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和特朗普似乎“杠”上了。
一個是英國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一個則是剛剛獲得美國大選勝利的“準總統”?雌饋硭坪“不沾邊”的兩個人,最近卻頻頻一同出現于各大新聞頭條。
率先“放箭”的是霍金。今年5月,他在一個早間節目中表示,他無法理解特朗普大受歡迎的原因,并直言不諱地表示特朗普“是個煽動民心的政客,似乎只會取悅大眾”。
不久之后,特朗普也拋出一顆重磅炸彈,雖不針對霍金,但卻足以讓全世界科學家為之震驚。他表示,如果自己當選美國總統,將會取消美國削減排放量的承諾,并退出《巴黎協定》。
隨即,包括霍金和30名諾貝爾獎得主等著名科學家在內的37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迅速做出反應,聯名發表公開信,矛頭直指特朗普的言論,同時呼吁民眾不要投票給特朗普。
但科學家們最終還是沒能阻擋特朗普入主白宮之路。11月8日,特朗普在舉行的總統選舉投票中當選。一時間,有關《巴黎協定》命運的討論,成為了全球科學界關注的焦點。
“特朗普威脅”
2015年12月12日,當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國外交部部長法比尤斯敲下代表《巴黎協定》正式通過的綠色小槌時,世界各國人民暫且擱置自身利益,在全人類的挑戰面前團結在了一起:近200個國家共同簽署氣候協定,同意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讓全球氣溫升高幅度“遠低于”2℃。
作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在推進《巴黎協定》的過程中可謂不遺余力。
今年9月,中國和美國加入《巴黎協定》,為其他國家快速完成本國的批準書或審批流程提供了動力。同時,美國政府承諾在2025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削減26%~28%;而中國則承諾2030年的碳排放量將升至歷史巔峰,并停止繼續增長。
得益于各國的廣泛支持,《巴黎協定》一舉成為了歷史上最快被批準生效的國際條約。
但就在《巴黎協定》全速朝著人類的共同目標奮力前進之時,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卻公開發言稱,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巴黎協定》對美國企業不利。
特朗普聲稱,氣候暖化實際上是“中國人發明的騙人把戲”,并表示如果他當選,將會“廢除”《巴黎協定》,并停止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支持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項目。同時,他還揚言要推翻奧巴馬政府對改正氣候變遷所做的事,包括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規定。
雖然共和黨黨綱也質疑奧巴馬以行政命令批準《巴黎協定》的合法性,但白宮方面表示,奧巴馬在法律上有權以行政命令批準《巴黎協定》,因為這項由近200個國家簽署的協定只是“行政協定”,不需要像條約由參院的2/3通過。
一封聯名信
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的話音剛落,9月20日,包括霍金和30名諾貝爾獎得主等著名科學家在內的37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就迅速發表了一封聯名公開信,指出由人類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氣候變化“不是一場騙局或一場陰謀”,而是“物理現實”。
一眾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在這封公開信中表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主張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令人深感憂心。退出《巴黎協定》將對全世界傳達清楚信號:美國不在乎人為造成的全球氣候變遷問題。”
聯名的科學家除了一直“不待見”特朗普的霍金,還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托馬斯·施泰茨、邁克爾·萊維特等?茖W家們認為特朗普企圖廢除《巴黎協定》是別有用心,并表示其后果將“嚴重而持久”,將從政治、經濟和道德上損害美國的全球領導者角色,破壞美國的國際信譽。
巧合的是,就在科學家們發表聯名信的當天,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也用一份權威的報告,配合科學家們,“打臉”了特朗普。
這份報告中稱,今年8月全球陸地與海洋表面溫度比上世紀平均值高出0.92℃,比2015年上一個最熱8月高出0.05℃。同時,NOAA還在一份聲明中表示,8月氣溫意味著全球經歷了16個月的創紀錄高溫,是137年氣溫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此類紀錄。
引發“眾怒”
11月8日,特朗普在舉行的總統選舉投票中當選。這一消息,無疑相當于將《巴黎協定》這個全球各國共同的心血結晶拉入了“特朗普威脅”之中。幾乎同時,國際社會各方迅速做出回應,反對之聲不絕于耳。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接受法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在競選期間)發表了許多讓人不安的言論,但是我確信,他將會明白(氣候變化問題)全部的重要性、嚴重性和緊迫性”。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像潘基文這么“好脾氣”。11月13日,法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在接受法國電視臺采訪時警告,如果特朗普上臺后退出《巴黎協定》,歐洲應該向所有美國商品征收1%~3%的碳稅。
不僅國際社會態度如此,美國國內對于特朗普的“任性”也是不敢茍同。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表示,大多數美國人相信氣候變化是事實并希望予以應對,奧巴馬政府將在剩余任期內“竭盡全力”落實《巴黎協定》,并呼吁特朗普不要退出《巴黎協定》。
其實,退一步來看,即便特朗普入主白宮后真的企圖退出《巴黎協定》,他的夢想也并非輕易就能成真。
一方面,想要撤銷已經以總統行政命令批準的《巴黎協定》,勢必需要經過復雜的法律程序,其過程注定曠日持久;另一方面,在國際上,《巴黎協定》也對退約規定了時間門檻,締約方需要等待4年時間方能退出協定。
而就在各方嚴陣以待、密切關注特朗普的進一步動作時,特朗普本人卻似乎有些“反悔”的意思。當再被問及美國是否將退出《巴黎協定》時,他表示“對此持有開放態度”。
從政治的角度來說,特朗普的“陰晴不定”似乎并不難理解。
“在美國,競選過程中說的話是一回事,真正執行的具體政策又是另外一回事。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希望他們能夠認識到此事的重要性。”前紐約市長、聯合國城市和氣候變化問題特使布隆伯格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