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泉琳 來源: 發布時間:2016-11-16 18:59:10
電競入高校,福兮?禍兮?

 
提起電子競技,可能很多人都會冠以“荒廢學業”“玩物喪志”的印象而對其百般詬病。
 
然而就在今年教師節到來之際,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發布的一則通知,卻讓電競迎來了“翻身的春天”。
 
爭議不斷
 
9月2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發布《關于做好2017年高等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申報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6年的13個增補專業,其中包括“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代碼670411),屬于教育與體育大類下的體育類。新增專業適用于高等職業學校,將于2017年實行。
 
此舉一出,電競愛好者們歡欣鼓舞。“中國電競第一人”李曉峰第一時間轉發相關微博,并稱“無數次在幻想的這一刻,終于開始了”。
 
其實,早在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就正式批準電競為我國正式開展的第99個體育項目;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又整合中國當時現有的體育項目,將電競重新定義為中國第78號體育運動項目。
 
2009年,中國曾組建電競代表隊赴越南參加第三屆亞洲室內運動會,并且取得了1金1銀4銅的不俗成績。一切跡象都顯示,電競在中國早已屬于體育項目的一類。
 
近年來,電競行業的發展十分迅猛,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電競市場,為電競行業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而且隨著中國電競戰隊在頂尖國際大賽中接連斬獲佳績,有關電競話題的熱度也不斷升溫。此次電競被納入高校專業,正是國家對電競運動與時俱進理性態度的充分體現。
 
然而,電競畢竟不同于足球、籃球、體操等傳統體育項目,在社會大眾的接受度方面仍然存在諸多障礙,很多人依舊認為玩電競就是玩物喪志。此次電子競技被列入高招名錄,被不少人認為是“不靠譜”“上不了臺面”,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在“誤人子弟”。
 
事實上,電競行業中不乏高學歷的人,比如“爐石傳說”中美對抗賽上代表中國出戰的朝神,就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博士。
 
在無關教育行業的時候,電競產業在市場的推動下就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電競運動增補進高校專業,正是高校教學體系順應時代發展和市場前景的改革之舉。
 
對于高校教育而言,這一專業的引入能更好地提升技能型教育與新興技術的融合,比如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專業的聯動;對于市場發展而言,電競產業的發展會帶來更多“福利”,如增加就業、減輕就業壓力等。
 
任重道遠
 
電競進高校在受到質疑的同時,也有著自身難以言說的困境。
 
既然列入高招名錄,自然是以培養行業后備人才為目的。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是首先擺在高校眼前的一道難題。
 
由于是新設專業,沒有模式可供借鑒,因此目前電競專業沒有現成的教材,教學方案的設計、教材的編寫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
 
今年8月,全國首家設立電競專業課程的內蒙古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正面臨著這一難題。
 
該校招生項目負責人李愛龍表示,他們正與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等4家職業俱樂部合作,與一線俱樂部教練、從業人員、國內外專家一起,進行教材的編寫和整理。“教材以視頻的形式為主”,李愛龍指出,目前教材的編寫已有了方向,但還不明朗,還需要具體的調整和修改。
 
有了教材之后,具備專業電競知識的教師又在哪里?盡管電競從業者們對行業了如指掌,但未必懂得教書育人。如果沒有一支專業的電競師資力量,優秀電競生力軍的培養將無從談起。
 
由于缺乏專業基礎及規范的行業標準,電競產業的規劃和發展均不清晰,導致眾多從業者難以保持共同的發展目標,這就給高校帶來培養目標不確定的不利影響。究竟是培養職業運動員還是產業從業者,仍然值得商榷。
 
另外,由于電競行業對“天賦”的要求很高,從業者需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敏捷迅速的反應能力,因此在招生門檻上該如何設定值得深思。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應采取學生篩選機制,選拔優秀的專業型人才,同時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現在電子競技都是團隊運作,通過何種攻防策略取得勝利,是決定整個隊伍取得成績的關鍵。因此對一名戰術分析師來說,獨立思考能力至關重要,學校招生應該設有篩選機制。”熊貓TV市場部負責人楊少華說。
 
從明年開始,電競這一新增專業將要在全國各大高等職業學校“亮相”,盡管還未起步,但電競專業已感到步履沉重——教育部已明確指出,如果人才培養明顯不適應社會需求,就業率連續2年低于60%,對口就業率連續2年低于50%,將有可能停止這一專業。
 
然而就教育而言,本來就應當兼容并包。保持一份客觀清醒的審視與理性的態度,給予其應有的發展空間,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6年9月刊 教育)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