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落綜合報道 來源: 發布時間:2016-8-19 15:30:3
四大實驗:科學與實用的雙重“呼喚”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量子信息科學迅速成為近年來物理學和信息科學領域最活躍的研究前沿之一。
 
利用量子調控技術,能夠用一種革命性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操縱,在增大信息傳輸容量、提高運算速度、確保信息安全等方面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
 
因此,量子信息科學拓寬和深化了量子理論在改變人類生活和社會面貌方面的應用,成為未來信息技術的戰略性發展方向,并很有可能會推動整個信息產業的技術革命。
 
最先走向實用化的量子信息技術是量子通信。當前,利用衛星平臺的自由空間光子傳輸,被公認為是最切實可行的克服光子易被光纖信道吸收的弱點、實現廣域乃至全球量子通信的技術途徑。因此,其也成為目前量子信息科學領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雙重“呼喚”
 
在過去幾年中,歐洲、美國和中國均在構建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體系方面進行了戰略性部署,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資源和開發力量,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工程化探索,力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先機。
 
在此深化發展階段和國際競爭激烈的背景下,為了使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主動權,為未來全面實現量子通信技術的實用化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量子通信研究支持的力度,并在各相關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很好的理論、實驗技術、人才儲備,開展了一系列優秀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工作,在實現廣域量子通信所需的各個關鍵環節上均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在發展進程上形成了與歐美先進國家比肩的局面,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具體來說,我國在局域量子通信網絡技術實用化及工程化預研、基于光與冷原子的量子糾纏操縱,以及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且啟動了多項前瞻性預研重大項目,自由空間光子傳輸和星地量子通信的若干關鍵技術難點也已被陸續攻克。
 
但需要看到的是,到目前為止,一方面,人類所進行的大部分對量子力學原理的檢驗實驗仍停留在較小尺度的實驗室范圍,在更大尺度的范圍中檢驗量子理論的正確性和量子理論預示的各種奇異現象的真實性,成為未來研究的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雖然當下短距離的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發展已經相對成熟,采用光纖量子通信系統能夠在同一城市中各關鍵部門構建絕對安全的量子通信網絡;但是短距離的量子保密通信顯然無法滿足實際應用需求,只有基于空間平臺實現星地量子密鑰分配,才能將多個地面光纖量子通信網絡相互連接,真正實現廣域的量子通信網絡,從而增強我國通信體系的信息戰能力,滿足國防信息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需求。
 
此外,開展星地空間大尺度量子通信研究還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如量子糾纏、Bell不等式、量子非定域性和量子隱形傳態等等,這將極大地拓寬量子力學的研究方向,對于物理學乃至整個科學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這些來自科學和應用雙方面的需求,與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項目立項伊始制定的科學目標不謀而合: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借助于衛星平臺,一方面尋求量子理論在信息學和通信學方面最新成果在宏觀大尺度上的應用,使量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突破距離的限制,向更深的層次發展,促進廣域乃至全球范圍量子通信的最終實現;另一方面將在宏觀大尺度上對量子理論本身展開實驗檢驗,在更深層次上為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拓寬量子力學的研究方向做出重要貢獻,促進整個物理學的發展。
 
圍繞實現上述重大科學目標,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系統性地對量子科學實驗、航天衛星平臺、星上有效載荷和地面科學終端進行研究,開展衛星平臺和有效載荷的關鍵技術攻關、方案研究與原理模樣研制、初樣研制和正樣研制。
 
四大實驗
 
為實現科學目標,需借助于衛星平臺,在廣域范圍開展量子密鑰分發、廣域量子密鑰網絡、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四項重要的科學實驗。
 
1.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的目的是在高精度捕獲、跟蹤、瞄準系統的輔助下,在實現地面與衛星之間建立超遠距離的量子信道的基礎上,進行衛星與地面之間、基于誘騙態和基于糾纏的量子密鑰生成和分發,實現衛星與地面之間以量子密鑰為核心的絕對安全的保密通信試驗,從而為建立全球范圍的量子通信網絡打下技術基礎。具體實驗方案為:
 
發射端按照誘騙態方案,隨機偏振編碼單光子信號,接收端隨機選擇兩組偏振基矢進行測量,并記下所測的結果和所選的基矢;當傳送了足夠數量的光子比特之后,接收端和發射端在經典通道上討論測量時用的是哪組基,將基矢選擇不同的結果全部扔掉;接收端將測量結果取一部分出來在經典信道公布出來供發射端校驗。
 
如果這個校驗序列的出錯率在正常范圍內,那就說明整個序列是安全的,并不存在竊聽,這時雙方即可將保留的與偏振態對應的隨機比特序列作為初始碼,初始碼經過隱私放大等提純過程得到絕對安全的最終碼。此時接收端和發射端之間就共享了一串絕對安全的隨機數序列(密鑰)。
 
量子密鑰產生后,通信雙方即可進行保密通信。發送方采用生成的密鑰Key,將要發送給接收方的明文通過某種加密規則變換成密文,然后經由公開的經典信息通道傳送給接收方,接收方采用密鑰Key'通過適當的解密規則將密文變換成為明文。由于加密所用的量子密鑰從原理上已經證明是絕對無法破譯的,而密鑰的生成過程也是絕對安全的,因此整個通信過程就是安全的不可被竊聽的。
 
