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發布時間:2016-8-19 15:30:3
|
奧地利科學院院長、物理學教授Anton Zeilinger: |
|
全球量子通信體系的重要一步 |
|

近二十年來,我的團隊一直在研究遠距離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其中一些研究工作——比方說在加那利群島的拉帕爾瑪島和特納利夫島之間的量子通信實驗——已經證實了利用衛星進行此類試驗在原則上是可行的。
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如今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在順利地將量子通信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我期待此次實驗不僅能夠提供重要的新成果,而且也將是邁向全球量子通信體系的重要一步。
2014年10月,我們帶著我們的接收設備來到上海,首次將其與中國的發送設備結合在一起。當時,正值奧地利副總理兼科技部長Reinhold Mitterlehner正式訪問中國之際,人們很驚訝地看到,我們兩國的團隊能夠在短短數日之內如此順暢地溝通交流信息,這是非常專業的。
作為一名科學家,同時也作為奧地利科學院的現任院長,我很高興兩國能夠建立這種合作。此次合作不僅有助于推動科學的發展,而且也能夠進一步加深我們對兩國文化的理解。
中國在空間科學上所作出的投入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新元素。令我印象頗為深刻的是中國方面在決策上的速度。就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言,我希望這顆衛星不僅是重要的一步,也是第一步。我建議未來應該繼續研發更多的衛星,特別是在多個衛星上構建量子空間網絡。
對于我們未來的互聯網來講,實質上,挑戰來自于數據的傳輸速率。就此而言,我們必須要著力研發新光子源和新的光子探測器,這對于業界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我相信未來的網絡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使用量子通信技術。我希望此次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項目能夠為兩個大陸之間建立第一個量子通信的連接。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6年5月刊 關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