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記者 唐琳綜合報道 來源: 發布時間:2017-8-11 11:4:6
磁控膠囊胃鏡:消化道診療的明日主角

 
從《浮士德》所塑造的人造人“荷蒙克魯斯”,到《星際穿越》中出盡風頭的TARS,披著科幻外衣的機器人被人類日益累積的智慧賦予了無數的科技與靈感,F在,它們正在走出藝術領域成為普通人的日常。工程師們正在把醫用機器人的大小和功能做到極限,使它們可以輕松進入人體,從而在醫學介入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天,當您走進醫院,吞服膠囊機器人,讓這位微型身材的醫生診查你的消化道內部,已經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
 
膠囊身材 可以吃下去的機器人
 
胃鏡你做過嗎?聯想到長長的檢查管插入你的口腔直達胃內……是否讓你不寒而栗?還有更多你不敢想象的事:傳統胃鏡不是一次性設備,每天有很多人都在使用同一根管子插喉……
 
很快,人們就會放棄這樣的檢查方式,而改為隨水吞下一粒膠囊胃鏡。這個“有眼有腳”的機器人,能在15分鐘左右對你胃內的每一個角落進行拍攝,在你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完成胃部檢查。期間,上萬張清晰的圖片將傳輸至醫生設備,用于詳細觀察消化道內情況,檢查完畢,膠囊會隨著胃腸道里的食物殘渣被一起排泄。
 
“膠囊機器人”的學名是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醫生可以通過檢查設備精確操控膠囊機器人在胃內的運動,改變膠囊姿態,控制膠囊動作,按照所需的角度對病灶重點拍攝,從而達到全面觀察胃黏膜并做出診斷的目的。由于不受操作時長限制,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的數據采集更加全面,真正實現了無痛、無創、無交叉感染舒服潔凈的胃部檢查。這一粒小小的膠囊,就如那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一般,在你的胃部一窺究竟,而你大可樂享這一過程,不再對內鏡檢查有額外的負擔。
 
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在檢查過程中,圖像被無線傳輸至便攜記錄器,數據導出后,還可繼續回放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這也突破了被動式膠囊內鏡只能隨消化道的蠕動而運動、無法定位其在消化道內的準確位置、也不能被醫生主動控制的技術局限,在獨有的磁場精確控制技術的支持下,被動式膠囊內鏡真正變為“有眼有腳”的膠囊機器人。
 
這么一個小東西,真的能準確的反映胃里的情況,診斷疾病嗎?與常規電子胃鏡相比,檢查的準確率到底怎樣呢?
 
對于這點,大可不必擔心,膠囊胃鏡對胃部疾病檢查的準確性早已獲得國際醫學界認可。有關其檢查準確性的研究文章于2016年9月在美國權威學術雜志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臨床胃腸學和肝病學》)作為封面文章發表,研究結果表明:膠囊胃鏡的檢查準確性與電子胃鏡高度一致。消化內鏡強國日本也在其行業權威期刊《日本消化器內視鏡學會雜志》上于2017年1月重點推介了這篇國際影響力巨大的學術文獻。
 
顛覆傳統 早診早治相結合
 
中國是癌癥高發國家,胃癌發病率高居世界首位,每年新發胃癌68萬例,因胃癌死亡50萬例,死亡率高達80%,胃癌篩查勢在必行。據保守估計中國每年有1.2億高危人群需要做胃鏡,但我國專業內鏡醫師不足4萬名,巨大的醫療資源缺口造成絕大多數亟需做胃鏡的患者無法得到檢查。
 
將膠囊胃鏡機器人的“早診”和電子內鏡的“早治”相結合,是改變我國胃疾病診治嚴峻形勢的高效可行途徑。除了無痛無創無麻醉的舒適性特點,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操作簡便,普通醫護人員經培訓后即可輕松上手,不必依賴專業內鏡醫生。同時,膠囊胃鏡沒有操作風險,適合在中國各類基層醫療機構、體檢中心廣泛使用。
 
