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上最稀有的狼——紅狼來說,剛剛過去的4月仿佛坐過山車一般。
4月21日,位于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市的生命與科學博物館宣布,該館雌性紅狼產下了三只可愛的小狼崽。如今,只有大約220只紅狼被圈養,這些動物遍布于全國43個機構之中,所以每一只幼崽的出生都是值得慶祝的。
然而,歡樂的時刻總是稍縱即逝。僅僅4天之后,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服務局(FWS)宣布,野生紅狼的數量已經銳減到大約40只,而2013年野生紅狼約有120只。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突然而急劇的下降呢?這一切都始于2012年,當時北卡羅來納州引入了一項新的州政府規定,即允許夜間捕獵常被認為是“禍害”的土狼?墒牵捎谕晾呛图t狼在外形上有著相似的特征,該規定的實施毫無疑問也給紅狼帶來了被意外射殺的危險。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危險確實存在。自規定生效以后,幾十只紅狼意外地被私人捕獵者用槍打死。
現在,紅狼的數量已銳減到如此程度,以至于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服務局在報告中發出警告,在野外幸存的這些紅狼可能會在短短8年內完全消失。“紅狼沒有足夠的數量或多個適應力強的種群”來維持在野生環境下生存,報告中如是指出。
顯然,這一觀點使紅狼保護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轉變,此前紅狼已經從滅絕邊緣獲得了拯救。上個世紀,農民們為了保護家畜,經過幾十年的狩獵之后,紅狼幾乎消失殆盡。1969年,在野外發現的最后14只純種紅狼被圈養起來,進行繁殖,現在生存下來的每只紅狼都是這些純種紅狼的后代。自1987年以來,已經有數百只紅狼被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服務局釋放回野外。
如今,這種保護性努力似乎失敗了,人們再一次對圈養繁殖計劃寄予了厚望。“我們在圈養繁殖種群中所做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參與圈養繁殖計劃的機構之一——生命與科學博物館動物部的主任Sherry Samuels直言。
這不可避免帶來了挑戰。因為事實證明,圈養繁殖并不是像把雄性和雌性放在一起那么簡單。這需要更多的計劃和足夠的運氣。
圈養的生存與繁殖
人工繁殖最重要的部分是遺傳,Samuels說。
有了這樣一部分創始者種群,確保潛在的繁殖對象之間沒有太親密的關系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你的基因基礎相當有限,”她解釋道。
比方說,2017年,博物館的兩只狼生了四只幼崽。由于北卡羅來納州博物館的空間有限,因此這六只狼都被轉移到了位于紐約的狼群保育中心,在這里,這兩只狼又產下四只幼崽。“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這十只狼是相同的。在圈養繁殖種群中,大約有220只狼,所以這10只狼在基因上占5%。”
當狼崽一旦長大,就需要找到能夠擴展下一代基因健康的配偶。為了維持未來的遺傳多樣性,“紅狼物種生存計劃”堅持種群登記在冊,同時每年舉行一次會議,以確定狼群的繁殖需求,重組各個設施之間的動物。
當然,其他考慮因素也會發揮作用。首先,年幼的雌性動物可能會被列為“未來媽媽”的優先考慮對象。“生殖研究表明,嘗試繁殖這些年幼的雌性動物是非常重要的,”Samuels說。“否則,她們年紀大的時候可能就不會繁殖了。”
其次,一些狼擁有更稀有的基因,需要保存在更大的種群中。“如果你有一些這樣的狼,嘗試著繁殖它們,找到一個合適的配偶并繼續嘗試繁殖。”即使這些狼老了,當“紅狼物種生存計劃”建立每年的配對時,它們仍然會被優先考慮。
當然,選擇基因與擇偶不一樣。有時配對的狼與人為生成的算法并不匹配。“從2009年~2016年的8年間,我們在博物館里養了一對紅狼,但它們始終沒有產下幼崽,”Samuels說。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些狼永遠不會成為父母。她舉例道,這只雄性紅狼,曾與兩只雌性紅狼配對失敗,隨后從北卡羅來納州轉移到華盛頓的一家機構,在那里,它和它的新配偶在第二年就產下了幼崽。 “有些只是找到了合適的配偶,”Samuels表示。
受限的空間
盡管存在諸多挑戰,但紅狼繁殖計劃仍然有效。據Samuels介紹,每年大約有20%~25%的配對的狼會產下幼崽,對于這種瀕危物種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好的成功率。
