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海,1972年1月生,博士,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土壤生態方面的研究。2008年入選“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重點項目“干旱脅迫環境下胡楊根際微生物特性及其影響因子”。
時光飛逝,轉瞬間距離第一次申請“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已過去近8年。時光改變了很多東西,但沒有帶走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帶給我的感動和鼓舞,也沒有改變我對“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的感恩之心。這份感動和鼓舞至今依然清晰如初,激勵著我繼續在科研之路上奮勇前行。
“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猶如我在科研舞臺的首秀,它開啟了我的科研之路,又如及時雨般滋潤和澆灌了我的科研之田,讓我收獲和體味了從事科研工作的喜悅和幸福。至今我仍然記得收到讓我申請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項目通知時的激動與糾結。
2008年9月,剛剛博士畢業留所工作的我,在前往伊犁出差的途中接到研究所的通知,讓我盡快完成申請“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的準備工作。雖然近8個小時的旅程早已讓自己疲憊不堪,但這個通知卻立刻讓我興奮激動起來,倦意消失殆盡,腦海中不停地想著該從哪個角度入手寫申請書,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多媒體演示更生動。在構思與糾結中,我幾乎一夜未眠。
為何這個通知會讓我如此激動?因為那時的我正處在疑慮和焦灼中,對未來的科研之路充滿彷徨與迷茫。雖然我有幸留所從事科研工作,但在激動高興之余,內心也充滿著擔憂。我是在工作7年之后才開始攻讀碩博士學位的,博士畢業時已年滿35歲,此時我已是一名不能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的名副其實的“科研青椒”。沒有申請青年基金的機會,只好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面上項目。但是,沒有任何獨立完成科研項目經歷的“青椒”與那些科研碩果驚人的“大咖”同臺競技,無疑是以卵擊石。雖說心中早已一萬遍地告訴自己要樂觀自信,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的落榜還是令人沮喪、備受打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經費支持的科研工作該如何繼續?在如此尷尬的處境之下,“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向我拋出了橄欖枝,這怎能不令我激動萬分、欣喜不已呢?
本是申請“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一般項目的“干旱脅迫環境下胡楊根際微生物特性及其影響因子”項目,在申請答辯之后竟然獲得了重點資助,驚喜之余,如何才能不負信任地完成好項目讓我倍感壓力。為了這份肯定和信任,從野外調查、試驗監測到室內試驗分析,幾乎所有的試驗我都親自去完成。
塔里木河畔不屈生長的胡楊滿是大氣、蒼涼之美,但這里也有著炎炎烈日。多胞胎似的連綿沙丘,像轟炸機一樣撲來的蚊子,令人聞風色變、如影隨行的似乎具有跟蹤能力的草鱉子(蜱蟲),以及總是突如其來擁抱你的沙塵暴……但是,這些都已不再是困難和挑戰,多年的野外工作使得它們成為了我在科研之路上的“快樂伙伴”。
三年里,我揭示了塔里木河下游胡楊根際土壤微生物組成、數量、分布特征及時空變化規律,解析了干旱環境下胡楊根際與非根際微生物組成、數量之間的差異,闡明了胡楊根際土壤微生物中叢枝菌根真菌(AMF)的多樣性,確定了能夠侵染定殖在胡楊根系內的AMF的種屬,揭示了影響胡楊根際土壤微生物數量、叢枝菌根真菌侵染特性的主要土壤因子。發現在干旱脅迫下Glomus mosseae對胡楊的干旱適應性有貢獻,并以此為基礎,研發并獲授權了“一種提高極端干旱荒漠區胡楊幼株移栽成活率的方法”發明專利,其在干旱區退化植被恢復、礦區復墾、人工造林和干旱區胡楊保護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應用推廣價值和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另外,在微生物方面的積累使我在順利完成克拉瑪依區園林管理局的協作項目時,授權了“一種化學生物聯用快速堆腐樹木枝干殘體的方法”和“一種快速腐熟樹木枝干殘體的方法”發明專利。而克拉瑪依融匯綠化公司有意向轉化利用這兩項專利,這將對干旱區城市廢棄物循環利用以及溫帶干旱區城市生態園林、節約型園林的建設等有重要促進作用。
俗話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更何況“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給了我一個“大水滴”。在“西部之光”項目執行的三年中,我共發表論文11篇,其中SCI 2篇,核心CSCD 8篇,其它1篇(第1作者8篇,第1標注6篇);第一作者獲授權軟件登記3項;1篇論文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2010年4月參加了美國AAG會議并做報告;依托本項目協助培養研究生2名。這些成果使我的項目在2012年終期評估中被評為優秀項目,獲得了中國科學院的后續資金資助。
有了獨立主持“西部之光”項目經歷的我,科研履歷不再單薄得讓項目評審專家疑慮重重,讓自己底氣不足。先后申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均獲批,為研究所的發展略盡了綿薄之力。因為執行“西部之光”項目所積累的成果,使我有幸首批入選新疆“天山英才”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計劃(2012年)和“新疆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程”(2013)。時至今日,我獨立主持的科研項目有6項,參與國家“十二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專題等多項,先后獲獎勵或榮譽8項,作為第一發明人獲授權發明專利3項和軟件著作權登記3項。
“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猶如奠基石,支撐了科研人的科研道路;猶如啟明星,照亮了科研人的前進方向;猶如春風,綻放了科研人的激情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