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最初幾年里,你的身體并不是唯一快速生長的東西。人體腸道和其他地方的菌群也會出現迅猛增長,并且擾亂它可能導致健康問題。
一項新的小鼠研究顯示,在其生命初期利用小劑量抗生素擾亂腸道菌群發展,會影響小鼠的新陳代謝,并增加之后出現肥胖的風險。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腸道微生物對建造一個強健的免疫系統等若干機能十分重要。對于健康菌群發育而言,嬰兒期尤為重要。該發育過程始于新生兒在母親產道中獲得微生物。剖腹產出生的和那些在1歲里就使用抗生素的兒童出現哮喘和Ⅰ型糖尿病等免疫系統紊亂的風險較高。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這些兒童出現肥胖的幾率也會提高,盡管作用看起來十分微弱。
但美國紐約大學微生物學家Martin Blaser懷疑菌群發育對后期新陳代謝的影響更大。利用豬和雞等家畜進行的研究顯示,在生命初期使用低劑量抗生素,能讓這些動物更快生長,并能增加它們的脂肪數量。
Blaser和同事希望確定這種新陳代謝變化是否由抗生素如何改變動物菌群所驅動,于是,他們轉而利用小鼠研究調查其中的關聯。
該研究小組為出生4~8周的小鼠使用了低劑量的盤尼西林,并分析了它們的腸道菌群和新陳代謝特征。正如所料,抗生素改變了小鼠的腸道菌群,降低了乳酸桿菌和其他有益菌的數量。但這種影響在停止使用抗生素后兩周里消失。不過,10周之后,攝取高脂肪食物的這些小鼠體重開始瘋長。
研究人員將相關成果發表于《細胞》。雌性小鼠尤其易受影響:它們的體重增加是未使用抗生素的姊妹的兩倍。但使用抗生素的小鼠若正常飲食,體重也未增加。
研究人員還將使用抗生素小鼠的菌群移植入之前腸道無菌的小鼠體內。結果接受者在食用高脂肪食物后,體重立刻開始增加,這些暗示被改變的菌群導致了新陳代謝變化。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4年8月刊 科學·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