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地王坡煤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王坡煤業)地處文化底蘊厚重的山西省澤州縣下村鎮長河岸邊,是一座年產300萬噸,集產、洗、運、銷于一體的高產高效的現代化礦山。
井田面積25.35平方公里,煤層賦存基本穩定,礦井保有資源儲量2.52億噸。礦井主要生產優質無煙煤,具有發熱量高、機械強度高、含碳量高、低灰、低硫、可磨指數適中等特性,是優質的化工及動力用煤。
不過,王坡煤業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基于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炭科技與裝備的“安全、清潔、高效”生產示范礦井。提及此,就不得不追溯起王坡煤業幾經周折的發展歷程。
兼并重組 煥發生機
其實,王坡煤礦項目最早于1987年提出,1996年批復立項,原建設規模年產60萬噸。1997年,開工僅3個月,由于種種原因,王坡煤礦就處于停工下馬狀態。
1998年,王坡煤礦再次開工建設,雖然礦井建設規模下調為30萬噸/年,卻依然因資金掣肘而難以為繼。1998年底,王坡煤礦賬面資金只有5000多元,外欠資金卻高達近千萬元。
彼時,山西省實施關井壓產政策,王坡煤礦被列入了擬關閉礦井行列。再加上當時煤炭市場連續低迷,王坡煤礦的發展前景更是不容樂觀。
為尋求企業謀生發展之路,2002年底,在山西省政府、晉城市政府的倡導和推動下,由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澤州縣資產管理處共同出資組建了山西天地王坡煤業有限公司,率先走上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新路子。
短短3年時間,一井一面年產150萬噸綜采放頂煤生產線形成,配套洗煤廠、鐵路專用線同步建成;2006年6月,150萬噸/年礦井竣工投產,企業達產達效。王坡煤業在經歷了從地方小煤礦滾動式開發到現代化礦井規模化建設的創業過程之后,實現了從作坊式管理到規范化企業運作的跨越。
2009年,山西省啟動了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王坡煤業又一次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2009年12月,天地王坡被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辦公室批復為兼并重組整合主體企業,建設規模300萬噸/年。2011年11月項目開工建設,2014年1月竣工投產。300萬噸/年高產高效礦井的建成,讓王坡煤業再次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時至今日,王坡煤業已實現了煤礦安全、低耗、高效生產,成為國內煤礦“安全、清潔、高效”生產的典型范例,先后被授予“模范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煤炭工業特級安全高效礦井”“煤炭工業雙十佳煤礦”“山西省生態示范礦井”“企業環境行為綠色等級”“山西煤礦建設信息化礦井”“山西省百強企業”等榮譽稱號。
以安全為抓手 夯實礦井發展基礎
煤礦安全生產,事關礦井和諧、穩定和發展,事關每一位員工的生命安全。因此,確保礦山安全,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自建礦伊始,王坡煤業便始終堅持安全工作“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高于一切、否定一切”的“五個一切”的工作方針,逐步建立健全了“安全文化、安全責任、現場管理、預防保障”四大安全管理體系,有效提高了煤礦抵御風險的能力。
“抓安全生產必須做到‘一個重視三個到位’。”王坡煤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海雷表示。“一個重視”就是領導要重視,向責任落實要安全。“三個到位”就是投入要到位,向科技保障要安全;培訓到位,向素質提升要安全;考核到位,向精益管理要安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王坡煤業充分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性,成立了以總經理為主任的安全生產委員會,自上而下逐級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構筑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網絡,形成了以黨委書記和總經理為主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以總工程師為主的安全生產技術體系,以生產副總和機電副總為主的安全生產落實體系,以安全副總為主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以工會主席為主的安全生產群防體系。
安全生產搞得好不好,現場管理是關鍵。王坡煤業實施了崗位、班組、區隊、專業部室、安監、公司“六級”隱患排查機制,實現了隱患管理網絡化、規范化和閉環管理。
比如,在瓦斯管理上實行瓦斯超限報警值、斷電值下降20%的超前防范;在頂板管理上安裝了頂板實時監測系統;在水害防治上堅持“預測預報、深掘分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實現了關口前移、超前防范的目的。
不過,“如何很好實現高瓦斯礦井瓦斯‘0’超限,永遠是我們安全生產管理的重中之重。”王坡煤業安全副總尹斌指出。
