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將與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就水資源保護進行深度合作,這既是王浩進駐的第5個院士專家工作站,也是北京市科協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五周年的又一成果。在此之際,記者圍繞院士專家工作站對王浩進行了專訪。
談工作:協同創新、自主創新的好形式
王浩用自己的實際成果向我們展示了院士專家工作站與企事業單位合作之后的成效。他說道:“院士專家工作站是一種協同創新、自主創新的好形式。”一方面能夠將院士專家等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論應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攻堅克難,服務于社會和人類;另一方面,院士和專家也擺脫了之前的泛泛報告、講座,院士和專家能更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地區的實際情況,結合實際調整自己的研發方向與研發方式,真正做到了產學研的密切結合。同時,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立也對科普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立之初都會作相應的科普報告,開展系列科普活動,用通俗的語言把復雜的問題解釋清楚一些,讓大家建立一個基本的理念,樹立信心,得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形成合力。院士專家工作站與企事業單位的合作能夠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更多、更先進的科技知識,對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具有重大意義。
王浩在廣西的工作站,主要是和廣西大學、廣西水利設計院等單位一起合作,以北部灣水系為出發點,通過對北部灣水系整體規劃,解決了包括供水、防洪、防風暴潮、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同時,與廣西設計院的合作也取得了上百億元的經濟效益,廣西設計院獲得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獎項全自治區每年只評3個。在王浩看來,院士專家工作站不僅僅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助推器,更是企業自主創新、不斷提高生產率的法寶。
王浩強調,在看到成果的同時也要看到不足,企業在吸收、消化科研成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有一些模型或理論在企業的認知較低,院士專家進入院士專家工作站之后要承擔起培養相應人才的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推遲或者延緩了成果的轉化,拉長了實際問題解決的時間。
談合作:基于雙方的高度需求
王浩在談到合作對象的選擇時,不僅僅是從合作方的角度出發,更是從雙方角度、辯證地闡釋了這個問題。他認為,駐站院士一方面要充盈自己的研發團隊,讓研發隊伍的專業水準能夠達到院士的水平,讓團隊成員擁有自主研發、自主創新、自主帶隊的能力,同時還要從自己研究課題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涉及非自己專業和擅長的領域,那樣就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方面,他認為主要合作方必須有真正的需求,有真正難題,有具體科研任務需要去解決,而不是僅僅依靠院士的名氣來為企事業單位增添噱頭。在這幾年的院士專家工作站中,王浩也是這樣實踐和履行職責的。
據王浩介紹,與寧波的合作主要是水資源的問題,與廣西的合作主要是水環境的問題,與東方園林的合作主要是水生態的問題等等。在實際的工作中院士都是根據不同的方向和問題選擇合作伙伴,將這方面的基礎推廣示范。王浩認為,院士專家工作站對院士團隊來說是天上掉個餡餅,對企業來說也是三伏天撿了一個冰西瓜。對雙方都有很強的互補性,雙方的合作彼此感覺很愉快。這樣的合作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更創造了社會效益。
談未來:繼續探索更加健全和完善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王浩對院士專家工作站的評價非常高,他認為北京市院士專家工作站是另一種形式的協同創新,和2011院校單位之間的協同創新是并行不悖的、是互為補充的。在他看來,經過這5年的實踐證明,北京市院士專家工作站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是行之有效的,應該將這種科技自主創新的形式進一步地普及、進一步地完善,讓院士專家工作站的科研成果得到更大面積、更有力的推廣。
關于未來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王浩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
一是院士自身團隊的建設,要培養三類人才。培養人員的時候既要注重學術水平又要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在院士專家工作站人才的培養中非常需要三類人才:1.能埋頭苦干的,有一種韌勁,有一種鉆研勁的;2.具有協調能力,有聯系能力的,有合作能力的,有團隊精神的;3.需要有創新型思維,突發奇想,能將自己的點滴思想系統化、廣大化。
二是嚴格慎重選擇合作對象。要選擇有真正需求的企事業單位,要選擇院士專家工作站所擅長的領域與其合作,爭取將院士專家工作站的作用與企業的發展完美地統一結合起來。讓院士專家工作站和企業能夠互補,合作愉快,為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是以創新為基礎,例如尋求符合我國國情的污雜物排放標準。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立,更準確地把握住中國的實際,對于從國外引進的排放標準有了明確的認識。將會不斷探索和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基于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達標排放標準。
四是尋求多角度、全方位的支持。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立過程中有來自國家政策、科協組織、地方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今后在院士專家工作站的發展中,我們更要不斷地尋求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在國家的支持方面,我們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基金委的創新群體,有“863”、“973”和支撐計劃,有了這些國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王浩相信,科研成果的迅速普及與應用指日可待。
最后,王浩表示,北京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在今后將探索多種形式去承載自主創新,把創新墻上掛的、書里刊的東西寫在大地上,去將高端人才和高科技企業聯系起來,讓企業擁有強大的高科技支撐,使院士的成果能夠及時推廣、普及、轉化為產品。院士專家工作站還要去探索如何讓院士、專家成果在企業里面生根、開花、結果,讓其真正落地,把文章寫在大地上。王浩堅信,院士專家工作站能夠使我們的國家在高科技戰略的發展中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