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是一個地質大國,已經擁有了一支頗具規模和實力的地質科研隊伍,我們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相關需求。
但我國并非地質強國。這不僅體現在各學科發展的不均衡、只有少數領域居國際領先水平,還體現在我們對地球深部知之甚少。
過去,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地球表層和地殼,而對地球深部欠缺認識。但我們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和復雜,因此必須要對地球深部進行探測,對地球各圈層之間的相互作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為國家和人類福祉服務。
與國外的探測計劃相比, SinoProbe在時間上確實晚了一點。但發展深部探測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在國家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以后來推進深部探測計劃,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而且,現在地質科學已經發展到了地球系統科學的階段,我們向地球深部進軍正是體現了地球系統科學的思想和概念。通過對地球深部的探測和研究,獲取關于地球的演化及地球動力學方面許多重要的科學新認識,更有利于我們解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資源、環境、地質災害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目前,SinoProbe第一階段已經告一段落。在這一階段取得了很多的重要突破和成果:例如6000多公里深地震反射測深,揭示了多個代表性地區的深部地質特征,為了解板塊構造活動與山脈、盆地的形成演化提出諸多新觀點;累計深度2萬多米的大陸科學鉆探,揭示了有關礦集區礦產的形成、展布規律和找礦方向,在西藏的鉻鐵礦體中發現包括金剛石在內的世界上獨特的礦物組合等等。
這些進展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與好評。SinoProbe已制定了有關資料數據的共享原則和辦法,我們可以預期今后若干年對這些數據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將進一步擴大項目的科學價值、實際意義和影響。
總的來說,發展深部探測,為解決我國資源環境和地質災害問題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把我國地質科學和技術推向國際最前沿,加速了我國向地質強國跨越的進程!
(孫樞,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事沉積學、沉積大地學研究和地質綜合考察。)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4年10月刊 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