現在,越來越多長期受胃病折磨的病人以及懂得關注自身胃健康的人群,紛紛把膠囊胃鏡納入自己的日常體檢計劃。目前,磁控膠囊胃鏡已廣泛應用于全國30多個省的近千家醫療機構,為胃病患者及胃癌高風險人群提供舒適而精準的胃部檢查。
 
中國智造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膠囊胃鏡機器人作為中國自主創新項目,被醫學界稱為“21世紀胃疾病檢查和內鏡發展的革命性創新”,入選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更榮膺“中國2016十大醫學進展獎”。
 
可以預見,磁控膠囊胃鏡將改變人們以往體檢不查胃的慣例,成為常規體檢項目,相信隨著這項全新胃鏡技術的逐步普及,我國胃病高發的現狀也將獲得有效控制。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在未來的發展藍圖中,科研人員還將開發出多種具有特殊功能、更加智能的系列產品。例如將于2017年投入臨床的振動膠囊機器人(用于治療腸道疾。z測幽門螺桿菌膠囊胃鏡、顯微膠囊內鏡(用于觀察細胞是否癌變)、胃腸動力檢測膠囊(用于評估病人胃腸動力)……
 
臨床應用 讓患者擺脫胃癌魔影
 
1. 拒不做胃鏡的老太太查出胃癌
 
鄭阿姨今年69歲,如果問她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對什么地方記憶最深刻,她定會毫不猶豫地說:“醫院!”的確,鄭阿姨50歲以后的人生,幾乎是用病歷堆成的:50歲時檢查發現膽囊多發結石,做了膽囊摘除,后又查出中度貧血,同時還患有高血壓病,長期服用降壓藥,還同時患有甲減等慢性病。
 
這幾年,鄭阿姨又患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血管多處狹窄,先后放置了3枚心臟支架。尤其是在2014年心臟支架手術之后,長期服用抗凝藥的她常常感覺胃痛,醫生多次建議她做胃鏡檢查,但已經被各種病痛折磨了多年的鄭阿姨態度十分堅決:“不做,真的不想再受罪了”。
 
在間斷上腹痛7個月,黑便1個月,加重3天后,鄭阿姨的家人不顧反對強行將她帶到301消化科。李貞教授在了解情況后責怪家人說:“你們怎么不早點帶老人過來呢?我們醫院早已引入膠囊胃鏡,早該為老人檢查!”
 
聽說磁控膠囊胃鏡沒有任何痛苦,老人很快接受了檢查,結果顯示:胃竇附近有巨大隆起潰瘍性病變,表面凹凸不平覆污穢物,是胃惡性腫瘤。由于發現及時,鄭阿姨很快接受了手術,目前健康狀況良好。
 
2. 逃脫死神魔掌的準新娘
 
29歲的小楠是個馬上準備結婚的美女醫生,本應欣喜待嫁的她卻無論如何也開心不起來——持續一個月的腹痛加食欲不振讓她整個人消瘦了一大圈。準老公見狀心疼得不行,“咱們快去醫院檢查吧,婚事先往后放一放。”怕小楠受苦,準老公專門為她選擇了舒適無創的磁控膠囊胃鏡。
 
小楠有胃潰瘍史,平日里忙于工作,飲食作息都極不規律,最近又操勞婚禮,還以為是老毛病犯了,但檢查結果卻讓她大吃一驚:胃體黏膜皺襞形成結節狀改變,回腸末端發現的淋巴濾泡增生,是彌漫性淋巴瘤!
 
“年輕人平時工作生活壓力大,飲食作息不規律,對胃健康缺乏關注,因此耽誤治療釀成悲劇的不在少數。”301醫院消化科副主任李貞教授如是說。
 
幸而發現及時,小楠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已經康復,很快就要舉辦婚禮。
 
3. 多年無胃鏡可查的袁女士
 
五十多歲的袁女士最近胃疼得厲害,但不敢去做胃鏡,因為她是地中海貧血癥患者。地中海貧血癥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血紅蛋白的珠蛋白肽鏈生成障礙引起的貧血。重型或有溶血危象的患者常常需要輸血,絕對不能受強烈刺激,更不能受創傷。
 
