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慶節剛過,一個數字便被“刷”上了各大社交媒體的“C位”——1.5℃。
這個數字源自于10月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韓國仁川發布的《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份報告的出爐再一次為全人類敲響了警鐘:一旦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1.5℃甚至是2℃,那么將會為地球、人類以及動植物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
為此,IPCC大聲疾呼:社會各方必須進行快速、深遠和前所未有的變革,從而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
集體智慧
10月1日~6日,IPCC第48次全會在韓國仁川拉開帷幕。經過6天的艱難磋商,會議最終審議通過了上述這份全新報告及其“決策者摘要”。
據了解,報告基于第五次評估報告以來的文獻,就全球1.5℃溫升有關事實、影響和減排路徑等開展了評估,旨在為各國政府提供1.5℃溫升有關影響、適應和減緩信息,從而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2018年促進性對話和《巴黎協定》下的全球盤點提供科學依據。
“這份重要的報告引用了超過6000篇科學文獻,全球數千名專家和政府審稿人為其貢獻了力量。”IPCC主席李會晟這樣表示。
據悉,來自40個國家的91位作者和評審編輯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時發出的邀請,編寫了這份報告。其中,第一工作組負責評估氣候變化的自然科學基礎,第二工作組負責評估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第三工作組負責評估氣候變化的減緩。
“報告釋放的一個強烈信息是:更多的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減少以及其他變化已經讓我們目睹了全球升溫1℃的后果。”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表示。
報告指出,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需要社會各界采取快速、深遠和前所未有的措施。它將為12月在波蘭卡托維茲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提供重要科學文件,屆時各國政府將審查《巴黎協定》以應對氣候變化。
全球之殤
按照報告中所指出的,如果不大幅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那么到2030年~2052年間,全球升溫將可能突破1.5℃;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大約3℃。
在這份報告中,科學家們“高度確信”全球升溫1.5℃將導致陸地上尤其是熱帶地區出現更多的熱浪天氣;“中度確信”在高海拔、東亞及北美東部等地,將可能出現更多的極端風暴天氣。
更可怕的是,在全球氣溫上升2℃的情境下,一些惡劣天氣所帶來的風險將可能進一步加大。比如,在全球升溫1.5℃的情況下,中緯度地區極端炎熱氣溫將會上升3℃;而在全球升溫2℃的情況下,這一數值是4℃。
對于生態系統來說,升溫1.5℃和2℃所帶來的影響同樣差別巨大。
比如,升溫2℃可能對全球陸地上約13%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使許多昆蟲、植物和動物的滅絕風險上升;但倘若將升溫限制在1.5℃之內,類似風險便可以降低一半。
同樣,升溫2℃,北極將每10年或20年就要經歷一次無冰的夏季;而在升溫1.5℃時,這一風險會降低到每百年一次。在升溫2℃的情境下,科學家預測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將退化;而在升溫1.5℃時,10%~30%的珊瑚礁能夠幸免于難。
還有,將升溫控制在1.5℃將可能避免至少150~250萬平方公里的永久凍土解凍,森林火災的影響也比升溫2℃的情境有所減弱。
全球氣溫上升1.5℃或是2℃所帶來的差異,也顯現在人類身上。
比方說,與升溫2℃相比,將升溫控制在1.5℃能在2050年前避免幾百萬人暴露于氣候風險及其導致的貧困,也讓受氣候變化造成的水資源緊張影響的人口比例減少一半。
對此,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全球變化研究所所長Ove Hoegh-Guldberg表示,如果不采取更積極、有效的行動,地球將可能變得不適宜大多數人生存。“隨著本世紀末的到來,我們必須要做到這一點。”
警鐘長鳴
鑒于當前各國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遠遠低于《巴黎協定》中規定的目標,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即使是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但IPCC的報告似乎回避了可行性問題,而是更加側重于強調政府、企業和個人能夠為實現1.5℃的目標做些什么。
根據科學家們的建議,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須控制在2017年的49%以內;到2050年要實現碳中和。
然而,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這取決于政府、工業界和社會各方能否采取及時而嚴厲的措施。比如,加大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安裝力度,使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時能為全球提供70%~85%的電力;擴大森林面積,提高其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報告中的大多數情境都表明,全球仍需從大氣中提取大量的碳,并于本世紀下半葉將其泵入地下。然而,鑒于相關技術尚處于早期開發階段,因此不少學者認為其難以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
其他提議的措施還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如少吃肉、多騎自行車以及減少飛行等等。另外,報告還涉及有關道德和價值觀的問題,比如強調各國政府必須同時協調好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否則就有可能加劇貧困和不平等。
此外,IPCC的新報告在結合了最近的研究后指出,人類在將升溫限制在1.5℃以內所允許排放的碳量,其實可能比先前想象的要多一些。早在2014年,IPCC曾估計按照目前的碳排放速度,到2020年代初全球升溫就將突破1.5℃。而最新的報告根據已經發生的變暖量進行了修正,將時間表延長到2030或2040年。
“今天我們傾倒在大氣中的每一噸額外的碳,都必須在本世紀末清理掉。”該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英國牛津大學氣候學家Myles Allen表示。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氣象研究所訪問學者、社會學家Oliver Geden則有些擔憂新的、更為宏大的碳預算可能會給政策制定者們帶來錯誤的信息。他擔心IPCC的報告低估了實現1.5℃目標的難度,“它總是在敲末日警鐘,這是非常有問題的。政策制定者們對此已經習慣了,他們認為總會有出路”。
其他不同的聲音還包括,認為這份報告過分依賴對單個國家數據的研究,如伊朗和羅馬尼亞等,而沒有考慮到全局狀況,從而導致最終結論的不準確。
但IPCC第二工作組聯合主席Debra Roberts則認為,我們今天做出的決定對于確,F在和將來為每個人實現一個安全和可持續的世界至關重要。
“該報告為政策制定者和從業者提供了所需的信息,以便他們可以在考慮當地境況和人們需求的同時做出應對氣候變化的決策。接下來的幾年有可能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幾年。”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