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天海/整理 來源: 發布時間:2017-3-15 21:21:46
李維音:追憶科研歲月

 
今年82歲的科學網博主李維音,雖然在步入耄耋之年后相繼經歷了急性心肌梗死、高危高血壓癥等健康問題,但仍堅持收集編輯老照片集,為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的建院60周年慶典獻上賀禮;仍四處奔走,為父親李健吾(近代著名作家、戲劇家)的110歲誕辰送上了她參與核對的《李健吾文集》;仍筆耕不息,在科學網博客上與眾多讀者一起追憶科研歲月。
 
這位樂觀堅強的老科學家,以其數十年的工作與生活經歷,在字里行間譜寫出一曲曲苦樂交織、拼搏奮斗的動人詩篇。
 
1959年,李維音到第二機械工業部設計院(即核二院的前身)報到。初來乍到,她被告知這是準軍事單位,必須嚴格保守國家秘密。從此,她回家沒有和父母談過一句工作,直到父親去世,還介紹這位大女兒是修馬桶的。因為父親知道,她在前蘇聯學的是給排水專業。
 
嚴肅的工作環境讓李維音心生敬畏,“所有的任務都是特殊的任務,是和國家和黨的命運相連的,我必須想盡辦法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也正是這種信念,使得她度過了1971年丈夫與大女兒意外落水亡故的痛苦。
 
“不能因為這次事故,攪亂了821工程,這種使命感,使我鼓起勇氣,先是離開,讓821現場回復正常工作氣氛,而后,又是在需要的時候,回到那讓我一見到就會失聲痛哭的大江邊,有勇氣堅持完成我必須完成的工作。我明白我的使命,這是一個戰士的職責,而原子能工業是和國家的軍事安全緊密相關的事業。”她寫道,“這就是核二院最初給我打下的心理基礎。我堅持了一輩子。”
 
李維音還在博文中回憶了當時在這所嚴肅的科研單位中,領導和技術人員之間的信任與配合。無論是在前蘇聯專家對她作為放射性廢水處理成員身份的質疑,還是設計方案遭到很多技術人員的嚴重質疑,想要恢復前蘇聯原有的三效蒸發方案時,院領導對于自己作為技術人員的信任都使李維音信心倍增。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也因為他們良好地完成了設計方案,確保了反應堆的成功運行,而授予以李維音為代表的科研人員工作集體獎。
 
正是這些激蕩人心的科研青蔥歲月,使得李維音的博文更加具有張力,也更加具有時代的厚重感,吸引著年齡分布不盡相同的科教界讀者。
 
她的博文連載《堅持,挺住,我的人生故事》,以及《讀過大學后,隔行不隔山,關鍵在學習》《永遠不忘那一代人的奉獻》《在國外求學的路走完了,回國的工作在哪兒呢?》《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中國長期缺失的:公民社會必需的公民教育》等博文,在讀者中引起了廣泛共鳴,并引發了人們對于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深思。■
(李維音,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退休高級工程師。)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2月刊 博主)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