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存富 來源: 發布時間:2015-3-30 15:38:47
探尋中國復興的現代化之路(下)
——記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現代化是中國復興的必由之路
 
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領銜該中心,在十多年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現代化是中國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復興的過程就是中國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過程。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3》和《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建議,未來十年,抓住戰略機遇,重點做好十件實事。
 
一、新型工業化,抓住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尾聲機會”,推進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全球化和工業轉移協調發展;加速農業現代化,縮小工業和農業的剪刀差;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抑制商業壟斷,提高投資和勞動效率等。
 
二、新型城鎮化,改革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推進城鎮化、網絡化、綠色化、福利化和郊區化的協調發展;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推動農村現代化,提高全民生活質量,建設城鄉平衡社會等。
 
三、加速信息化,抓住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尾聲機會”,促進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物聯網、無線網、大數據、量子通信、云計算和智能化制造等的發展。
 
四、促進知識化,發展高技術產業、科技產業、文化產業、知識傳播和知識服務業等,提高經濟的知識含量和降低經濟的物質含量,提高經濟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五、繼續參與經濟全球化,促進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降低關稅,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區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重點建設海南島自由貿易區等。
 
六、促進民主化,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健全完善民主制度,提高政府效率和政策透明度,尊重個性化選擇,建設現代民主社會等,實現政府管理體系的現代化。
 
七、建設學習型社會,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普及義務教育和中等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遠程教育,逐步普及高等教育等。
 
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革命的先聲機遇,建立快速響應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完善創新網絡,優化創新政策,培育創新文化等。
 
九、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生態現代化和綠色發展戰略,發展綠色能源、綠色技術和有機農業,促進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的脫鉤,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建設環境友好社會等。
 
十、實行按貢獻分配制度,按貢獻分配和按需要調節相結合,知識資本和投資資本參與純收入分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稅收調節和轉移支付力度,逐步縮小收入差距;實施小康工程,消滅絕對貧困現象等。
 
上述內容在國家文件中有所體現,成為現代化政策的一種支撐。
 
中共十八大報告確定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目標,提出“四化”同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和經濟結構的戰略升級。從現代化研究的角度看,這種新戰略的特點包括:既有第一次現代化的內涵,如工業化和城鎮化,也有第二次現代化的特點,如信息化和創新驅動,屬于兩次現代化的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1世紀頭20年的“中國夢”,這是實現21世紀頭50年“中國夢”和后百年“中國夢”的最重要的一個發展階段。
 
中國復興的政策分析
 
在2010~2013年期間,科學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何傳啟的三本新書。第一本是《現代化科學:國家發達的科學原理》,闡述了18世紀以來國家發達的原理和方法。第二本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分析了過去五個世紀的五次科技革命,預測了即將來臨的第六次科技革命。第三本是《中國復興的科學基礎和戰略機遇》,它是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十年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和要點綜述。從“現代化科學”的角度看,中國復興的過程就是中國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國復興是一個百年目標。2013年1月18日,中心在北京中關村舉辦了“中國復興的科學基礎”專家座談會,何傳啟做了題為“中國復興的科學分析”的主題發言。
 
從理論角度看,國家現代化的主要目標有三個。其一,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實現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型。其二,完成第二次現代化,實現從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型。其三,追趕、達到或保持世界先進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關于前兩個目標,所有國家都有可能實現,但完成時間有先后。關于第三個目標,只有部分國家能夠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發達國家是少數,發展中國家是多數。
 
從政策角度看,國家現代化的主要目標有兩個。其一,國家進步目標:提高生產力和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的公平和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互利共生等。其二,國際地位目標:追趕、達到或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發達國家的政策目標是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家的政策目標是追趕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提出了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技現代化的“四化建設”目標。是中國復興的第一個奮斗目標(階段性目標),它激勵了幾代中國人。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建議,21世紀中國復興要完成“六化建設”,實現全面復興。“六化建設”指六個領域現代化,包括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生態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都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建議,21世紀中國復興要上三個臺階,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第一個臺階,從2000~2020年左右,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工業化、城市化、民主化、市場化和福利化,國家現代化水平進入世界前60名。
 
第二個臺階,從2020~2040年左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達到世界中等發達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城鄉平衡,國家現代化水平進入世界前40名,提前完成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戰略目標。
 
第三個臺階,從2040~2080年左右,主要指標超過發達國家水平的底線,達到世界發達水平,全國平均實現現代化、知識化和民族復興,國家現代化水平進入世界前20名。
 
然后,在21世紀末,中國現代化水平要力爭進入世界前10名,走到世界前列。那一天將是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新紀元。
 
