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 姜天海 來源: 發布時間:2017-6-9 15:1:40
全球轉基因種植面積再創歷史新高

 
199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僅有170萬公頃。在短短的21年商業化進程當中,轉基因作物在全球迅速開疆拓土,2016年全球種植總面積達到1.851億公頃,實現了110倍的增長。
 
5月4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在京發布了《2016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再次強調了轉基因作物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農民帶來的長期收益,以及近期獲得批準并被商業化的新品種為消費者帶來的諸多好處。
 
“從1996年第一次開始種植轉基因作物,全球的種植面積累計達到21億公頃。這樣的累計種植面積所帶來的環境安全和糧食安全是實實在在的結果。大規模地種植轉基因作物,可以發現它在安全性上是非常完美的。”ISAAA董事會主席Paul S. Teng博士在發布會現場表示。
 
重要農業資源
 
2016年,轉基因作物的全球種植面積出現3%的回升,由2015年的1.797億公頃增至史上最高水平——1.851億公頃。而在此前,與2014年的1.815億公頃相比,2015年,全球包括傳統農作物在內的所有農作物種植面積都有所減少。
 
對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的總面積進行細分,可以發現,19個發展中國家的種植面積占總面積的54%,7個發達國家占46%。
 
其中,轉基因作物的最大種植國仍然是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這5個國家加起來的種植面積達到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91%。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美國種植面積達7290萬公頃。
 
巴西、阿根廷、印度皆是由于采用轉基因技術而成為全球著名的大豆出口國的。2016年,巴西轉基因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品種的種植面積增長超過11%,繼續保持了其轉基因作物第二大生產國的地位。轉基因大豆在全球的種植面積為9140萬公頃,而僅巴西一國就占了3270萬公頃。
 
“轉基因作物已經成為全世界農民一項至關重要的農業資源,因為它能提高農作物的生產率、利潤及保鮮效果,幫助農民實現巨大收益。”Teng指出。就各種作物的全球種植面積來看,全世界78%的大豆、64%的棉花、26%的玉米和24%的油菜都是轉基因品種。甚至在澳大利亞,所有種植的棉花都是轉基因品種。
 
從主要分布區域來看,北美洲主要種植的轉基因作物是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此外,苜蓿、木瓜、南瓜、土豆也在種植行列,轉基因種植的集中度最高;包括巴拉圭和烏拉圭在內的10個拉丁美洲國家去年共種植了800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主要種植的作物是大豆、玉米、棉花和菠蘿;包括印度在內的8個亞太地區國家種植了186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玉米、油菜、茄子;在非洲大陸,以南非和蘇丹為代表的國家主要種植玉米、大豆和棉花。
 
此外,在歐盟地區,西班牙、葡萄牙、捷克和斯洛伐克4個歐洲國家在2016年種植了13.6萬公頃的轉基因玉米,較2015年增加17%,反映出歐盟對于抗蟲玉米的需求。歐盟還進口大量的轉基因食品如大豆、玉米作為飼料。
 
對此,與會專家表示,歐盟的農業科學家非常熱衷于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具備很強的研發實力,不少轉基因技術也在開展實驗室和田間試驗。有些歐盟國家有意愿種植轉基因作物,但歐盟在某種程度上并不鼓勵。隨著英國脫歐的進一步推進,英國未來會有更大的自主權決定是否要種植轉基因作物。
 
在轉基因作物的性狀方面,抗除草劑作物仍舊是最主要的應用,但同時復合性狀(包括抗蟲和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使用也在上升?钩輨┢贩N種植面積占全球種植總面積的47%,具有復合性狀的轉基因作物占41%。
 
積極累積效應
 
轉基因作物不僅是重要的農業資源,在21年的商業化進程中,也為全球帶來了積極的累積效應和影響,特別是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可持續發展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等方面作出了大量貢獻。
 
首先,轉基因作物大大提升了作物產量,提高了糧食作物的效率。1996~2015年間,轉基因作物使得全球的作物產值增加了1678億美元。
 
其次,轉基因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了大力支持。1996~2015年間,通過生物技術提高作物產量從而節約了1.74億公頃的耕作土地,僅僅在2015年就幫助減少了1940萬公頃的農業用地。
 
“轉基因作物可以以更少的土地進行種植,并產生更大的產量,使我們不用砍伐更多的森林,可以去保護更多的森林,減少耕作土地的面積,幫助保護生物的多樣性。”Teng指出。
 
