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思瑋/整理 來源: 發布時間:2017-8-11 11:4:6
|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軍區總醫院副院長韓雅玲: |
|
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警惕胃腸道出血 |
|

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和P2Y12受體拮抗劑已成為冠心病二級預防中的基石,國內外指南均推薦冠心病介入治療(PCI)患者術后長期接受阿司匹林和P2Y12受體拮抗劑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以防止血栓形成及其不良后果。
但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也可能導致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其中,最常見的是消化道黏膜損傷及其引發的消化道潰瘍和出血,長期聯合應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對消化道黏膜可能造成更為嚴重損傷。臨床上經常能遇到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已有多項研究數據表明,冠心病PCI術后,發生出血事件可能對DAPT療程產生一定影響,繼而患者的心血管缺血事件發生風險明顯增高,嚴重影響其遠期預后。
對于總體人群而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造成胃腸道黏膜損傷的發生率和程度,以及不同抗血小板策略引發的胃腸道黏膜損傷及出血是否存在差異,目前國際國內均缺乏相關研究提供確切依據。如何破解這個國際性的臨床難題,已成為心血管科及消化科領域的當務之急。
一次偶然機會,得知長海醫院李兆申教授利用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AMCE)正在進行早期篩查消化道腫瘤。隨即產生了一個科研設想:通過AMCE來檢測DAPT相關的消化道出血,以探索安全、有效的精準抗血小板治療方案,減少冠心病PCI術后出血事件的發生。
最后,該研究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大慢病防治項目(課題名稱:冠心病血栓事件預測與優化干預技術研究,編號:2016YFC1301300),命名為OPT-PEACE研究。
該研究除了我,還有三位共同研究負責人:長海醫院消化科主任李兆申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國際知名心臟病專家G.W.Stone教授、沈陽軍區總醫院心內科王效增主任醫師。
此項研究具有很高的創新程度和實用價值。首先體現在檢測消化道出血的手段新,是全球首次用無創性的磁控膠囊內鏡來檢測;二是患者容易接受,將來在臨床推廣普及比較容易;三是研究的問題是當前尚無定論的學術熱點,即DAPT的最佳療程;四是采用了循證醫學采證最強的設計—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五是心內科和消化科首次進行如此深度的密切合作,這在其他國家尚未見報道。
最終希望,通過AMCE對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患者進行評估,繼而優選出精準的抗血小板治療方案,以減少DAPT期間患者不良反應,改善患者遠期預后。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7月刊 聲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