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aina G. Levine / 文 姜天海 / 譯 來源: 發布時間:2017-10-12 18:55:27
審稿人至上:教師的職業晉升策略

 
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的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科學職業發展辦公室會額外為博士后和研究生的職業規劃提供幫助。Karen Peterson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如果能獲得她在找工作、拿獎學金、磨煉作為一名成功科學家所必需的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建議和資源,絕對是至關重要的機遇:你將有機會發展在經費申請評審上的才能。
 
評審的過程,以及在評審過程中鍛煉出的批判式思考、分析、組織和溝通能力,是學術研究的必需元素。然而,即便這些學徒通常會在職業生涯早期學到如何寫論文和申請,但他們通常需要自己摸索出如何進行評審。如果他們夠幸運,他們的導師可以為此提供指導。
 
但是,Peterson等輔導老師正在努力改變這一點,為如何評審論文和經費申請提供建議,并指導學生有效服務于經費評審委員會和研究部門。這也是件好事,因為在評審過程中所鍛煉出來的能力也是科研人員在學術生涯晉升中所需的能力。“我們的貨幣是寫論文和經費資助——這是學術界最受重視的東西。”她表示,“因此,如果你想要留在學術界,這對于一名科研人員的職業發展和培養而言無比重要。”
 
當你在評審其他人的工作時,你可以獲得對于該領域最前沿問題的見解,還有創造出你自己的成就所需的技能。正如Peterson所言,“作為一名初級教師,如果你夠幸運,能夠加入研究部門,這可以讓你登上職業生涯的新臺階,幫助你在自己的經費申請寫作中更進一層樓。這是學習如何寫申請的最佳方式。”
 
選擇機遇
 
想要豐富自己簡歷的年輕科研人員可能并沒有意識到,其實成為一名評審專家的機遇藏在各個角落。最好從你自己的項目負責人(PI)入手。“教授總是會被邀請去評審論文。”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生物工程學助理教授Takashi (“TK”) D. Y. Kozai表示,“如果你告訴他們你對此感興趣,通常他們愿意在自己拒絕時推薦你。”
 
但除了導師推薦之外,也有其它可以利用的機會。在學術界,有論文評審任務的學者習慣于與他們的下屬或學生一同承擔任務。這被稱作“不公開評審”,圣母大學Leo E. and Patti Ruth Linbeck學院主任、土木與環境工程和地球科學系副教授Tracy L. Kijewski-Correa表示。在研究生時期,課題組長給了她鍛煉評審能力的機會,讓她參與到評審任務中來。“導師接受了評審文章并給了我,我進行了評審。他仔細檢查、修改后,我們一起定稿。”
 
正如Rubina Kotak所說,只要你不是相關方,你可以幫助課題組長評審他們接收的論文。Kotak是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講師(基本上算是副教授),同時也是《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志的副主編。當她將需要評審的論文送出去時,她并不介意導師與他們的學生一起承擔這項任務。她甚至建議,處于職業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可以自告奮勇爭取這種機會。“我作為編輯并不在意這一點。”Kotak表示,“你可以與同事一起探討這篇論文,只要你嚴格保密。”
 
Adriana S. Bankston是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解剖學和神經生物學系的博士后助理研究員,她很感激自己的博士后導師邀請她參與到論文評審中來。“我們分開對論文進行閱讀,然后各自寫了評論。然后我們坐在一起進行討論,而且他向期刊提交的回復中包含了我們兩人的評論。”她表示,“我從這次經歷中學到,要想給出優秀的論文評審,需要弄清哪些問題。”
 
盡管人們對分攤論文評審任務已經習以為常,但若是換成項目申請的評審,則又是另一種情況——分攤任務是絕對禁止的。事實上,受邀參與經費項目申請評審的科學家需要對此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申請的內容或與他人分攤評審任務。盡管這令想要借此增加項目申請評審經驗的年輕學者有些氣餒,但要想學習并鍛煉這方面能力,也可以選擇其它的方式。在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Peterson推動的培訓項目中包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職業發展“K-Award”獎的項目申請寫作基礎,在這個模擬研究環節中,受訓者可以通過評議項目申請來提高自己,而且也有機會觀摩“K-Award”獎項目申請的成功案例。同時,參與者也有機會直接接觸到來自“K-Award”獎研究部門的教師,他們擁有豐富的“K-Award”獎項目申請評審經驗。這種實操培訓對于打造自己的學術生涯是極其重要的,她指出。
 
