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記者 唐琳 來源: 發布時間:2017-11-8 13:40:5
塔山煤礦:煤海巨艦塑典范 持續發展新塔山

 
在山西大同古城以南30公里、巍巍七峰山下,現代煤企與禪房古寺交相輝映,工業文明與宗教遺跡和諧共生,聞名遐邇的同煤大唐塔山煤礦就坐落在這片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的土地之上。
 
2003年2月6日,由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同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全球設計能力最大的單井口井工礦井——同煤大唐塔山煤礦正式開工建設。
 
經過3年多的建設,2006年7月19日,塔山煤礦首次試產告捷,滿懷豪情的塔山人憑著自己的膽識和智慧,在世界煤炭工業史上書寫下建井速度的中國紀錄。
 
2008年12月,塔山煤礦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組織的竣工驗收;2009年,礦井生產達到了設計能力。塔山煤礦一舉登上了煤炭工業的巔峰,由此掀開了中國煤炭工業史上嶄新的一頁。
 
十多年來,塔山煤礦緊緊圍繞“建設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發展戰略,瞄準建設“平安、效益、綠色、幸福”新塔山這一目標,全面鞏固大安全格局和大經營格局。特別是近幾年,在推進煤炭科學產能的過程中,不僅在建設現代化煤炭企業的征途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更鑄就了煤礦企業安全、高效、綠色的可持續發展新典范。
 
煤海巨艦
 
塔山煤礦是國家“十一五”期間建設的第一個千萬噸級礦井,同時也是目前全國煤炭行業建成的第一個規劃最完整、建設速度最快、效果體現最明顯的塔山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龍頭企業。
 
塔山煤礦位于山西大同煤田東翼中東部邊緣地帶,口泉河兩側,鵝毛口河以北,七峰山西側,距大同市約30公里。開采范圍內的地面地形為低緩丘陵,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帶為山區且被黃土覆蓋,僅溝谷及山脊地區有巖層出露。
 
塔山煤礦包括兩個工程項目,分別是塔山礦井以及配套選煤廠。
 
其中塔山礦井設計概算30.34億元,井田面積170.8平方公里,年產1500萬噸,服務年限140年,地質儲量50.7億噸,可采儲量30億噸。煤質為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發熱量的優質動力煤,洗選后精煤發熱量可達5600大卡/千克以上。
 
目前,礦井已形成兩個綜采低位放頂煤工作面,自主研發的石炭系特厚煤層綜放開采成套技術代表了國內特厚煤層開采技術最新發展方向,被稱為是“石炭二疊紀煤炭開采的試驗田”。此外,煤礦單井口產量、工作面單產、人均效率、煤炭回收率、成本利稅率等均已跨入一流水平行列,屬于現代化的安全綠色高產高效礦井。
 
選煤廠設計概算5.2億元,年入選量1500萬噸,采用重介淺槽分選塊煤、重介旋流器分選末煤、煤泥分選機回收煤泥的聯合洗選工藝,小時處理能力可達3000噸。主要生產精煤和中煤兩種產品,實現原煤全部入洗,各產品質量指標可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調節。
 
安全是煤礦發展永恒的主題。伴隨著煤炭開采行業裝備水平的不斷提升,開采強度的不斷加大,開采范圍的不斷延伸,煤炭企業面臨的安全挑戰愈加突顯。
 
塔山煤礦作為同煤集團第一個進入石炭系開采的特大型礦井,自2006年投產以來,不斷探索特厚煤層開采的技術難題,初步形成了一套適合同煤石炭二疊系特厚煤層條件的綜放高效安全開采的技術管理體系,即夯實基礎、綜合治理、不懈創新、謀劃長遠。
 
夯實基礎 強化管理
 
夯實基礎,就是要立足基礎設施系統建設,強化基礎管理流程控制。
 
多年來,塔山煤礦依托國內外煤炭開采裝備、開采技術的最新成果,建立起特大型現代化礦井完善可靠的安全保障系統;抓住制約礦井安全生產的關鍵因素,探索出一套保障礦井安全生產的技術體系;突出細節管理,規范流程設計,保證各項技術措施得以全面落實;力求基礎設施、基礎措施可靠,重在現場實效,讓員工切實受益。
 
在建立強大安全保障硬件系統的前提下,近年來,塔山煤礦格外注重強化基礎技術管理體系。
 
比如,在通風管理上形成了以優化通風系統為基礎、以做實通風設施為保障、以強化現場管理為手段的通風管理思路;在瓦斯治理上,確立了采用頂板高抽巷封閉機械抽放治理特厚煤層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手段;在防火問題上,確立了以24小時不間斷注氮為主要手段、并結合其他輔助手段的防滅火技術體系;在防塵問題上,確立了堅持以煤體注水、化學降塵為主要源頭治理技術手段的綜合防塵措施;在地質防治水方面,確立了當前以侏羅系老空積水為治理重點,長遠以奧陶系灰巖承壓水的研究和治理為工作重點的思路。
 
通過長期的摸索總結,塔山煤礦一方面基本確定了在石炭系煤層條件下的一通三防和地質防治水安全工作的基礎技術手段和基礎安全保障措施;另一方面通過對整個技術管理流程細節精益求精的把控,保證了現有技術管理措施的切實落實,從而為塔山煤礦的進一步探索和突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合治理 統籌兼顧
 
