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世紀以來,制造業一直是美國經濟繁榮的基石。憑借著先進的制造工藝和完整的制造體系,美國曾在世界制造業領域“獨占鰲頭”。
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制造業出現了明顯的衰退跡象。1979年至2010年間,美國制造業工作崗位的數量從1.94億下降到1.15億,降幅達40.7%。其中,2000年至2010年尤為明顯,共有5900萬份制造領域的工作消失,降幅達到33.8%。
另據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00年美國的高端科技產品尚有50億美元的貿易盈余,到了2011年則逆轉為高達990億美元的赤字,占總體貿易赤字的17%。這些數據充分說明,美國“世界制造工廠”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
不僅如此,這一“世界制造工廠”的地位正有漸漸被中國取代之勢。2010年,中國占全球制造業比重達19.8%,超過了美國的19.4%。
2016年4月6日,德勤全球消費與工業產品行業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聯合發布的《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稱,中國在2016年國家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中位居第一。
美國制造業第一大國的“寶座”面臨易主的威脅,引發了美國政府的恐慌與反思。呼喚“制造業回歸”,成為了美國政府與社會公眾共同的心愿。
布局國家制造創新網絡
2012年3月,作為振興制造業的重大戰略舉措之一,美國政府宣布由聯邦政府投資10億美元成立“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NNMI),計劃建設45家由工業界、學術界、非盈利組織等參與進來的“制造創新機構”,以形成輻射全美的制造創新網絡,提升美國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其實,創新網絡的概念來源于德國“弗朗霍夫模式”,即通過合同形式從政府和產業取得70%的資金,剩余30%的基礎資金根據9:1的比例,分別來自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通常用于產業化的前期研究。
不過,與德國“弗朗霍夫模式”體現出的“政府+企業”的模式不同,美國制造業創新網絡更多傾向于“學術界(包括大學和社區學院)+企業”的模式。
2012年8月16日,美國政府建立了首個制造創新機構,即美國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是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的先鋒試點項目。其總部位于俄亥俄州的揚斯敦。最初聯邦政府給予的啟動資金為3千萬美元,資金主要來源于國防部、能源部及其它政府機構。該研究中心的設立目的是為了促進美國3D打印技術的發展。
進入2014年,創新網絡建設明顯加快,一年時間內成立了3家制造創新機構——國家下一代電力電子制造創新機構、數字制造與設計創新機構以及美國輕質材料制造創新機構,啟動了先進復合材料制造創新機構、集成光子器件制造創新機構、柔性混合電子器件創新機構等4家新機構的競標,并且提出了若干個未來將被納入創新網絡的先進制造技術領域。
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中的創新機構是特定技術領域的制造技術開發和勞動力培訓機構,專注于將有前景的前期研究轉變為能被美國制造商采用的、得到驗證的制造能力。同時,創新機構還將向大中小制造商提供先進設施和設備的使用機會。
目前,9家制造創新機構處于不同階段:7家已經建立,一家即將宣布獲勝團隊,一家還處于建議書提交階段。預計截至2016年底,將有15家制造創新機構成立。根據國會的撥款,這些新機構將由商務部、農業部和能源部提供資金,逐步打造一個先進制造的協作網。
美國《2017財年預算報告》指出,將繼續加大制造業振興投入,作為“實現經濟未來”的重要途徑。
美國計劃在2017財年投入4200萬美元用于創建兩大新的“制造創新機構”以及支撐已有機構的日常運營。而且,計劃設立19億美元的法定預算支出項目,實現奧巴馬未來10年建成45個“制造創新機構”的設想,進而形成完備的制造業創新網絡。
學術界至關重要
在美國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中,學術界的作用不容忽視。除了與企業界一同研發新技術外,還將通過提供技術援助,幫助中小企業應用新的工藝技術、培訓員工、共享關鍵設備和基礎設施。
為了推動美國制造業關鍵技術領域的創新,美國制造業創新網絡將設立包括國家增材制造業創新學院(NAMII)等在內的15家制造業創新學院,每個學院都有一個獨特和明確的重點領域,如制造過程、先進材料等,這也是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的最大創新之處。
比方說,在制造過程方面,發展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增材制造(如標準的細化、材料及設備的制造等)。在先進材料方面,發展輕型材料的低成本生產方法,如低成本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其應用會有效提高下一代汽車、飛機、船舶和列車的燃料使用效率、性能和耐腐蝕性。
這些制造業創新學院的目的就是讓科研機構產生的成果得以有效地在制造業領域運用。所以,它們除了提供共享的技術基礎設施,幫助當地的初創企業和小企業發展新技術,加快市場技術轉讓,推動所聚焦技術供應鏈的創新發展,還可以作為“教學工廠”,在多個層面提高勞動技能并增強大企業和小企業的業務能力。
助力制造業突圍
2016年2月19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總統行政辦公室、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先進制造國家項目辦公室,向國會聯合提交了首份《國家制造創新網絡(NNMI)計劃:戰略規劃》與《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年度報告》。
本次提交的年度報告和規劃是為NNMI制定的第一份戰略規劃。使美國在先進制造領域居于全球領先地位,一直是NNMI的愿景。
為實現該愿景,國家制造創新網絡計劃戰略規劃列出了該計劃的戰略目標,即提升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促進創新技術向規模化、經濟和高效的本土制造能力轉化;加速先進制造勞動力的發展;支持幫助制造創新機構問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這四個目標是彼此相關的戰略元素,它們將促進制造創新成果的部署,提升其本土制造能力,并且從基礎研究的聯邦和私有投資中捕捉經濟和國家安全收益。
任何一項計劃的成功實施都離不開管理的密切配合。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同樣如此,不僅將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還通過了法案以確保該計劃的順利推進。
早在2013年1月,總統行政辦公室出臺的《國家制造創新網絡初步設計》就提出了整個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的管理問題。
隨后,2014年10月,總統行政辦公室、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發布了名為《加速先進制造發展》的報告。報告提出了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管理上的6個重點要素,包括:內部與外部交流,創新網絡記敘,網絡管理與運行的關鍵考慮因素,網絡管理與運行的組織與結構,知識產權管理,技術領域識別。
同年12月,奧巴馬批準了國會通過的《2014振興制造業和創新法案》,法案支持了奧巴馬構建國家制造創新網絡的計劃,并且要求商務部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設立“國家制造創新網絡國家項目辦公室”,與已有創新機構一同構建網絡管理與運行框架,支持各機構間的協作。
構建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是美國近年來為振興制造業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通過集中產學研力量推動數字化制造、新能源以及新材料應用等先進制造業的創新發展,使美國重建堅實的制造能力,在全球制造業新一輪變革中,重塑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