不過,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卻令科學家們非常苦惱。拋開遺傳學,圈養繁殖紅狼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就是缺乏空間。
它們是相當大的食肉動物(體型比灰狼略。枰辽5000平方英尺的活動空間。“與野外相比,動物園、博物館和自然中心的空間很有限,”Samuels坦言。“我們沒有不受限制的空間。去年我們這里的一個六口之家就生活在一個為兩只,也許是三只狼建造的區域內。”
當然,這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問題。“沒有地方可以移動小狼崽,”她說。“現在沒有多余的空間了。”
尤其是現在,所有出生在圈養環境下的狼幼崽都處于被圈養狀態。直到幾年前,有些幼崽被安置在野外,是用以補充實驗種群。Samuels表示,交叉哺育計劃“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對任何食肉動物來說,這是第一次。”不幸的是,2015年,當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服務局開始重新評估這個項目時,終止了這種重新放歸野外的方式。
健康問題
即使現在沒有多余的空間讓圈養的紅狼活動,它們仍然像野生動物一樣被管理著:動物飼養員不會與這些動物建立關系,并有效地訓練它們,使它們能夠更容易地進行喂養或健康檢查,比如進入圍欄或打開它們的嘴巴。
不過,這確實使得對狼,特別是新生幼崽的健康檢查變得更加困難。這些幼崽出生后的第一周就會被密切觀察,以確保它們的體重增加,而且要確保它們沒有任何明顯的健康問題。
但是,無論幼崽出生時多么健康,都存在一些風險。幼崽可能會掉下來傷到自己,或者沒有經驗的父母翻滾時會壓到它們身上。幼崽們的爪子也容易受傷,在出生的最初幾周,它們的腳墊非常柔軟,可能會被感染。就在不久前,出生的3只幼崽中,有2只在出生后的第二天,腳掌上就出現了褥瘡,需要用抗生素軟膏來治療。
“人們需要了解這些動物,所以需要與它們建立聯系,確立關系并理解它們,”Samuels說。
不確定的未來
如果沒有全國范圍內的多個小團隊的努力,這個物種是否已經滅絕了?
“每當想到它們的未來時,我就淚眼婆娑。”Samuels憂心忡忡地說。“我曾與40種不同的紅狼一起‘共事’,而如今,野生紅狼只有40只,圈養紅狼只有220只。”
盡管紅狼的現狀堪憂,但Samuels為自己及其團隊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我們給它們提供了棲息地,它們顯然很舒服,可以繁衍后代。博物館做得很好,我也參與其中。真是很令人高興。”
她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紅狼的價值,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而是作為美國和北卡羅來納州的一種獨特的物種。“這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動物,理應受到我們的法律保護,更不用說我們的道德責任了,我們應該繼續向前推進,并使其得到保護。”
與此同時,她無視那些經常被人反復批評的觀點——即認為許多紅狼與土狼雜交,因此這個物種不值得拯救。“如果你看看科學論文,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值得保護的個體,也就不必為此過多爭論了,”她說。
至于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對未來的希望是,我們能很快地建立新機構,這樣就能讓紅狼有更多的空間。”Samuels表示,她還希望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服務局將“采取更多措施保護和恢復物種,在圈養和野生環境中更好地完成他們的工作。”
她補充說,個人也可以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她鼓勵人們與他們的代表和官員進行接觸,這些代表和官員中的一些人曾提出法案,來結束紅狼重新放歸野外的計劃,“告訴他們,讓這些動物四處活動是很重要的。”
Samuels還建議人們通過參觀美國各地43個飼養和繁殖紅狼的機構——其中大部分都是對公眾開放的,來親眼目睹這些稀有動物。
這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如果有機會看到它們,你就會看到很多人看不到的東西,”她說。“如果事情進展不順,它們未來可能就不會出現在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