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金鳳 方玉建 來源: 發布時間:2013-9-12 18:6:54
布倫茨河的“新農村”

 
筆者多次到德國南部巴登-符登堡州的海登海姆出差。
 
業余時間,在附近鄉下農村去游覽考察發現,國內農村在基礎水利設施和能源建設上,與海登海姆附近的鄉下農村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筆者不僅為他鄉的富裕和發達感到驚奇,更在內心為自己的家鄉如何在將來的哪一天達到這樣的程度而思考著。
 
布倫茨河的小電站
 
筆者在德國沿著穿過海登海姆的布倫茨河(Brenz River,從源頭泉水處一直到匯入多瑙河共長約55公里)多次考察,留意河流上面所建的幾乎每座電站。在布倫茨河的源頭是一處泉水,叫做布倫茨泉(Brenzursprung),給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早在1890年,布倫茨泉已經被很好地開發了。泉水邊上,矗立著一座類似禮堂性質的大房子,在靠上方一角與大房子連接在一起的是一處小電站。
 
小電站現在已經成了博物館,外墻上有圖片如右所示。主要介紹的布倫茨泉這座小水潭的形狀與參數,容量1200m3,流量1.2m3/s,每天流量103680m3,水潭毛長42.5m,毛寬19.5m,水最深處4m左右,常年水溫7℃。
 
給我留下另一很深印象的是它旁邊的電站。小小的泉水成了這個小小水庫的水源,每秒1.2m3的流量通過小水潭形成的4米的落差,每小時可以發電13KW。如果說一戶人家燒飯需要1KW電的話,那么,這座水庫將保證13戶人家的用量,他們可以不用上山砍柴破壞森林了。
 
雖然布倫茨泉容量只有小小的1200m3,但是,百年來它貢獻了當地重要的電力,從2007年到2010年的三年時間里,就創造經濟效益1088.55萬元。
 
除此之外,景觀和生態效益貢獻的價值是不可小覷的。
 
筆者感嘆的是,在這里,人可以與自然如此和諧地相處,人的所需與自然的所給,竟做得如此之好。由泉水建了小水潭以及小湖,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滋潤著周圍的植被。
 
而小電站,則似乎是人類呵護自然的另一延續,所發的電滿足了周圍居民的能源需求。
 
與布倫茨泉水類似,在海登海姆,還有一處叫做布魯尼穆勒(Brunnenmühle)的非常有名泉水。
 
它原先被建成加工玉米面的磨坊,因此也譯為布魯尼磨坊。它其實位于海登海姆鎮尾的一處很小的山坳,在山腳底下有一眼豐富的泉水(泉眼和由泉眼修建的水池見圖)。由于泉水在布倫茨河邊,泉水豐富(最小流量500 升/秒,最大流量5000升/秒,年平均流量1500升/秒),且與布倫茨河水有一定的落差,因此在此處建了布魯尼磨坊。
 
1908年,當地作坊企業福伊特利用此處泉水創建了布魯尼穆勒水力試驗室,將位于布倫茨河上,黑馬靈恩水力實驗室所發的電(夜晚低谷用電),將水抽到布魯尼穆勒附近山上的儲水池(揚程約100m)中存儲起來。到了白天,儲水池中的水被放下來驅動布魯尼穆勒實驗室的水輪機試驗設備和碎木制漿機。
 
事實上,布魯尼穆勒水力試驗室還是德國的第一個抽水蓄能電站。
 
布魯尼穆勒水力試驗室現在是福伊特水電的產品技術中心,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各個特大型水電站(包括國內的三峽、龍灘、小灣、拉西瓦、錦屏二級、糯扎渡溪洛渡等)的建設提供最先進的技術和產品。
 
毫不夸張的說,有了布魯尼泉水,便依水而建成了布魯尼磨坊。從維護、更換修理造紙作坊損壞設備,到從事紙漿制作設備的開發(J.M.福伊特時代),再到建立布魯尼穆勒水力試驗室,布魯尼穆勒的汩汩泉水不斷地注入著福伊特的百年不衰的生命力,體現著大自然對這家企業的最大的饋贈。
 
國內小電站建設
 
在德國的農村,一個泉眼可以建一座小水電站!一個泉眼可以造就一家跨國企業!有這樣的發現,筆者內心欣喜萬分,所以把大部分的業余時間放在了對小電站的考察上。
 
畢竟,在國內的農村,這樣的水資源太多了,都處在未開發中。目前,我國農村的能源仍然主要靠秸稈、雜草、樹木等等,既砍伐破壞生態,又燃燒帶來污染環境。
 
因此,新農村急需當地能供給的廉價電力。農村小水電站與農村的水利設施的建設迫在眉睫,將會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那么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開發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大概有兩個。其一,農村的水利設施規劃仍然非常落后,其二,我國缺乏適合農村水電站建設的相關技術和產品設備。
 
結合目前進行的新農村建設,筆者認為,國家的規劃不但要重視當地生態和與水相關的水利設施建設,重視對水利建設的投資,還要大膽而細致的規劃,最終從小水電站的建設中,得到能源效益和生態效益。
 
另外在技術上,對農村小水電建設所需的相關低成本產品設備的研發、生產和制造,國內的科研機構和生產廠家必須重視起來。
 
德國小小的布倫茨河,靜靜地流淌過附近的十幾個村莊,澆灌著附近的莊稼和維持著當地繁茂翠綠的生態,為當地的百姓提供飲用水源和用之不盡的廉價電力資源,造就了當地鄉鎮工業的高度發展。
 
多少次,胡亂思考著像海登海姆這里如此和諧的生態經濟,我曾經想回到家鄉的農村,像開發布倫茨河一樣去建設我們那條一樣美麗清澈的河流。
 
(作者張金鳳單位系江蘇大學流體及工程技術中心;作者方玉建單位系上海福伊特水電設備有限公司)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3年第08期 沿途驛站)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