Bankston在研究生時期曾經參與過一門資助項目寫作課程,其中就有機會在模擬的研究部門中評審項目申請。“總體而言,能夠在步入社會、像真正研究部門的PI一樣評審項目申請之前,在研究生課程中就學到這一流程,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機遇。”
 
主動出擊
 
優秀的人才難以尋覓,出色的評審專家亦是如此。因此,當你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學術品牌并成為一名眾所周知的優秀評審后,你變得搶手也就不足為奇,而且會有很多人邀請你去審稿。
 
編輯和經費資助機構的項目專員總會四處留意新的評審專家——他們需要新的視角以提供高質量的評審。因此,處于職業生涯早期的學者應毫不猶豫地聯系編輯,詢問是否有機會甚至舉薦自己,Kijewski-Correa表示。她在過去的12年中作為教師評審過100多項經費申請,每年評議5到10篇期刊論文,在此之后,她加入了《結構工程學雜志》的編委會。“作為副主編,我發現年輕的教師會將他們的專長郵件發給編委會,尋找未來的評審機會。”她指出,“我歡迎這種努力,編委會為此受寵若驚。越來越難找到想做高質量評審的人,因此如果我知道有人愿意這么做,我很高興。我會平衡經驗不足與經驗豐富的評審專家。”
 
特別是在新興領域和交叉學科領域,對于優秀評審專家的需求尤為迫切。“如果你在某個具體的科學領域擁有專長,特別是沒有人做過的新鮮事物,你可能有機會更快地加入進來。”位于威利曼蒂克的東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文理學院院長Carmen R. Cid表示。
 
能力學習
 
當你在評審他人的工作時,你在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這些對于成為一名教研界的領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正如Bankston所言,首要的是,“它教給你如何成為一名更好的寫作者,如何對你自己的成果更具批判性。”
 
在紐約的羅徹斯特理工學院,STEM教學和評估中心主任、物理與天文學教授Scott Franklin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在做通信員時對經費申請和論文評審中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組織、格式和設計決定的關注,讓他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從作者為背景信息和文獻綜述留有多少空間,到他們如何利用項目符號描述自己的目標,這些展示信息的方法“會給你留下印象”,Franklin表示,“你會看到一些小訣竅,比方說你從沒見過的某種圖表的展示方式。也可能是某些小東西,比方說把圖表放在旁邊,然后讓文字在周邊圍繞。但這些都是你學到的軟技能,在恰當的時候可以應用。”
 
經費項目申請書的評審也能讓你“學到如何快速切入重點”,Peterson表示,“你會發現,有時你是在20個小時沒睡覺,嘴里回味著咖啡,坐在飛機上時去閱讀某些申請書。”她笑了兩聲。在這種環境下,“你會知道怎樣寫一篇最好的申請書”。在評審中,除了外部情況的影響之外,評審專家自己未必會與作者擁有同樣的子領域背景和知識深度,然而他們對一項工作的評價都是基于紙上所呈現的內容。“有些事對你來說顯而易見,因為你連續幾周都在關注它,但可能對其他人而言并不明顯。”Kotak表示,因此你必須確保,任何在你的專業研究領域接受過通識教育的人都能夠理解你所提出的概念的重要性。
 
位于紐約州布朗克斯維爾的沙拉·勞倫斯學院院長Kanwal Singh服務于多個評審專家小組,他可以提供在評審過程中獲取的另一項技能。“你學著像陪審團一樣去達成共識。”她表示,“你必須要在限制條件內行使職責——只要想到什么就建議什么并不現實,因此你必須要在做決定時非常謹慎。”
 
同時,評審的過程也可以讓人學到另一項“技能組合”——作為科學家的道德規范問題。Bankston在她職業生涯早期已經意識到“科學家有著重要的責任,必須要給出公平、有建設性的論文評議”。評審專家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我沒有合乎道德、客觀的標準,我可能會扼殺了某個人的職業”,Kijewski-Correa承認說。這迫使科學家批判性地思考他們應該如何評判別人的工作。在Kijewski-Correa的案例中,她特意為所有評審的論文設置了三點規則,確保她能夠保持一貫、公正,并以明確的機制告知作者如何進一步提升。
 
大有裨益
 
論文和申請書評審是一項頗具挑戰性、耗費時間,而且注重細節的工作,融入到教研人員的研究和崗位工作當中。然而,“你并不會從中獲得榮譽。”Kijewski-Correa表示,“你會間接獲得助益,但是這些間接利益十分巨大。”而且,處于職業生涯早期的科研人員在尋找評審機會的時候,應該仔細考慮這些間接獲得的有利條件。
 
