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 唐琳 來源: 發布時間:2014-11-18 12:30:45
銅陵:“攻深找盲” 開辟第二找礦空間

 
中國安徽,銅陵。
 
有著中國古銅都之稱的銅陵絕非浪得虛名:其位于長江中下游多金屬成礦帶的中部,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基地,區內以生產銅礦而久負盛名。
 
而如今,銅陵再次承擔起了一項新的使命與任務:作為“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SinoProbe)的7個鉆探點之一。
 
根據“大陸科學鉆探選址與鉆探實驗項目”(SinoProbe-05)銅陵課題負責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吳才來介紹,將老礦集區銅陵選為資源科鉆點,主要是因為銅陵礦集區的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都比較高。
 
雖然近年在銅陵實施了多個超過1000米的深孔,但總體而言,大多數鉆孔的深度都小于1000米。因此,深部找礦的潛力很大。
 
另一方面,銅陵的科學鉆探,對礦集區巖漿活動次序、侵入巖系列劃分及其成因、區內巖漿作用的深部過程等研究至關重要。
 
而3000米的科學鉆究竟選在銅陵何處,則經過了研究人員的層層論證。因為銅陵縣舒家店具備較好的成礦條件,最終雀屏中選,成為3000米科學鉆的首選之地。
 
在完成對項目原始資料和技術報告的檢查后,專家組赴銅陵礦集區TLZK-01鉆孔進行現場檢查和驗收。
 
通過對現場的原始記錄、巖心進行抽查,并對巖心編錄與實物之間進行對照檢查,結果顯示,銅陵礦集區重要異常驗證孔TLZK-01鉆孔采用了先進的繩索取芯鉆進工藝施工,完成了2160.77米的鉆探工作量,純鉆進臺月效率為524.61米,終孔口徑77毫米,巖心總長度2135.30米,巖心采取率達98.8%,現場原始記錄規范,技術資料完整可靠,出色地完成了深部礦產資源探測的地質研究要求。
 
該孔的順利驗收,對推進深部礦產資源探測技術體系的建立,以及今后深部探測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裝備及技術基礎。同時,經鉆探驗證效果顯著,也為在我國東部開辟“第二找礦空間”、實現地質找礦突破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在銅陵礦集區工作的SinoProbe-05項目組也斬獲頗豐:系統地采集了各類巖芯樣品;利用近些年取得的新資料,編制了1:5萬銅陵礦集區巖漿巖地質圖、構造綱要圖;利用主要礦田內的鉆孔資料,編制了地下深處礦體、巖體、地層空間展布的立體圖;完成銅陵3000米科學鉆孔的巖芯編錄及鉆孔柱狀圖編繪工作。■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4年10月刊 現場)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