當前,國家對煤礦安全管理的政策越來越嚴,然而與之配套的行業技術與煤礦的實際需求仍有差距,因此,國家應當結合各地區、各類型的煤礦企業,出臺更加切合實際的技術規范。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黨和政府形象和聲譽,抓安全生產當老好人不行,無功就是過。安全生產,我們永遠在路上。”常海雷說。
信息化助推智慧礦山建設
作為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的示范工程板塊,王坡煤業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大多采用了中國煤科各單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設備,已成為中國煤科高新技術產品的試驗基地。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煤炭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大勢所趨。自2002年以來,王坡煤業就將煤礦信息化建設作為工作的首要之舉。
在中國煤科新技術的支持下,王坡煤業建立了以實時安全綜合信息為內容的礦井安全計算機管理系統,對生產系統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測監控,把瓦斯、煤塵、水、通風設施與主要設備的狀態組成了可視可控的無縫網。
通過對通風、提升、采掘等系統的信息化改造,實現了遠程控制,提高了系統運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過對礦井瓦斯、一氧化碳、煙霧、風速、負壓、溫度、主要設備開停、主要風門開關等主要生產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實現了礦井生產狀態的可控。
近年來,針對煤炭市場形勢低迷的現狀,王坡煤業從生產經營管理實際出發,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數字礦山建設為核心,構建了一套“互聯網+安全、生產、質量、成本、供應、銷售”的精準管理系統建設,積極打造智慧礦山,力促企業逆境而上。
比如,在生產精益管理體系中,王坡煤業不斷優化工序作業、強化現場管理、促進人機協同操作,實施拉動式生產指標考核,通過“信息流由后向前傳遞,物流由前向后流動”,實現對生產過程進行組織和控制的生產方式。
拉動式生產從市場需求出發,由市場決定煤炭產品加工,再由煤炭加工決定煤炭開采,每道工序、每個部門都按照實際需求向前一道工序、上游組織單位發出指令,上游工序、組織單位按照這些指令進行生產。
目前,在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的支持下,王坡煤業搭建完成了千兆礦井工業以太環網,完善了各種基礎數據庫,初步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智慧礦山”目標,對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企業利潤產生了積極作用。
良性循環的綠色礦山
從建礦之初,王坡煤業就樹立了把礦山建設同資源保護、環境保護、現代管理、經營開發、達產達效同步策劃、同步實施的理念,憑著“取自自然,回報自然”的責任心,建成了集休閑、觀賞于一體的園林式礦山。
“在經濟增長、產業發展進程中,建立科學合理的能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是王坡煤業始終遵循的法則。為此,公司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對有限資源進行科學開采和利用,將生態環境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在進行現代化礦井建設的同時,王坡煤業還把生態建設納入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中。目前,礦區共建成5個綠化植物園,綠化面積達8萬平方米,綠化率達35%以上。
除了給礦區披上“綠衣”,王坡煤業還在礦區所有道路兩邊種植雪松、柏樹等樹種6000余棵,完成道路綠化4公里;3.74公里鐵路專用線沿線路兩邊護坡等地見縫插綠,實施綠化。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是王坡煤業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宗旨。因此,保護環境、生態建設一直被其視為必須承擔的責任。
在礦井水處理方面,王坡煤業修建了礦井水處理站,日處理污水能力為3000噸,經化驗水質達到國家環保標準。污水經處理后,進入礦井水處理站儲水池,再用于井下防塵、消防和生產。
在治理煤塵污染方面,選煤廠皮帶走廊全部封閉;在原煤場、沫煤場安裝了全封閉式的儲煤棚和噴霧灑水裝置,采取定時噴霧灑水,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防塵率達到90%以上。路面適時灑水,既抑制了灰塵、煤塵飛揚,又凈化了空氣;同時,在原煤場安裝了防風抑塵網,防塵率達到85% 以上。
“堅持低碳綠色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完成污水回收利用改造、燃煤鍋爐改造,提高矸石利用率,發展循環經濟,消減源頭污染,各項環保工作符合國家政策要求,將是我們一直為之奮斗的目標。”常海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