2.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驗
 
近年來,隨著光纖量子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通過星地量子密鑰分發過程組建真正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已經成為可能。這一實驗將在實現高速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的基礎上,與兩個光學地面站及其附屬的兩個局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相結合,通過衛星中轉的方式組建真正意義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具體實驗方案為:在地面建立兩個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并通過光纖與其相鄰的固定光學地面站聯通。
 
當衛星飛過光學地面站1上空時,通過星地量子密鑰分發過程,在地面站1和衛星間建立密鑰K1;同理,當衛星飛過光學地面站2上空時,通過星地量子密鑰分發過程,在地面站2和衛星間建立量子密鑰K2。
 
衛星通過經典信道將K1和K2的異或結果公開發布,地面站1和2根據結果就能夠在兩者之間建立絕對安全的量子密鑰。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將兩個分隔遙遠的地面光纖網絡相互聯通,真正實現廣域覆蓋量子通信網絡。
 
3.星地量子糾纏分發實驗
 
衛星上的量子糾纏光源同時向兩個地面站分發糾纏光子,在完成量子糾纏分發后,對糾纏光子同時進行獨立的量子測量。通過對千公里量級量子糾纏態的觀測,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完成星地量子糾纏分發有兩種主要的實驗方案:第一種方案是量子信源產生一對偏振糾纏光子,一個光子在本地測量,另一個通過發射裝置傳送給接收端,分別用不同的角度的基矢對信號光進行相互獨立的測量,并記錄測量結果。將測量結果代入Bell不等式,檢驗在這種情況下Bell不等式是否破缺,從而給出量子力學完備性的證明。
 
第二種方案是將量子糾纏光源放置于空間平臺上,同時向兩個地面站進行分發,在完成量子糾纏分發后,對糾纏光子同時進行獨立的Bell態測量,檢驗Bell不等式的破缺情況。對于兩種方案,第二種方案能夠實現在真正空間大尺度類空間隔的條件下進行Bell不等式破缺檢驗,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然而,由于需要從空間平臺向地面發射糾纏光子對,糾纏光源需要放置在空間平臺上,這就對糾纏光源的亮度和穩定性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同時,由于雙向分發,對于降低信道衰減以及空間平臺ATP系統跟瞄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將導致對空間平臺提出了更多系統資源的要求。
 
4.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量子隱性傳態是一種全新的通信方式,是量子網絡與量子計算的基本過程。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將在量子存儲的幫助下,探索衛星與地面之間遠距離的真正意義及量子隱形傳態的可行性,研究爭取在類空間條件下完成量子力學非定域性的實驗檢驗。具體實驗方案如下:
 
地面量子信源產生一對糾纏光子,其中一個通過地面發射端傳送給空間量子通信平臺,另一個放入量子存儲器中存儲起來?臻g量子通信平臺將接收到的光子態和未知量子態進行聯合Bell態測量,同時將測量結果通過經典信道傳送給地面站。
 
地面站將另一個糾纏光子從量子存儲器中讀取出來,并根據空間量子通信平臺的測量結果進行相應的幺正變換,從而得到空間量子通信平臺的未知量子態。通過這樣的未知量子態隱形傳遞過程,可以驗證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
 
意義非凡
 
面向既定科學目標,完成量子密鑰分發、廣域量子密鑰網絡、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四項科學實驗,不但具有顯著的科學意義,有助于產生新的科學機遇,開拓新的科學前沿;更具備實用的現實作用,將對國家信息安全的切實保障具有關鍵的意義。
 
在科學層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使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星地量子通信,將通過衛星平臺的中轉實現地球上相距遙遠的兩個區域之間的量子通信,真正體現量子通信可向廣域范圍發展的可能性,并將快速推進廣域量子通信的實用化率先在我國得以實現,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主動權,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和產業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和擴大國際領先的地位,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它還將使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具有空間大尺度的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一系列空間尺度的量子力學基礎檢驗實驗,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顯示度的科學成果和突破,大大推進人類對大尺度范圍量子力學規律的認識,帶動我國量子物理整體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更為廣域量子通信各種關鍵技術和器件的持續創新以及工程化問題提供一流的測試和應用平臺:將促進空間光跟瞄、空間微弱光探測、空地高精度時間同步、小衛星平臺高精度姿態機動、高速單光子探測等技術的發展,形成自主的核心知識產權;在衛星平臺上所進行的大尺度量子力學檢驗實驗也將有可能產生重大的物理學發現,深化人類對量子物理本質的認識;能整合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各方面研究力量和技術優勢,形成量子物理學、光學、原子和分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電子學、空間科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等各學科之間的密切交叉、協調配合和攻關合力,形成各方面成果的快速集成,帶動廣域量子通信相關各方面整體發展。
 
在實用化方面,基于衛星平臺的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各關鍵技術的攻克和星地量子通信的實現,是量子通信技術走向廣域乃至全球范圍實用化進程中必須經歷的重要步驟和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于國家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占領制高點和國家信息安全的切實保障具有關鍵的意義,將為我國量子通信產業標準的制定和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提供技術支撐、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用化廣域量子通信技術的實現和成熟也將帶動我國光器件、電子、通信、密碼、網絡設備、軟件等一系列完整的相關產業鏈的高速發展,開創多種全新的安全通信應用,催生出全新的應用領域,拉動我國相關領域的科研內需和生產力。■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6年5月刊 匠心)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