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當阿里巴巴公司在杭州初創時,公司團隊算上創立者馬云一共18個人。而如今的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在大中華地區、新加坡、印度、英國以及美國設有70多個辦事處,擁有員工25000人。
從瞄準企業間電子商務的“阿里巴巴”,到專注在線零售的“淘寶網”;從第三方在線支付平臺“支付寶”,到以數據為中心的“云計算”,再到試水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余額寶”。創立14年來,阿里巴巴以其獨特的創新設計思維和產品,不斷收獲著企業自身的成功,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淘寶網:開辟C2C新時代
2003年,當阿里巴巴集團成立淘寶網的時候,這個“新生兒”面對的競爭對手,是當時占據絕對優勢和市場的易趣網。在此五年前,這個網站的成立被認為是中國個人對個人電子商務模式(Customer to Customer,簡寫 C2C)誕生的標志。
但很快,形勢出現逆轉。
根據互聯網實驗室網站服務指數(CISI)人氣榜的數據,2004年以前,在電子商務網站類排行榜中,還沒有淘寶網的位置。但是,自2004年2月開始,淘寶網以每月768%的速度,迅速攀升至第二位,僅次于易趣網。一年后,淘寶網在該榜單上的排名已經超過了易趣網,成為電子商務網站的領頭羊,成長速度之快令人驚嘆。
淘寶網的迅速崛起離不開一項創新性策略——免費。
當時,“行業大佬”易趣網的獲利形式主要是向用戶收費,包括產品銷售服務費和登錄費等。而淘寶網卻反其道而行之,宣布三年之內不收取任何費用。這個策略使得淘寶網在短期之內獲得了大量的用戶。
有學者分析稱,淘寶網提供免費服務的創新之舉是很有遠見的,順應了當時中國的國情。因為在新世紀的前幾年,中國的C2C市場還處在發展的初步階段。
而此時,淘寶網推出的免費政策,不但為那些有上網能力、追求便利的買賣雙方提供免費的交易平臺,還同時提供免費的阿里旺旺、支付寶等工具,這使得中國C2C市場的用戶迅速壯大起來。而淘寶網也由此成為C2C網站巨頭,昂首至今。
支付寶:建立網絡信用體系
兩院院士路甬祥曾充分肯定了阿里巴巴的創新設計行為,認為其在商業信用文化不發達的大環境中,設計建立了網絡信用體系,改變了中國商業版圖和業態,創造了網上創業、就業機會,帶動了物流,改變了億萬人的生活,并為網絡金融保險開辟了前景,促進了中國社會的信息化進程。
而阿里巴巴在設計其網絡信用體系時,創造的一個重要工具就是支付寶。
所謂支付寶,就是阿里巴巴提供的第三方在線支付平臺,遵循實名認證制度,通過在買賣雙方中間提供擔保服務來提升網上交易的信用度,保證買賣雙方的交易安全。
支付寶剛剛建立的時候,有人曾笑稱這種擔保服務“太傻”。但馬云說:“我們不關心這種模式是不是傻,我們只關心用戶是否需要。今天中國有超過6億用戶在用這個‘傻’東西。”
正是支付寶的創新設計,使淘寶網規避了網絡環境中買賣雙方有可能遇到的收款不發貨或者收貨不打款的風險,為人們的在線交易提供多一層保障。
當支付寶將貨款打入賣家賬戶后,買賣雙方可以就對方在交易中的表現作出評價,為以后的用戶提供參考。這種誠信評價體系被馬云認為是“將誠信變得有價值”的有效方式。
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淘寶網推出網購時,雖然借助的是網絡技術,但使其從眾多網購平臺中脫穎而出的卻是支付寶,這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模式上的創新,科技才能真正變成第一生產力。
余額寶:引領互聯網金融風暴
今年6月13日,一個叫余額寶的互聯網基金業務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很快便以破竹之勢引爆了理財市場。而引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這一顆“炸彈”,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合作的結果。
與傳統的基金業務不同的是,余額寶的目標用戶群體是收入不高但又有理財需求的人群,而這部分人群在當前社會有著龐大的數量。
有人笑稱,余額寶的出現幾乎掀起了一次全民網絡金融的大普及,許多連何為貨幣基金都不知道的網民,成為了余額寶的第一批用戶。
這是因為,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為余額寶設計的操作模式非常簡單:在支付寶賬戶進行實名認證,再填寫轉入金額后,用戶便擁有了這個基金業務。這與許多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購買過程繁瑣、產品說明難以理解的狀況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而余額寶的用戶在獲得投資收益的同時,還能隨時使用余額寶內的資金進行網上購物、支付寶轉賬等,操作依然十分簡便。
在上線僅僅18天之后,余額寶累計轉入的資金就已經達到了66億元,用戶數超過了251萬,這個數字超越了2012年國內排行前十位的貨幣基金的客戶總量。
自此,互聯網金融成為了人們口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阿里巴巴的創新嘗試也在接受著時代的檢驗。
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演講時,馬云曾回憶起創建支付寶時的情形:“正是因為那時中國落后的物流、信用體系和銀行,我們才需要有創業精神。”而這種創業精神也許就是阿里巴巴直到今天仍然不斷進行著創新設計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