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志彪 來源: 發布時間:2014-9-1 15:10:1
活勞動”支出亟待有效補償
——對科研經費支出制度的思考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包括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等在內的一系列政府投入的研究性基金都已經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支出制度,對其管理也越來越規范。但是,我國的科研經費管理仍存在著巨大的改進空間。
 
例如,某些應用性較強的項目資助,可以將項目事前資助改為加大事后獎勵的力度,這樣更能夠激勵科研人員取得政府所要求的成果。
 
再如,可以學習發達國家的做法,對合格的科研人員適當加大普惠性的科研資助力度,減少千軍萬馬申請少量基金的浪費行為。
 
我想重點強調科研經費支出制度的改進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科研激勵和科研效率問題,也是廣大科研人員最關心的重要問題。
 
“活勞動”消耗不可忽視
 
科研經費支出制度的改進關系到如何對待科研勞動中的活勞動消耗和補償問題。
 
按照現在國家財政部門的規定,無論是國家級、省部級的科研項目,還是所謂的橫向科研項目,其經費支出都不承認或很少承認活勞動消耗和補償支出,只能報銷科研勞動中的各種物質消耗支出,如購買設備、辦公支出、軟件、圖書,支付出差住宿、交通費用等,而對于科研活動中發生的各種活勞動支出,如各種各樣的勞務支出、激勵支出、加班費、雇傭科研人員、聘請咨詢專家、出席研討會的勞務費用等,則基本不能支付,如有違反,輕則退賠,重則違紀或者違法,受到嚴懲。
 
這種在科研勞動中只承認物質轉移和消耗價值,不承認活勞動創造價值的做法和規定,在理論上否定的是勞動價值論。
 
眾所周知,以活勞動創造價值,而死勞動只能轉移價值為核心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石。否定勞動力消耗必須予以補償的規定和政策,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否定,與我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信仰之間有自然的矛盾。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教授的工資中,已包括對活勞動消耗的補償,如果再提勞務費就是額外多支出,因此不能再從科研經費中提取任何勞務費用。
 
其實,我國基本工資中只包括了對教授從事教學活動的勞動補償,并不包括對其從事和組織科研活動額外多消耗的智力勞動的補償。
 
在專職科研活動領域,一般單位都有對科研人員最低工作量的要求,這個工作量其實對應的就是基本工資補償。對其所提供的額外科研勞動,一般也只能從其科研經費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給予補償。否則,根本不可能激勵科研人員多提供額外的勞動。
 
另外,由于教授、科研人員的機會成本較高,如果不允許其在所承擔的科研項目中提取適當的活勞動補償經費,他們可能就不愿意承擔國家科研任務或名不副實地應付。
 
據估計,全國著名商學院就有數百余名教授從不申請課題,而專門在培訓市場中授課。
 
原因很簡單,專門從事上課的收入,要遠超過那些主持課題(甚至是國家重大課題)的教授。這種情況在與產業實踐結合得較緊密的理工科中也普遍存在,它們都是這種不完善的機制的產物。
 
不完善機制引發的惡果
 
在實踐中,由于不承認科研勞動需要消耗活勞動,不承認活勞動創造價值,而實際上又必須支付勞動力報酬,只能迫使科研項目承擔者造假,如四處收集和購買各種虛假支出發票報銷。
 
這種不合理制度所造成的后果十分嚴重:一是變相縱容了各種發票造假活動,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虛火的“發票產業”;二是使每個科研工作者都變成了犯罪嫌疑人或有犯罪嫌疑的人,使其社會聲譽受損,當事人往往懷有巨大的心理負擔,烙上了難以抹去的犯罪陰影;三是使科研人員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去琢磨如何“合理”花錢,而不是琢磨如何全力創新;四是抑制了一些怕犯錯誤的優秀科研人員申請科研項目的積極性。
 
最重要的是,它是我國目前科研人員對科技體制意見最大的一項不合理制度,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科研經費使用的效率,阻礙了創新性國家建設的步伐。
 
提高“活勞動”支出勢在必行
 
為此我建議,財政和審計部門應該重新研究科研經費的使用政策,在制定政策時多傾聽一線科技人員的意見,并應盡快提高科研經費支出中勞務費支出的比例。
 
根據過去的經驗,在一個科研項目的支出經費中,活勞動支出占30~40%左右是比較合適的。
 
科研制度制定應遵循一個總原則,即要承認知識分子的腦力勞動價值。腦力勞動是復雜勞動,它是倍乘的簡單勞動,科技人員的活勞動支出必須得到有效補償。
 
我們不能因為給了科技人員基本工資,其額外多提供的科研勞動就可以忽略不計。如果這樣,就是重走過去平均主義的老路,就是激勵科研人員躺倒吃大鍋飯。
 
一個好的創新制度應該激勵科研人員,為優秀科研人員提供更大的邊際努力。尤其是社會科學的研究,因為社會科學的研究主要是由活勞動消耗構成,所以應該有更高的勞動比例支出!
(劉志彪,現任南京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共江蘇省第十二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兼任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經濟學部委員。)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4年8月刊 教育)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