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記者 唐琳 來源: 發布時間:2016-1-11 12:46:30
NIMS:材料研究創造未來

 
各種各樣的物質構成了整個世界。也正是得益于這些物質與材料,才有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從石器時代,經過工業革命,再到今天,在人類社會的進步方面,材料的發展功不可沒。現在,材料研究已經被公認為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焦點。
 
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NIMS)是日本唯一的專門進行材料科學研究的國立研究與發展機構,其主要從事材料科學的基礎研發,并致力于促進該領域專業水平的提升。
 
NIMS的主旨簡要而明確:用材料研究創造未來。
 
創新為魂
 
雖然NIMS的官方誕生日是在2001年,但就其歷史而言,可以一直向上追溯到20世紀中葉。
 
1956年,在當時的日本科學技術廳的主持領導下,國立金屬材料技術研究所(NRIM)宣告成立。
 
1966年,在NRIM的基礎上,科學技術廳又建立了國立無機材料研究所(NIRIM)。1972年,NIRIM搬遷至筑波。這次搬遷也被視為是日本國立研究所的第一次轉移。
 
1979年,NRIM也開始在筑波設立辦公室,同時,3個研究部門轉移至筑波。直到1995年,NRIM才將其全部設施搬遷至筑波。
 
2001年4月,NRIM和NIRIM合并成為一個獨立的法人機構——NIMS。
 
自以NIMS為名到今天,NIMS走過了15年的路程。然而,幾乎每一年NIMS都會迎來不小的變化與革新。也正是這種以創新為生命的精神,使其逐漸成長為全球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大佬”。
 
2002年4月,NIMS建成3個研究中心和1個研究站,并啟動它的第一個中期項目。
 
2006年4月,20個研究中心、2個實驗室以及材料基礎設施部進行重組,這也被視為是NIMS成立以來的第一次重大重組,同時第二個五年計劃應聲啟動。
 
2011年, 第三個五年計劃啟動,3個研究部、1個研究中心共計37個單位于4月再次經歷重組。
 
同年9月,天津大學-NIMS聯合研究中心建成,該中心成為NIMS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具有實質合作性質的聯合研究機構。聯合研究中心計劃在能源和環境先進功能材料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方面開展合作,并逐步發展成為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材料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中心。
 
在此之后,NIMS又陸續建立了納米技術中心平臺、西北大學-NIMS聯合研究中心、NIMS開放創新中心、LG-NIMS材料科學卓越中心、HONDA-NIMS先進功能材料卓越中心、GIANT-NIMS合作研究中心以及先進熒光粉創新中心等等。
 
今天,NIMS在世界材料科學領域前沿不斷革新研究,研究領域不僅覆蓋金屬、陶瓷材料,同時也涉及有機材料與生物材料。而與之相關的研究,更是引領了使用納米技術和新材料的新興領域的發展。
 
造福明天
 
NIMS的研究領域主要分為三大方面:環境、能源及資源研究領域,納米尺度材料研究領域,先進關鍵技術研究領域。而被每一個五年計劃納入其中的項目,都可以被歸類到這三大領域之中。
 
其中,環境、能源及資源研究領域包括:環境修復材料、超導材料、發電存儲材料、新一代光伏材料、結構材料的可靠性評估、高溫材料、輕質高性能復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納米尺度材料研究領域包括:納米系統、化學納米技術、納米電子學和納米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
 
先進關鍵技術研究領域包括:高級材料特性、創新性光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對于科學研究,NIMS一直秉承開放共享的態度。在NIMS人眼中,整個材料科學領域如同一個國際性研究組織,而NIMS在其中要做的,除了利用研究成果,促進技術轉化,還有分享設施與器材,并鼓勵人力資源的開發。
 
正所謂分享即獲得。NIMS開放的科研心態也使其收獲良多。一方面,NIMS與世界其他各國高校及研究機構強強聯手,打造國際研究中心;一方面與優秀企業合作,共建聯合研究中心,雙管齊下,積極為各種難題提供優質的解決方案。
 
在與企業合作方面,不得不提的當屬NIMS Saint-Gobain(圣戈班)先進材料卓越中心。作為世界玻璃技術以及納米技術領域的兩個領導者,法國圣戈班集團與NIMS的強強聯合可謂相當矚目。這一卓越中心主要致力于生產下一代人居和建設所需的先進材料,以滿足人們對環境保護和能源效率日益增長的需求。
 
目前,NIMS在諸多領域已經處于領軍地位,比如高溫高壓技術合成單晶金剛石和氮化硼,超導和有機材料,納米顆粒催化作用等,并開始在一些全新的器件和技術領域奮力開拓。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年首次作為太陽能電池材料公開以來,轉換效率迅速提高,作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受到了全球的關注。由于可以在基板和薄膜上涂布制造,利用印刷技術量產,其蘊含著能較以往的太陽能電池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可能性。
 
今年5月1日,NIMS宣布,“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能源轉換效率記錄在全球首次得到了國際標準測試機構的認可,轉換效率達到15%。毫無疑問,這大大鼓舞了科學家們。NIMS也有望以該成果為基礎,開發出性能更高的載流子運輸材料,并通過控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實現更高的轉換效率!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5年12月刊 實驗室)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