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見習記者 王珊 ■ 記者 包曉鳳 譚一泓 來源: 發布時間:2014-7-30 16:46:3
院士專家工作站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腳步
——訪燕山石化院士專家工作站

 
2009年5月21日,雨。這一天,對于燕山石化來說,是值得紀念的。北京市科協向燕山石化公司授予“院士專家工作站”牌,這是北京第一家“院士專家工作站”。
 
如今時過五年,回首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燕山石化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王哲分外感慨,在他看來,院士專家工作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積極探索。
 
王哲說,五年來,院士專家工作站對燕山石化的結構調整、清潔生產以及技術攻堅等起到了很好的技術咨詢和支撐作用。
 
“到現在我還記得授牌那天的事情。”作為當年首批被企業聘任的院士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大東說,院士專家工作站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促進企業進步的方式。
 
支撐是實實在在的
 
“作為地處北京的石化企業,燕山石化更需要在技術上進行革新,進行清潔能源的生產。” 王哲告訴記者。
 
燕山石化于1967年建廠,已經有47年歷史,是我國建廠最早、規模最大的現代石油化工聯合企業之一。2009年,燕山石化原油加工能力為1079.1萬噸,乙烯產量84.1萬噸,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89.1億元。
 
王哲說,從生產規模上講,燕山石化的體量已經不是最大的,而坐擁北京的位置也決定著燕山石化不可能靠規模謀發展。“我們的發展戰略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的石化企業:資源利用率高,核心競爭力強。”
 
“在尋求可持續發展契機時,我們希望通過一種方式來引進燕山石化外的高端人才,實現內外人力資源的結合。”王哲說。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燕山石化來說,院士專家工作站正是實現他們想法的好形式。第一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就此落在了燕山。
 
“院士專家工作站,給我們企業的支撐是實實在在的,而第一就是效益和競爭力的提升。”王哲說——在全國一路領跑,率先在全國生產出京標V產品,成為保證首都能源安全的骨干企業;調整產品結構,航空煤油的產量從80萬噸上升到100萬噸,新增2300萬的收益;開發新工藝,提高下游化工產品的附加值,在甲醇制烯烴工藝上獲得自主產權,并將技術轉移給中原乙烯……這些都離不開院士專家工作站的技術支撐和專業咨詢。
 
“院士團隊直接針對我們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燕山石化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院士們非常負責任,“我們這里都是管道和鍋爐,出現問題,他們也都是爬上去查看問題。”
 
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燕山石化累計加工原油2.9億噸,生產乙烯180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9734億元,利稅1123億元。
 
“燕山石化是個大試驗場”
 
在李大東看來,燕山石化是一個大試驗場,他說:“和其他行業一樣,煉油行業也面臨著生產能力過剩的問題。”
 
據李大東介紹,2013年,我國煉油加工能力達7億噸,但實際加工量僅為5億噸左右,煉油能力存在過剩問題。
 
“這就決定著今后相當一段時間,效益的增加不能靠擴能和增加產量,而要靠生產結構的調整。”李大東說,由于地處北京,燕山石化首當其沖,注定要走在改革的前列。
 
“進駐燕山,最有意義的事情是既能解決燕山石化發展的問題,又能進一步解決整個行業本身的問題。”李大東指出,在這種情況下,燕山石化的角色更像一個大的試驗場。
 
石化企業的發展要及時把握市場的需求。而近年來,國內市場成品油消費中不斷下降的柴油和汽油的比例是生產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2013年,兩者之比落至1.93∶1的新低點。
 
“柴汽比下降意味著要多產優質的清潔汽油來減少柴油。”李大東說。
 
而近兩年來,李大東帶領的團隊在柴汽比結構的調整上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發方向的合作,該技術能生產出具有高辛烷值組分的汽油,且硫含量小于10ppm。
 
“汽油一噸的價格要高于柴油500元,這樣既滿足了市場的需求,還給企業帶來了效益。”李大東說,目前該技術已經在燕山開展工業試驗,以后將會推及到其他的石化企業。
 
此外,近年來,清潔生產對煉油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燕山石化特殊的地位決定了必須要搞清潔生產。”李大東說,兼顧環保和效益,這也是未來石化企業的發展方向。
 
在李大東看來,院士專家工作站在一定程度上是企業發展的催化劑。“其他企業也應該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不過,李大東指出,這要滿足兩個前提,一是企業要有吸收技術的能力;一是企業要有支持,同時也有需求。
 
捋順內部管理機制
 
“除了效益以外,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對企業人才素質的培養上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王哲說。
 
據介紹,在院士專家工作站運行的五年時間內,燕山石化的科技人員在項目運行和執行中,在配合院士團隊解決問題中,科研能力和現場處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外,通過院士專家授課的方式,工作人員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挑戰以及專項領域的前沿技術了解也更加深刻。
 
一方面是效益的提升,一方面是人才素質的提高,王哲表示,下一步,是要進一步捋順內部的管理體制,更好地促進企業與院士團隊的合作。“科技創新體系和機制的建立保證著你的科技創新能力。”
 
新技術的使用勢必會帶來風險。而機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風險。
 
王哲介紹說,合作以來,燕山石化有一個理念,即“在專利上,不求所有;在效果上,追求所在”。“我們追求技術在企業產生的效果。”
 
因此,在合作之初,燕山石化會同院士所在單位簽署合同,合同的內容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勞動成果的轉化等方面。“我們致力于在合同中體現院士的科技能力和價值能力。”
 
“風險和效益并存。”王哲說,把風險控制在可防控的范圍內,獲得的就是技術進步和人才素質的提高,燕山石化也有責任這么做!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4年7月刊 風采篇)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