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天海/編譯 來源: 發布時間:2014-7-30 17:57:10
益生菌真有益么?
 
吃了抗生素或出了腸胃問題,很多人都會急著喝幾杯益生菌,恢復腸道微生物的“自然平衡”。益生菌成為了食品行業增長最快的一種產品,現在已經融入到酸奶、飲料和兒童食品當中。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益生菌才能保持健康。一項對非洲狩獵采集者體內腸道細菌的新研究揭示,他們體內并沒有大多數益生菌食品中的某種關鍵細菌成分,但仍能保持身體健康。并且,這個世界上僅存的狩獵采集部落之一——坦桑尼亞Hadza族人身上并沒有西方國家現代飲食習慣所帶來的結腸癌、結腸炎、克羅恩病或其他結腸疾病。
 
該項目是首個針對狩獵采集者腸道細菌的研究。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的飲食習慣傾向于高糖、高鹽、高脂。這些飲食習慣改變了腸道中的細菌類型——微生物組。腸道細菌迅速適應宿主的飲食變化,居住在鄉村地區和較少攝入加工食品的居民微生物組更加多樣化。研究人員也發現了微生物組多樣化低與結腸疾病之間的聯系。
 
研究采集了27位8~70歲Hadza族人的糞便樣本,并以冷凍或干燥樣品形式送至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擅長從細菌中提取和測序DNA的團隊。該團隊通過Hadza人的DNA鑒定細菌,并分析了糞便中的營養物類型,包括微生物代謝產物,這種脂肪酸是腸道細菌能量的來源。
 
當該團隊對比Hadza與意大利人之間的DNA時,發現Hadza人的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更加多元化。而且,與非洲兩組農民體內的細菌相比,他們發現只有Hadza人體內沒有益生菌飲料中最常見的細菌——雙歧桿菌,可能由于該群體不攝入乳制品的原因。
 
Hadza人同時具有高水平的細菌如密螺旋體,是西方人患病的征兆,因為不同類型都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牙周炎和梅毒有關。然而,Hadza人幾乎沒有自身免疫失調疾病、肥胖或糖尿病等與不同類型的腸道細菌失衡有關的疾病。該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4年7月·增刊 科學·此刻)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