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廖 來源: 發布時間:2015-11-30 14:15:26
巴斯夫亞太創新園:將創新深入“紋理”

 
走進位于上海浦東的巴斯夫大中華區總部基地,色彩斑斕的工廠,蔥郁的樹林,大學校園般的感覺。這里,就是剛剛落成啟動的巴斯夫亞太創新園。
 
創新的園地
 
實驗樓、圖書館,三兩個研究員聚在園中探討科研問題……這里,給人一種回到大學校園的錯覺。連巴斯夫亞太創新園的員工自己,都把這里親切地稱為“campus(大學校園)”。
 
創新園處處是創新與創意的結合,巧妙、用心地將綠色環保理念應用到研發與生產的時時處處。
 
走在創新園的路上,工作人員讓記者低頭看,并介紹道:“這條道路應用的是巴斯夫為城市排水、海綿城市設計的解決方案”,彈性聚氨酯的材料可以加速雨水下滲。
 
在廢水處理設施中,巴斯夫辟出一塊地方,專門用來養魚。經過處理的廢水首先注入養魚池,經過天然的檢驗,然后才排入市政污水處理。
 
在園區內不少時尚的白色椅子,完全是由可口可樂空瓶回收制成。一體制成的技術,只灌注一次就能成型,減少了灌注對椅子的影響。
 
在創新過程中,研發固然重要,但設計與創意也不可或缺。為此,巴斯夫成立了設計中心,讓設計師能夠進一步了解各種材料的性能和解決方案,激發創作靈感。
 
今年,是巴斯夫成立150周年,也是巴斯夫在中國運營的130周年紀念。設計中心的涂料顏色設計師Vivian向記者介紹,今年巴斯夫邀請全球近12萬名員工參與“專屬周年紀念色彩”活動,設計開發出代表全球各個區域精神的專屬顏色。最終,亞太、歐洲和南美洲均選擇了綠色和藍色等自然色系作為專屬色,體現巴斯夫與自然緊密相連,提供清潔解決方案的愿景與決心。
 
異想天開&市場需求
 
2014 年,威馬遜臺風襲擊廣東,造成七萬多根混凝土和金屬桿塔被毀,而巴斯夫研發出的新型聚氨酯電線桿卻安然無恙。
 
在走訪巴斯夫亞太創新園的實驗室中,記者見到了這種具有出色抗風性能的電線桿。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告訴《科學新聞》記者,這種采用纖維纏繞技術生產的桿塔抗風能力提高了至少2.5倍,但重量僅約250公斤,為混凝土桿塔的四分之一。
 
穿過右手邊是一個個實驗臺和研發設備的長廊,記者不時可以看到研究人員業余時間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可愛的“小黃人”,正在研發的可用于節能窗框的特性聚酯材料等。在這里,工作人員秉承的是要將復合材料的功效做到“1+1﹥2”的信念。既有天馬行空的童趣,也有嚴謹認真的創意。
 
研究人員告訴記者,這是由于亞太創新園中特有的兩種研發路徑。一種是員工異想天開地創新,在做實驗時并不知道這款產品將來的用途;另一種則是根據市場需要和客戶需求進行的研發,通過市場的“拉”和技術的“推”,成就了今日的全球化工業巨頭。
 
巴斯夫研發的液態噴涂阻尼減噪漿料,不僅可以替代傳統的手工刮涂瀝青材料,而且還具有良好的減振降噪效果,適用阻尼溫域廣,不含有機溶劑,是一款綠色環保的車用新材料。
 
同時,巴斯夫研發的緊湊型轉化催化系統可以同時去除氣態污染物和顆粒,陶瓷基材上含有貴金屬的催化轉化器可以清潔發動機尾氣。這種四元轉化催化系統可以打造更加清潔的汽油發動機,幫助用戶達到“歐6”標準。
 
巴斯夫與中國
 
亞太創新園是巴斯夫在亞太區最大的研發中心,也是巴斯夫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9日,巴斯夫亞太創新園二期項目正式落成啟用。該項目投資達9000萬歐元。
 
“巴斯夫的總體目標是,未來全球大約四分之一的研發活動將在亞太區進行。此次擴建將提升我們在亞太地區的創新實力,服務于亞太及全球市場。”巴斯夫執行董事會副主席兼首席技術官薄睦樂博士向《科學新聞》表示,擴建之后,巴斯夫將繼續專注于先進材料和系統研究,還將增加配方、化學工藝工程等新研發領域。
 
創新是巴斯夫“創造化學新作用”戰略的基石。為擴大巴斯夫在亞太區的研究網絡,全球三大研究平臺之一的先進材料及系統研究總部將自2016年1月起落戶上海亞太創新園。
 
整個亞太區快速的人口增長及城市化進程帶來了諸多新的需求,為了滿足這些需求與挑戰,一大重點就是基于化學的創新。除位于上海的亞太創新園以外,分布于印度、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研發中心也致力于開發各種創新解決方案,助力亞太區各地應對資源效率、食品與營養,以及生活質量方面的挑戰。
 
此外,巴斯夫還將投資約5000萬歐元在印度新孟買建設另一座亞太創新園,預計將于2017年投入使用。屆時將有近300名科學家在該創新園從事作物保護、工藝開發和聚合物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5年11月刊 研產牽手)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