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發布時間:2017-11-27 18:7:43
王思明:萬國鼎先生:中國農史事業的開創者

 
萬國鼎(1897~1963),我國著名農史學家,中國農業歷史研究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學院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第一屆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委員會委員、《辭海》分科主編等職務。
 
萬國鼎自1920年從金陵大學畢業后,就立志從事農史研究。他在中國最早倡導農業歷史研究,創建了中國高校第一個農史研究室;建立了中國最早的農史專題資料庫“先農集成”;創辦了中國最早的農史研究刊物《地政月刊》和《農業遺產研究集刊》;其研究論文《論——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農書》發表于《歷史研究》1956年第一期,被《新華月報》轉載;他的《汜勝之書輯釋》被譽為中國古農書的典范之作;他主持編寫的《中國農學史》是中國首部系統研究農業科學技術史的著作,堪稱農史研究的里程碑;他創建了中國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專業農業歷史專門研究機構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為中國農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萬國鼎,1897年出生于江蘇省武進縣,1916年,懷抱農業救國理想,考入金陵大學農科,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萬國鼎治農而好史,金大在讀期間就已公開發表學術文章數篇。
 
從金陵大學剛畢業,萬國鼎就撰寫了《蠶業史》一文,正式開始了農業史研究的學術生涯。1924年,萬國鼎擔任金陵大學農經系講師兼任農業圖書研究部主任,從此他和農史學科結下了不解之緣。
 
1929~1930年,萬國鼎在金大講授中國農業史課程,編輯出版《新橋字典》《中西歷史紀年表》等文史工具書,還翻譯出版了美國人格拉斯編著的《歐美農業史》,在史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32~1949年,萬國鼎被聘為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創辦《地政月刊》雜志,開設中國田制史課程,出版了中國古代土地制度歷史變遷的名著《中國田制史》。時至今日,臺灣政治大學和地政學界仍視萬國鼎為地政學鼻祖。
 
我國豐富的農業遺產,見于文字記載的除歷代農書外,還散見于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類書、方志、筆記、小說以及上古的甲骨文、金文、圖像、遺存及考古發現文物、農諺和民間傳說等。由于歷來缺乏系統農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因此,萬國鼎非常重視這個問題。
 
抗日戰爭開始前,萬國鼎就已收集整理了農史資料約有3700萬字,1955年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成立后,萬國鼎繼續農史資料的搜集,1956~1959年間,他組織“農遺室”同事,前往全國各地搜集了1540多萬字的資料,分類匯編為《中國農史資料續編》。1959年后又從全國8000多部地方志中輯錄了3600多萬字的方志農史資料,輯成《方志物產》《方志分類資料》《方志綜合資料》三大類。這些農史資料為農史研究的開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受到了國內外農史工作者的高度評價。
 
1955年4月,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籌備小組”召開了“整理祖國農業遺產座談會”,會上萬國鼎和與會專家共同呼吁盡快建立整理祖國農業遺產的專門研究機構。1955年7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籌備小組和南京農學院共同領導下的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在南京農學院正式成立,萬國鼎被任命為室主任。
 
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成立后,萬國鼎就組織同事在較短時間內搜集、整理并出版了《中國農學遺產選集》,這些專輯為農史工作者檢索資料提供了便利。萬國鼎積極組織、推動全室科研人員對古農書進行整理和校釋工作,他自己首先對《齊民要術》進行?、語釋與研究,還完成了《汜勝之書輯釋》《陳農書校注》兩部古農書的整理研究工作。通過不懈努力,全室先后輯釋、校釋、校注、校刊了十余種古農書,為我國古農書的整理做出新的貢獻。萬國鼎還組織了中國農業科技史的撰寫,《中國農學史》敘述了中國農業科學的起源、農業生產的變革、古代的耕作原理、土壤分類、作物栽培原理,以及豐產經驗等中國農業史上的重大問題,是中國第一部綜合性的農業技術史著作。李約瑟博士和日本學者天野元之助在其學術著作都參考引用了《中國農學史》的相關內容。1987年,該書獲農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萬國鼎幾十年辛勤耕耘,出版專著10余部,撰寫論文130多篇,可謂著作等身。萬國鼎的專著和論文,史料豐富、考據翔實,他所開展的農史研究工作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萬國鼎為中國農業歷史研究的種種開創性工作,以及組織開展對農史資料的收集、整理等,奠定了農史學科的基礎,推動了農史研究的發展,也成就了他開創中國農史研究事業的卓越功勛。
 
萬國鼎在主持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時,為促進中國農史事業的發展,非常注重培養室內年輕的研究人員,從如何選擇課題和確定研究內容與方向,怎樣收集研究、分析和運用資料、撰寫論文等,都十分認真,他是年輕人的好導師,為國內農史研究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農史研究事業得到了良好的傳承。
 
萬國鼎開創的農史事業已經綿歷百年,經過幾代學者的不懈努力和長期的學術積累,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以農史文獻遺產整理和農業科技遺產研究為重點的科技史(農業史)學科成為南京農業大學及中國農科院的特色學科及優勢學科之一。2001年,在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基礎上成立的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研究院是目前我國特色鮮明、實力雄厚、權威的農業歷史研究機構。研究院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科技史、農業經濟史、農村社會史、農業文化遺產和中外農業交流,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萬國鼎畢生倡導和為之奮斗的事業正在進一步發揚光大!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11月刊 佳作)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