就在多方求醫問藥無果的袁女士打算放棄胃部檢查時,朋友在新聞聯播上看到了新型胃部檢查方式——磁控膠囊胃鏡,它完全沒有痛苦和創傷,更沒有刺激,只需要服下一顆膠囊,就能輕松查胃,很快,袁女士接受了膠囊胃鏡的檢查。
 
診斷結果出來,她患上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胃部出血和十二指腸球炎,醫生建議她要保護胃黏膜治療,注意飲食。
 
這次檢查讓袁女士很滿意,也終于可以對癥下藥治療胃病了。她決定每年都要復查一次!
 
周某,女,50歲,無胃病史,持續一月腹痛后前往醫院檢查,胃竇處發現腫瘤;
 
馬某,男,29歲,煙齡9年,食欲不振前往醫院檢查,胃體內發現早癌;
 
張某,男,70歲,胃痛一個月前往醫院進行膠囊胃鏡檢查,確診為胃癌,病變已轉移。
 
上面的故事絕非個例,胃癌離我們從不遙遠。
 
來看一組令人沮喪的數字。
 
2016年夏季,通過利用磁控膠囊胃鏡在無癥狀人群中進行篩查的結果(部分)顯示:深圳地區共檢查100例,健康3例;海南地區共檢查162例,健康0例;天津地區共檢查112例,健康0例……
 
煙臺地區的問題則更為突出,煙臺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2016年針對無胃部癥狀體檢人群開展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共453例,在重大陽性指標中,胃癌6例、潰瘍8例、息肉35例、萎縮51例,胃癌比例高達1.3%!對比以往我國無癥狀人群中消化道癌發病比例1.3‰的數據,煙臺地區胃癌發病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為何煙臺地區胃癌問題尤為嚴重?無癥狀人群中發病比例如此之高,給煙臺人何種警示?當地衛生部門又該如何指定針對性的胃癌篩查策略?
 
胃癌發病隱匿,早期不具有典型癥狀,在無癥狀人群中極易被忽視。煙臺地區的篩查結果表明,對胃癌高發地區人群進行舒適化胃鏡篩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事實也證明,磁控膠囊胃鏡的舒適安全等特點為胃癌高發地區篩查舉措的實施提供了有效途徑。
 
急需愛胃 心內患者終于有鏡可查
 
“我胃不舒服,想做個胃鏡查查,但沒處給做。”面對記者,接受過心臟支架手術的張伯有些無奈。
 
長期以來,心臟支架術后患者面對胃部疾病困擾時一直處于“無鏡可查”的尷尬境地,而他們恰恰是因長期服用對消化道具有傷害性的抗凝藥,胃部急需關注,急需進行胃鏡檢查的人群。
 
由于傳統電子胃鏡屬于侵入式檢查,可能會對身體器官造成創傷,而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一旦發生消化道出血,后果將不堪設想。為了接受電子胃鏡檢查而暫停服用抗凝藥物同樣具有極大風險,因此造成血管栓塞悲劇的例子不在少數。
 
而磁控膠囊胃鏡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它作為一種非侵入性檢查,醫生不必再擔心傳統胃鏡鏡身機械性損傷造成的大出血,患者檢查前也無需停用抗血小板藥物,避免了因停藥增加的血栓風險。膠囊胃鏡讓心血管病人消化道“有鏡可查”,降低心內術后消化道并發癥風險,使胃鏡檢查從不敢做、不想做、不能做到舒舒服服做,造福廣大心血管病人。護心也要愛胃,膠囊胃鏡同樣關愛著這群特殊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人群。
 
抗凝藥帶來的消化道損傷,是醫生和患者共同關注的話題。但由于這類患者不適宜電子胃鏡檢查,所以在世界范圍內,一直從未有針對這一問題的相關課題。為此,科技部十三五重大專項特別成立了由心血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韓雅玲牽頭的研究項目,利用膠囊胃鏡對心臟支架術后患者消化道健康展開跨學科課題研究,這一研究填補了國際空白,為世界醫學開啟了新篇章。■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7月刊 展望)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