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力 記者 唐琳 來源: 發布時間:2018-12-5 18:23:33
日本科學未來館:用科學理解世界

 
一個藍色的球形和環繞它的多條白色圓弧,共同構成了日本科學未來館的主體標識:它同時代表著“地球與衛星軌道”“細胞分裂”“地球上的各種網絡”“電子的運動”等概念,象征著科學未來館的主題。
 
2001年夏天開館的日本科學未來館位于東京著名的觀光勝地臺場地區,是日本最好的科學類博物館之一。它的設立理念是為所有人提供一個場所,共同思考和探討科技作為一種文化,會對社會起到怎樣的作用以及對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
 
描繪未來
 
走進科學未來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懸掛在6樓高空中不斷變幻著的美麗球體,這就是科學未來館最具標志性的展品——“Geo-Cosmos”。它充分體現出了現任館長毛利衛“與更多人共同分享從宇宙看到的美麗地球”的美好愿望。
 
Geo-Cosmos 實際上是一個直徑達6.5米、表面鑲嵌著約100萬個LED的球體顯示器,它可以根據衛星數據等模擬地球、月球以及各類行星的形態,還可顯示全球海面溫度、全球變暖狀況等。你既可以在圓弧形的空中樓梯上從空中觀賞,也可以躺在一樓舒適的躺椅上仰望這個不斷變化的“地球”。
 
科學未來館的常設展由三個展區構成,它們分別為“探索世界”“創造未來”以及“與地球相連”。這些展區均是在一流科學家和科技人員的指導下設計完成的,共同從宇宙、生命、信息等寬廣視野對當前的尖端科學技術進行解析。
 
“探索世界”展區是一個探討宇宙和太陽系、地球環境以及人類生活的世界大環境的展區。在這里,你既可以體驗中微子觀測,也可以利用加速器探測基本粒子和宇宙;既可以感受模擬國際空間站的震撼,也可以見證不斷進步的醫療技術。
 
我們要怎樣去構筑豐富多彩的未來呢?“創造未來”展區或許能夠給出一個答案。在這里,網絡物理模型、人形機器人等元素能讓參觀者更好地思考我們理想的社會和生活方式以及應以何種方式去實現它們。
 
“與地球相連”展區可謂凝聚了科學未來館的所有精髓。參觀者可以通過最尖端的技術和數據,感受并理解連接地球上所有生命與環境的“紐帶”——這既是地球生態系統中各種各樣生命之間的“紐帶”,也是在地球46億年的漫長歲月中誕生的人類與地球之間的“紐帶”。
 
除了大名鼎鼎的Geo-Cosmos,展區內另一個叫做“Geo-Palette”的在線服務系統也非常引人注目。通過這個服務,人們可以根據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信息,繪制出一張獨一無二的世界地圖。它有數百種數據可供選擇,并能把不同數據疊加到一幅地圖上予以呈現。因此,不論是對地球環境還是人類活動,你總能發現點兒新的東西。
 
“與地球相連”展區內還擺放著大小共13臺互動板。通過這些互動板,人們可以自由地搜索全世界科學家及研究機構提供的各種地球觀測數據;影宓牟僮鞣浅:唵,通過觸摸屏即可任意地搜索有關信息。
 
三大支柱
 
與常規科學館不同的是,科學未來館非常注重參觀者的參與度。在這里,不僅有可以親手觸摸、親身參與的常設展覽和企劃展,還有實驗教室、演示說明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
 
科學未來館的每個展廳都有科學交流員以及志愿者進行現場講解,其中有些還是退休后來義務幫忙的老者。他們會與觀眾進行多種互動實驗,如在顯微鏡下觀察DNA、自己動手制作機器人等,使參觀者在親身體驗尖端科技的同時,思考科技的意義。
 
科學未來館總結了自身發展的三大支柱,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傳播科學。科學未來館通過常設展、專題展、網站、出版物、影像等豐富多彩的方式來傳播作為“新知識”的尖端科技,同時用簡明易懂的說明讓普通人也能對高度專業的科技領域產生興趣,并為此研究開發表達及交流的方法。
 
第二個支柱則是對于人才的培養,即通過上述的“傳播科學”活動,形成獨特的人才培養系統,在館內外培養科學交流員。
 
在科學未來館,科學交流員不僅負責為參觀游客進行解說,還需要在各種活動及展覽上一展身手。5年任期滿后,作為擁有科學交流經驗的人才,科學交流員將活躍于各大研究機構、大學、科學場館和企業。此外,科學未來館還為對科學交流知識有需求的外部人才提供進修機會。
 
第三個支柱就是建立紐帶。科學未來館將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媒體、志愿者、會員、入館者、行政機關、學校、其他科學館、產業界當作自身與社會之間的接口,努力構筑與它們的關系?茖W未來館經常會面向這些“接口”舉辦交流合作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加強尖端科技與普通公眾之間的聯系。
 
“科技的發達雖然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了氣候變化、能源問題等地球的承受極限。為使100億人在地球這個行星上得以繼續生存,我們有必要面對現今整個地球所存在的問題。”毛利衛表示。
 
也正因如此,自開館以來,日本科學未來館始終致力于考證科學的作用,匯集各種領域的“智慧”,邀請公眾一同思考、提出建議,從而為人類的未來作出應有的貢獻!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8年11月刊 科研地標)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