綜合治理,就是要統籌兼顧,構建大安全的技術保障體系。一方面,著重大安全跨學科的瓦斯綜合治理;另一方面,注重跨區域立體式的地質防治水綜合治理。
 
在瓦斯治理方面,在不斷的探索中,塔山人分析了瓦斯治理與回采工藝、礦壓管理、防滅火、防塵、地質、回收率六個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繼而總結出一套瓦斯治理的綜合治理手段與思路,并將其成功應用于塔山煤礦8212工作面初采期的瓦斯治理。
 
通過現場實踐,8212工作面在推進230多米后初采結束,整個初采期沒有出現瓦斯超限現象,瓦斯得以均勻緩慢釋放;而且在初采面臨過兩條5米大斷層的情況下,頂板來壓的控制也較為理想,沒有出現明顯來壓現象,并在初采期間20米范圍內比以往多回收頂煤6萬噸。
 
而在地質防治水綜合治理方面,塔山煤礦更是確立了一個時間、空間上的立體綜合治理概念。
 
從宏觀層面上,積極配合、支持、參與集團公司開展的大同煤田奧灰水研究,汲取學術上、理論上、資料上的支持;從塔山井田區域層次上,進行了一、二盤區奧灰水突水危險性評價;從塔山礦井目前具體的防治水層面上,緊盯虎龍溝老井越界開采造成的防治水隱患和上覆侏羅系采空積水隱患;從治理手段上,從地面全覆蓋物探、重點區域鉆探驗證,到井下掘進工作面全流程超前物探及鉆探驗證、綜采工作面坑道透視,立體網絡化地對整個采場空間、采場環境實現了防治水手段全覆蓋,形成了一個隱患不留死角、手段多重支撐的防治水體系。
 
不懈創新 與時俱進
 
創新是一種工作思路,更是一種工作作風,這一點在塔山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現。塔山煤礦通過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的總結和自省,深感煤礦技術工作既要勤于創新、勇于創新,又要善于創新、慎于創新。
 
勤于創新就是要有一種不滿足、不懈怠的精神,就是要在技術管理的點點滴滴、技術細節的方方面面保持一個“勤”字,促進一個“變”字,推進一個“新”字,不斷追求完美。
 
勇于創新就是在創新的問題上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需要有對煤礦安全工作的不懈追求精神和承擔責任風險的勇于擔當精神。無論是在瓦斯治理上投資1.3億元建設地面瓦斯抽放站,還是在防滅火管理上引入光纖測溫技術;無論是在防塵上合理控制頂板管理的風險,下決心通過加大煤體注水徹底解決粉塵問題,還是在掘進地質防治水措施上引入井下日常物探,這些都需要敢為人先的勇氣。
 
善于創新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和突破的切入點。比如,在地質預報體系上,塔山人抓住地質條件這一核心基礎,以地質預測預報為紐帶,形成了從采掘工作面地質及水文地質預報,到以其為基礎的放煤預報、礦壓預報、地質瓦斯預報的一整套閉合式網絡化礦井安全預測預報體系。
 
慎于創新就是對事業要謹慎負責,既要創新,又要穩妥,堅持創新要先論證、后試驗、再實踐的原則。例如對裂隙帶瓦斯抽放效果拿不準,就先進行地面打孔抽放方案論證,同時在井下進行千米鉆機裂隙帶打孔的工程試驗,然后再根據研究成果決定下一步的具體實施方案。
 
正是有了勤于、勇于、善于、慎于創新的理念,塔山煤礦逐步營造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工作氛圍,從而有力促進了煤礦技術保障體系的良性健康發展。
 
謀劃長遠 展望未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站在企業長遠發展的高度上,近年來塔山煤礦建立了企業技術儲備體系,把眼下的技術手段、技術難題、技術體系與企業長遠發展方向相聯系、相溝通、相延伸;同時注重人才的儲備與培養。
 
通過研究集團公司的科研計劃,塔山煤礦確立了初步的技術儲備體系,石炭二疊紀地質構造特征及成因規律研究,小煤柱留設、工作面跳采研究,特厚煤層綜放開采采場應力控制研究,特厚煤層綜放開采瓦斯綜合治理技術體系研究,電廠煙道氣注入礦井替代注氮防滅火技術研究等九方面內容暫列其中。
 
企業的底蘊來源于人才的儲備和培養,企業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與人才的培養和人才結構的梯隊建設緊密相連。為此,塔山煤礦立足通過事業培養技術隊伍,并提出了“傳承助成才,創新育領軍”的技術培養思路。
 
近年來,通過專項的技術課題攻關研究,塔山煤礦形成了多支以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為核心的攻關團隊。比如,在瓦斯治理上,形成了以通風區長為核心的瓦斯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團隊;在礦壓管理上,形成了以技術科長為核心的綜放開采礦壓控制研究團隊;在基礎地質方面,形成了以地質科長為核心的石炭二疊紀地質構造特征及成因研究團隊;在防塵治理上,形成了以防塵區長為核心的煤體注水研究團隊等等?梢哉f,這些核心技術團隊正是塔山煤礦今后發展的技術底蘊和希望。
 
中華民族有一個“中國夢”,每一個塔山人也有一個“塔山夢”,即把塔山煤礦建成世界一流的礦井,引領中國煤炭行業的發展方向。而這個夢的實現,需要“煤炭科學產能”這一新理念的引領。
 
“我們的理念是求非戰之功,立本質安全之業。這一夢想的實現,建立在集團公司幾十年開采形成的技術體系上,建立在集團公司各級領導高瞻遠矚、籌謀全局上,建立在諸多職能部門無私嚴謹的技術支持上,建立在兄弟單位的互相交流、互相支持的良好大環境上。”塔山礦總工程師匡鐵軍表示!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10月刊 聚焦)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