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云生,1974年8月生,博士,寧夏回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教授。從事中藥品質與資源研究。2013年入選“西部之光”一般項目。中國民族植物學會理事,寧夏藥學會中藥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回藥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祖國的西部是一個充滿活力但相對落后的地區,作為寧夏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深深地知道這里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這里的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如何能夠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與人民的實際需要相結合,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美化山川,提高人民的收入,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應盡的職責。然而這一切的實現有賴于課題基金的支持。
在我科研工作的起步階段,“西部之光”就像一個母親項目,它以一種寬容無私的胸懷提供給我們公平、寬松的科研氛圍,撫育了科技工作者的成長。2013年我終于獲得“西部之光”項目的支持,我感到無比興奮,高興之余,我也感到責任的重大。
作為“西部之光”的一個具體項目,我深深地知道自己所負責的項目就好比是一艘小船,我就是水手,讓船乘風破浪、安全前行是我不可推卸的責任。我要用我的勇氣和擔當迎風破浪,奮力使這艘船安全靠岸。認真完成項目的每一項指標,就是對“西部之光”這項人才項目的最好回報。
能夠獲得“西部之光”項目的資助,我知道我是幸運的,我為自己的工作而驕傲,也為能夠獲得“西部之光”的項目資助而自豪。因為項目的指引與幫助,我有幸結識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邱明華教授。在邱老師的指引幫助下,我們的課題進展順利,使我在科研的道路上增長了才干,學會了更多的新技術。在這個科研協作的工作平臺上,我明白了彼此相攜、同舟共濟的和諧氛圍對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回首自己的工作過程,通過幾年的磨練與鉆研,我從一名在科研領域剛入門的毛頭后生,逐漸成長為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科研工作人員,是“西部之光”讓我明白一名科研工作者需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這種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卻能成就不平凡的業績,代表著最平實務本的人文精神。
在“西部之光”項目的科學研究中,我深信“篤學精術,修德濟人”的核心價值。我知道“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的努力是無限的”。
作為“西部之光”項目的受益者,我深深地感謝項目對我科研工作的資助,我知道這個項目的支持雖然是有限的,但項目本身對我的啟示與鼓舞是無盡的,她教會了我協作精神,啟諦了我科學研究的思想。
“西部之光”就像春天里的雨,潤物細無聲,就像冬天的瑞雪,預示著來年的豐收。“西部之光”默默地培養了無數的國之棟梁,也為我們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個人發展的空間。我知道一名科技工作者所做的貢獻是有限的,但無數的科技工作者就能夠創造奇跡!
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西部之光”就是那辛勤的園丁,用心培養著無數的花朵。我們期待“西部之光”項目的幫助,也相信“西部之光”的未來更加輝煌、燦爛!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6年11月刊 征文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