在評審過程中,對年輕科學家最重要的職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之一是“你能夠熟悉自己的領域,以及正在發生什么”,Kijewski-Correa表示,“文獻有很多,評審是讓你跟上最新發展的一種方式。它會為你保鮮。你會潛移默化地被影響。”的確,你能在論文發布之前很早就偷看到人們在做的科研工作。”Kotak對此表示同意。
 
Singh注意到,“每當你需要衡量不同的道路時,在評審中學著嚴格地分析優點和弱點對你職業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有幫助”。此外,這讓你能夠“知道在遇到更具風險、但潛在收益也可能大得多的事情時,何時該選擇冒險”。此外,在這些年中評審論文和資助項目“幫助我指導我的年輕同事們”,她補充道,“我可以與他們探討整個過程,可能對其進行闡述,并鼓勵他們參與進來。”Kotak補充道:“你學到如何恰當地給出反饋,這種能力你可以直接用于指導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后。”
 
服務于專家委員會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能獲得與項目專員(POs)面對面的時間,Franklin表示,“當你在某個專家委員會上時,你有時間坐下來,與項目專員交流,告訴他們你的想法。”他指出,“這是個機會,能夠親自與項目專員坐在一起,而不是打打電話而已,而且可以進行幾小時甚至數日的探討,而不只是短短的幾分鐘。這些對話有時候非常有價值,他們肯定影響了我對經費申請的建構。”
 
Franklin估算自己在職業生涯當中大約評審了40~50個項目申請,他表示,服務于評審小組讓他能夠了解很關鍵的幾點,如何快速展示自己,如何吸引受眾,他在自己的申請中也應用到了這種方法。他指出,通常評審小組由來自各個領域具有專長的專家組成,他們會同時評審幾份申請。在所有申請書的科研工作都很扎實的情況下,能夠清晰地表達宗旨、目標和方法的團隊能夠抓住讀者的心。“因此我們會在房間中四處走動,對此進行討論。”Franklin解釋道,“你的申請必須要有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讓它能夠脫穎而出并讓讀者記住……它必須要能精彩地呈現出來。”
 
對于教研人員而言,評審的經歷有時會有復雜的職業影響。“它以一種廣泛、全面的方式影響著我,為我提供一些背景環境。”Franklin補充道,“例如,對經費概況的認知讓你能夠更加冷靜地接收拒絕,無論是經費項目還是在高校生活中,正如聽到你的系主任或者院長說‘不’。”
 
“獲得自己的‘輔助輪’”
 
正如其它的職業發展經驗一樣,盡早成為一名評審專家終究是件好事。與你的課題組長進行交談,看你是否能夠加入不公開評審。但是即便你的導師無法讓你加入,學校通常也會提供其它的方式幫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專業的技能。例如,Bankston建議,你可以加入院系的期刊社團,參與論文評審。而且,“你隨時都可以評審學校里的學術海報,獲得自己的‘輔助輪’”,Kijewski-Correa表示。另一種獲得這些技能的方式是為自己院系的同事所寫的論文進行評審并提出建議。
 
Cid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即便是研究生,你也可能有機會組織研討會探討與你所在群體相關的技術話題。這時,“邀請你想要為之進行評審的人來參加你的研討會。他們甚至可以進行演講,這樣你可以有機會認識他們”,她建議。
 
無論如何獲得這種經驗,參與評審的專家們都強調,這對他們作為科研人員的成長而言都大有裨益。“大多數人都局限于他們自己的研究重點。通常沒有足夠的動力或鼓勵促使你在特定的專長領域之外冒險。”Kotak表示,“因此,(在評審論文中)獲取科學知識的廣度讓你成為更優秀的科學家。你能夠將自己的研究放在更為廣闊的背景當中。”■
 
Alaina G. Levine是科學作者、科學職業顧問,以及《書呆子的社交網絡(Networking for Nerds)》一書的作者(Wiley,2015)。
DOI: 10.1126/science.opms.r1600167
鳴謝:“原文由美國科學促進會(www.aaas.org)發布在2016年9月15日《科學》雜志”。官方英文版請見http://www.sciencemag.org/careers/features/2016/09/reviewers-rule-strategies-faculty-advancement。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9月刊 科學·職業)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