現代化研究的引擎
 
中國現代化建設,既需要大量的科技創新,也需要不斷的體制創新和理論創新。中國要全面實現現代化,只能靠自己,只能靠創新。要實現中國復興夢,就必須進一步系統研究、系統凝練和理性選擇我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基本路徑和戰略重點等。
 
早在公元前,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創新驅動要落地,科技四兩撥千斤。給科技創新一個支點,科技創新可以推動現代化。給現代化科學一個支點,現代化科學可以促進現代化。何傳啟對此提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建立新科技革命的響應機制,包括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有新東西時馬上抓;
 
其次,組建國家高等科學研究院,開展新科技革命的開拓性、先鋒性的創新研究,旨在獲取核心專利和搶占戰略制高點;
 
同時,組建國家先進技術研究院,開發企業需要的共性技術,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打造創新驅動的發動機;
 
最后,組建國家現代化研究院,研究科技革命與現代化、經濟和社會現代化的關系,為中國現代化和抓住科技革命機會提供服務,這樣可以全方位的推動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國家和地區“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中國現代化是一個史無前例的世紀工程。加強現代化科學研究,既是中國科學家的一份歷史責任,也是實現現代化的一個戰略需求,F在距離2020年只有5年多的時間,加強現代化研究,繼續為“中國夢”和現代化建設提供科學支撐,已是刻不容緩。
 
國際合作交流的平臺
 
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廣泛開展了國際科技合作交流,與世界十多個國家的著名學者和學術機構開展了學術交流合作。2011年《中國現代化報告概要2001-2010》被俄羅斯科學院全文翻譯出版,并被呈送俄羅斯聯邦政府參考。2012年何傳啟率中心代表團訪問俄羅斯科學院,連續做七場現代化研究的學術報告和大會發言。2013年何傳啟應邀出席第12屆中歐圓桌會議,并作了“新人類發展指數”大會報告。
 
2013年8月,由該中心發起和主辦的以“現代化與全球變化”為題的“首屆世界現代化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意大利、韓國等14個國家90多位現代化研究專家學者出席了論壇。它既是現代化研究領域首個跨學科的國際論壇,也是現代化研究領域中國學者首次主導的多學科交叉的國際論壇。這表明我國學者在現代化研究領域正在發揮引領作用。
 
本次國際論壇還通過了由何傳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理事長、意大利米蘭大學教授阿爾伯特·馬蒂內利為論壇學術委員會聯合主席共同簽署的《現代化論壇宣言:首屆世界現代化論壇的綜合公告》。這是世界現代化研究60年歷史上的首個具有國際共識的“現代化宣言”,可以說是世界現代化研究的一個里程碑。2016年5月,“第二屆世界現代化論壇”將在中國舉行。
 
2014年11月,何傳啟應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有關部門邀請,專程赴哈給有關政府官員舉辦“現代化科學與哈薩克斯坦的未來”的系列講座,內容包括:文明與現代化:人類發展的主要方向;現代化科學:國家發達的原理和方法;現代化戰略: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經驗。講座受到哈方的充分肯定。
 
基本現代化進入倒計時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民族,具有悠久歷史和輝煌文明。18世紀隨著歐洲工業文明的興起,中國農業文明走向相對哀落,并為此付出巨大代價。18世紀以前中國處于世界前列。18世紀是世界現代化的分水嶺,歐洲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成為發達地區;中國錯失機遇逐步衰落成為第三世界國家。歐洲趕超中國大約用了3個世紀(16~18世紀),中國趕超歐洲大約也需要3個世紀(19~21世紀)。
 
如果從19世紀中葉算起,中國現代化已經走過約160年歷程,21世紀還有80多年。這意味著中國現代化的時間進程已經完成2/3,還有1/3,已經進入倒計時。
 
現在距離2020年只有5年時間,全面小康進入倒計時,地區基本現代化和“三步走”發展戰略進入倒計時。中國現代化即將全面展開,中國復興夢已經曙光浮現。全國如何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發達地區如何基本實現現代化,成為我國十三五規劃的兩個戰略重點。
 
18世紀以來現代化成為一個世界潮流,19世紀現代化成為一種社會追求,20世紀現代化成為一個國家目標。21世紀我們的目標包括: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基本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在2050年達到世界中等發達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在21世紀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實現現代化和中國偉大復興。
 
2005年以來,《中國現代化報告》先后提出了一批戰略設想,如經濟現代化路徑圖、社會現代化路徑圖、生態現代化路徑圖、文化現代化路徑圖、國際現代化路徑圖、農業現代化路線圖、工業現代化路線圖和城市現代化路線圖等,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目前,我國現代化建設已經進入快車道,部分地區發展水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的底線,現代化不再遙不可及。
 
中國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那一天,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那一天。為了那一天的早日到來,讓我們攜手前行,同心同德,創新不息,奮進不止!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5年3月刊 特別報道)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