第三,轉基因作物種植可以大幅減少農藥的使用,為人類提供更好的環境。有研究表明,1996~2015年間,通過減少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使得對環境的影響降低了19%。
 
Teng以轉基因茄子為例。茄子是孟加拉國最早種植的轉基因蔬菜作物,原本種茄子的農戶一季可能要噴70多種不同的殺蟲劑;但種植轉基因茄子后,減少了60多種農藥的使用,為消費者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第四,轉基因作物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因為轉基因作物的種植,2015年減少了267億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相當于一年在公路上減少了1200萬輛車。
 
“這相當于新加坡所有車輛的數目,體現了轉基因作物對于減少污染、保護空氣質量的重要作用。”Teng強調。
 
此外,在糧食安全方面,轉基因作物也有助于減少貧困和饑餓。Teng指出:“包括在印度、非洲,這些小農戶在種植轉基因作物當中受益良多。”據ISAAA估計,2016年轉基因作物使得1800萬小農戶及其家庭受益,總受益人數超過6500萬。
 
中國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棉花已有19年的歷史,ISAAA東南亞中心資深項目負責人Rhodora R. Aldemita介紹,2016年中國種植轉基因棉花290萬公頃,應用率達95%,500多萬農民參與了種植;此外,中國還種植有8550公頃的復合性狀轉基因木瓜,以及543公頃的轉基因楊樹,創造了186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Aldemita指出,在亞洲,多性狀的轉基因棉花,抗旱的轉基因甘蔗,轉基因茄子、玉米和土豆將在未來具有巨大潛力。“亞洲主要是發展中國家,接下來幾年,絕大多數轉基因作物都會在亞洲進行商業化,這將如何有助于提升亞洲的糧食安全,我們拭目以待。”
 
未來市場展望
 
2016年,轉基因水果和蔬菜的商業化及種植也取得了相應的進展,更多的轉基因產品逐步走向消費市場。
 
其中包括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InnateTM Russet Burbank Gen 2品牌馬鈴薯以及加拿大衛生部對Simplot Gen 1 White RussetTM馬鈴薯在本地市場銷售的批準。ISAAA的報告指出,這些轉基因馬鈴薯品種的天冬酰胺含量較低,從而減少了高溫烹調時所產生的致癌物丙烯酰胺。此外,首批可供市場銷售的Arctic®蘋果已在2016年成功采摘并儲藏過冬,預計于2017年在美國上市。
 
“在新的轉基因品種——馬鈴薯和蘋果獲得商業化批準并開始種植以后,消費者將能夠切身體會到生物技術帶來的好處。因為這些農產品不容易腐爛或受損,大幅降低了食物浪費和消費者的食品開支。”Teng舉例解釋道,Innate Gen 2的土豆品種不僅防挫傷、防褐化、丙烯酰胺較少,而且還有抗晚疫病的作用。“晚疫病是全球所面臨的非常嚴重的土豆疾病,在愛爾蘭造成了大饑荒,這不僅造福于農民,而且造福于消費者。”
 
5種作物呈現出新的性狀。低木質素苜蓿已經在美國得到2萬公頃的種植,在加拿大的種植面積為800公頃;采用防褐化技術的蘋果,在美國已有較高的接受度;此外,富含更多花青素的菠蘿、抗除草劑的大豆以及抗病毒的豆類已獲批準在2017年開展應用。
 
“生物技術是幫助農民在更少的土地上種出更多食物的必要方法之一。”ISAAA全球協調員Randy Hautea解釋道,“不過,轉基因作物只有在獲得監管部門科學的評價和審批以后,農民才能夠購買和種植,充分發揮其眾多效益。”
 
隨著越來越多的轉基因作物品種獲得批準并完成商業化,ISAAA預測其未來的應用率將繼續攀升,持續為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帶來收益。
 
例如,在一些非洲國家,轉基因作物的應用曾面臨審批程序上的諸多障礙,但這些情況正在改善。2016年,南非和蘇丹把轉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229萬公頃增加到266萬公頃。在非洲大陸的其它地方,一股新的接受浪潮也正在涌現,肯尼亞、馬拉維、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加納、斯威士蘭和烏干達等國都在各類轉基因作物品種的審查和商業化上取得進展。
 
“雖然轉基因作物在非洲長期以來都面臨審批方面的挑戰,但當地的農民不斷應用轉基因作物,因為他們受益于其穩定性和高產性。”Hautea補充道,“隨著更多國家對香蕉、豇豆和高粱等作物進行審批,我們相信轉基因作物的應用率會在非洲及世界各地繼續增長。”■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5月刊 農業生物)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