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 唐琳 劉依然 來源: 發布時間:2018-3-8 14:0:17
凝聚科技力量 助力企業創新
——來自北京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設經驗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資源密集、創新人才聚集、創新成果富集,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程中發揮著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作為北京市科協參與國家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產學研合作,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形式,院士專家工作站已經走過了整整8個年頭。這一路走來,是8年的風雨兼程,是8年的探索創新,更是8年的耕耘與收獲。
 
回首2009,為了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北京市科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按照中國科協關于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的總體安排,圍繞企業創新需求,開始匯聚中央在京科研機構專家資源,引導創新要素向基層聚集——在企業和事業單位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
 
從北京市第一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燕山石化掛牌成立起,各層級、各部門辛苦布局、努力推動,數百位院士專家嘔心瀝血、辛勤奉獻,無數科技工作者任勞任怨、默默付出。到今天,這一推動技術創新體系的探索已經全面開花,正在為北京市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8年來,根據北京市發展的需要,北京市科協已推動成立了151家院士專家工作站、11家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共引進院士294人次,開展合作項目592項,建站領域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高端設備制造等眾多產業,建站單位包括大型國企、民營企業、事業單位以及行政部門。這一組組數字是成績、是榮耀,更是無數人的殷切希望與數不清的心血汗水。
 
如今,院士專家工作站不僅有效地推進了北京市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農業、醫療、石油化工等領域的科技進步和成果轉化,也促進了科研及產業資源對接機制的構建和完善,優化了北京創新資源平臺,開辟了一條引入高端人才、實現科技資源配置市場化的道路。
 
協同創新
 
雖然北京市科協全面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的時間并不長,但院士專家工作站在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優化產品結構、培養科研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經日益顯現,不僅受到包括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也得到了院士專家的一致贊許。
 
“院士專家工作站是雙方共同合作搭建的聯合科技創新、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的平臺。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有望實現重大科研項目研發的突破,進一步擴大國家級重大項目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提升高端、關鍵技術引領,培養和鍛煉企業人才,提高技術人員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談及院士專家工作站的作用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這樣表示。
 
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具體作用,首先表現在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方面。
 
通過這一平臺,企業可借助院士及其科研團隊這個“外腦”,充分發揮其高端智力優勢,優化企業發展戰略,將地方企業的需求和院士團隊的技術支持緊密地結合起來,為企業新產品的開發和創新提供指導,推動大批科技產品成功研發,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為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收益與社會效益。
 
在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帶動下,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CEEDI)成果產業化步伐得以加快。2016 年,CEEDI 建立了長光衛星有限公司微振動控制技術工程示范基地等3 個示范基地,基于微振動設計、減振技術、氣浮式隔振技術以及微振動測試技術4 項核心先進技術為全國各地客戶提供了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產生經濟效益約10599萬元。
 
其次,在引領攻克核心技術,形成創新成果方面,不論工作站的項目是企業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還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它們都與進站創新團隊的專業積累和研發方向相一致,是院士專家與企業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創新的載體。
 
工作站邀請院士專家進站后,企業圍繞具體研發目標與專家團隊簽署技術合作協議,發揮院士專家的統領作用,依托項目,制定規劃,重點攻關,繼而實現一批具有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的技術突破,研發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產品。
 
成立于2012年的海鑫科金院士專家工作站,5 年來攻克了多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及智能視頻分析方面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題,解決了生物識別領域的重要技術瓶頸,使指紋及人像的核心算法更加精確,處理速度更快。而由此產生的20 多項技術成果,不僅加強了多生物特征識別的整合應用及創新技術,更為公安機關刑偵破案、打擊犯罪提供了捷徑,成為反恐除暴、構建和諧社會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武器。
 
“院士專家工作站是雙方合作的平臺,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我們可以與企業建立更為緊密的長期合作關系,更高效地推動項目進展,加快科技成果在產業中的轉化,提升產業的技術水平,從而實現我們的科研價值。”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陳曉東表示。
 
此外,院士和頂級專家擁有較廣的技術信息渠道,清楚行業發展動態;而企業家對市場需求有較強的感知和掌控能力?梢哉f,雙方的溝通有利于企業戰略的形成。
 
各地實踐表明,院士專家借助工作站可深入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方便、快捷和準確地把握企業的經濟實力、生產條件、工藝特點等,可為企業發展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企業也可借助此平臺,一方面及時了解高校、科研院所和專家的研究專長、研究實力、科技成果及其應用前景、成熟程度等情況,另一方面可委托專家專題研究產業發展路徑和企業戰略規劃。
 
人才孵化器
 
以企業為主體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給北京市帶來關鍵技術、創新成果、創新思維的同時,還提高了首都企業的創新能力,更為北京市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打下了地基,添了磚,加了瓦。
 
此前的調研表明,企業科技人員受環境制約,通常難以全面掌握行業發展前沿動態和最新的科技成果。這樣一來,建立在科技人員身邊的院士專家工作站自然就承擔起為企業培養高端技術人才的重任。
 
在具體的培養方式上,有的企業借助院士專家講座等互動形式,派出年輕技術骨干與院士交流討論,提升企業科技人員的專業知識;有些企業則通過院士專家“傳幫帶”和企業科技人員參與重大課題等方式,在實踐中培養人才;有的企業以院士專家工作站為平臺,對接博士后工作站,推動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產學研三結合,探索培育創新型人才的新模式;還有的企業通過進站院士的牽線搭橋,向高校甚至國外輸送研究生。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公司煉油一廠的張富平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大東的“關門弟子”。在李大東的指導下,張富平結合燕山石化煉油生產的實際,主攻煉油加氫裂化技術并開展研究工作。畢業后,張富平回到燕山石化煉油一廠,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繼續與李大東研究團隊合作,并完成了兩項加氫技術的開發。
 
累累碩果令人欣慰,8年之期只是起點。作為有效發揮高端人才在企業重大項目研發、高層次人才培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的具體實踐,院士專家工作站已經站在了歷史發展的關鍵節點上。
 
面對新的歷史時期賦予的使命,北京市科協深感使命與責任的重大。它將一如既往,繼續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為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助力,做好企業與人才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催化劑的作用,助力企業,服務國家,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8年2月刊 縱橫)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