,所有歐洲國家都一起建立設施、一起做研究。比方說,研發一種新藥可能需要花費1千萬歐元,研發一個新的微處理器也需要幾百萬歐元。如果我們一起找到了癌癥的治愈方法,這將是全人類的福祉。
《科學新聞》:您的意思是,各國的科學研究不應該是無序的競爭,應該是一種通力合作?
Innocenzi:是的。最好的例子就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全球各國和各大實驗室都參與其中。這個計劃之大,甚至連美國自己都完成不了?茖W外交是最有力的,各國擁有共同的科學挑戰和目標,考慮的是全人類而非某個群體的利益。
在科學上,我們沒有任何界限。我在科學界已經工作過幾十年了,朋友遍布全世界。我們互相尊重對方是科學家,而不在乎對方的國籍。
《科學新聞》: 在您眼中,中意兩國的科學交往中存在什么樣的挑戰?應該如何應對?
Innocenzi:我認為在科學方面,中國缺乏國際化的背景,缺乏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
我每次都會告訴意大利人民中國的事,但是百聞不如一見。我在中國舉辦兩國會議時總會見到,參會的意大利人真的會驚詫地兩眼放光。
他們會問我:“這真的是中國么?”太不可思議了。然后他們就會一門心思地想著和中國合作,然后兩國的科學交往就實現了。
這種親身體驗是最好的方式,也是為什么我一直在努力吸引更多的意大利研究人員來中國。他們一見到中國,就會變得非常積極,非常熱衷與中國合作。他們想做點事,他們想有機會再回到中國,所以這就是我為什么對未來有著積極的態度。但是這個過程肯定需要一定時間,不用著急,只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就一定會有改觀。
目前,意大利向中國發放簽證數量差不多居于第一位。去年所有領事館一共給出了50萬份簽證,但是我們計劃在2015年內達到每年100萬份簽證。
而且意大利有著歐洲幾乎最大的中國人群體,6000萬人中有35萬中國人。同時,赴意學習的中國學生人數也在增高,今年赴意上學的學生數達到12000人,緊隨法德兩國之后。意大利對中國學生非常有吸引力,因為我們的大學是完全免費的。今年我們已經收到了大約4000份下一學年的申請。
《科學新聞》:對中國科學研究工作,您能從旁觀者的角度,給出一些建議嗎?
Innocenzi:我覺得中國政府做得很好,因為他們向研究與教育投入了很多資金,我想祝賀他們。我認為在科學方面,中國需要創造更加國際化的背景,吸引海外人才。另外,科研人員的待遇需要進一步提高,要承認他們的工作,讓科學職業更加有吸引力。
現在全球科學崗位人員的薪酬都比較難。在意大利我們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要想做科研人員就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刻苦鉆研,但是競爭激烈,崗位少,薪酬待遇也不高。
但是人才是第一位的。如果科學職業不夠吸引人,那么青年人才會流向經濟、金融等其他領域。
所以我認為要將資金投到科研人員身上。你需要的不是多么頂尖的設備,你需要的是人才。所以我建議削減多余的科研崗位,提高科研人員薪酬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