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宜軍 來源: 發布時間:2018-7-3 11:42:43
“草莓教授”的“艷麗”人生

 
2018年4月24日,沈陽農業大學北山教學科研基地。
 
一掀開溫室門簾,濃郁的果香頓時撲面而來。只見顆顆草莓如瑪瑙一般,或探出基架懸垂半空,或躺臥于綠葉叢中。午后陽光透過薄膜斜射進來灑在壟間,讓紅的更紅,綠的更綠。
 
近年來,由沈陽農大草莓研究團隊研發的草莓新品種“艷麗”,正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和農戶的認可,并悄然暢銷水果市場。
 
中國是草莓生產大國,草莓栽培面積超過200萬畝,居世界第一。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草莓種植所使用的品種中九成以上都是國外品種,產業發展受制于人。如今,得益于“艷麗”及其“姐妹”產品的誕生,這一局面正有望被改變。
 
“切膚之痛”
 
遼寧省是國內較早發展草莓生產的省份,如今更成為我國草莓生產面積最大的省份,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約占全國草莓種植面積的15%,年產量約60萬噸,年產值過百億元。正因如此,遼寧省更早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沒有自主品種的“切膚之痛”。
 
“使用國外專利品種就要支付專利費,付出的代價和成本非常高,一棵種苗起碼要五六毛錢,有的甚至兩三元。”“艷麗”研發團隊帶頭人、沈陽農大教授張志宏表示。
 
農以種為先,沈陽農大人明白,只有培育出中國自己的草莓優良品種,才能徹底擺脫對國外品種的依賴,并從根本上改變國外品種后代質量下降的問題。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沈陽農大于全國率先組建草莓研究團隊,并在果樹學家鄧明琴教授的帶領下收集草莓種質資源,研究選育中國自己的草莓好品種。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5年,沈陽農大選育出的“綠色種子”成為我國正式審定的第一個草莓品種;1989年和1990年,沈陽農大的“明晶”“長虹2號”等一系列草莓新品種也相繼通過審定。1982年,沈陽農大團隊編寫出版了我國第一本草莓專業著作《怎樣種草莓》;同年與北京電影科教制片廠合作拍攝了我國第一部草莓種植科教片——《草莓》。
 
“培育新品種是個慢功夫,從方案制定到種質篩選、雜交、選擇、鑒定,再到推廣之前的區試和品種審定,一般需要6~8年時間,有些甚至需要10年或者更久。”張志宏感慨,“農作物有季節性,育種中很多工作只能慢慢做、反復做,不付出艱辛努力很難有收獲。”
 
1996年,張志宏從沈陽農大果樹學專業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從此加入學校草莓研究團隊,秉承團隊目標和精神,開始開展育種、組培育苗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近年來,他帶領團隊以日本和歐美草莓品種為親本,選育出“秀麗”“艷麗”“永麗”“碩麗”等系列“姐妹”品種,深受農戶和消費者的歡迎。這些新品種中又屬“艷麗”最為艷麗,于2014年通過品種備案,在我國獲得植物新品種保護權。
 
“這樣的就熟了,圓錐體態、表面平整,漂亮吧。”沈陽農大北山教學科研基地的溫室里,張志宏摘起一顆紅艷艷的草莓,果實在陽光下泛起紅色光澤。“‘艷麗’不僅外形好看、口感好,更重要的是它抗病能力強,不用打農藥,直接吃沒問題。”
 
棚里一角放著一只蜂箱,飛出來的蜜蜂在草莓植株上忙碌。“蜜蜂可以幫助授粉,減少畸形果。”張志宏介紹,“蜜蜂對農藥非常敏感,也算是草莓質量安全最公正的‘監督員’。”
 
張志宏介紹,目前我國種植的草莓品種主要是日系品種和美系品種。日系草莓的優點是果實品質好,缺點是果實軟、不抗病、植株難以管理;美系草莓優缺點則跟日系草莓正好相反。而“艷麗”成功綜合了日系品種和美系品種的優點,綜合性狀明顯優于雙親。
 
“艷麗”飄香
 
2014年通過品種備案后,“艷麗”隨即投入生產。自2015年開始,每年都有種植單位選送“艷麗”樣品參加中國草莓文化旅游節暨中國精品草莓擂臺賽,而“艷麗”也不負眾望,連續4年奪得金獎。
 
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紛紛向張志宏拋出橄欖枝,要求引進“艷麗”品種。“這表明業界對‘艷麗’優良品質的認可。”張志宏告訴《科學新聞》。
 
近年來,遼寧草莓科學技術研究院、天津宏昊長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遼寧燈塔市中圣綠色農產品有限公司、河北承德益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莒南縣鳳凰嶺種植專業合作社、遼寧新民市永澤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單位先后與沈陽農大簽署“艷麗”草莓授權使用合同,一次性向學校支付新品種使用費5萬元,并將每年苗木銷售額的3%支付給學校作為研發費用,擁有在約定地域范圍內10年期的品種使用和種苗繁育銷售權。
 
“跟國外品種相比,‘艷麗’長相、品質都好,品牌使用費也要實惠很多。”遼寧燈塔市中圣綠色農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振波表示。
 
目前,“艷麗”已相繼在我國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北京、天津、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江蘇、浙江、湖北、四川、云南、廣西、貴州、甘肅、新疆等地種植。結果表明,“艷麗”果形漂亮,光澤度好,品質優良,植株健壯抗病,易于實現綠色果品生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艷麗”果實硬度大、耐貯運的特性,這一點也受到種植者、銷售者尤其是電商們的熱烈歡迎。
 
遼寧省莊河市草莓種植大戶劉曉陽以前一直種植日系品種草莓。2016年試種了1個溫室的“艷麗”后,2017年他一下子種了10個溫室,還自發向周邊搞采摘的農戶推薦“艷麗”。“別的草莓能放1~2天,‘艷麗’能放3~4天,而且外觀、口感、品質都不變。我的客戶有新疆的、內蒙古的、天津的,能多放一兩天就能讓他們回去賣上好價錢。”
 
沈陽市鐵西區高花鎮是草莓種植區,張亞艷是當地一位普通農民。2008年,她參加了沈陽農大舉辦的“青年農民上大學”工程。通過為期一年的學習,張亞艷不但學到了很多先進種植技術,還得到了學校的鼓勁和幫助。
 
從沈陽農大“畢業”后,張亞艷帶頭成立了沈陽市強農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并擔任合作社理事長。在她的帶動下,很多種植戶都種上了“艷麗”。“我經常給張志宏老師打電話,他隨時都能提供技術方面的咨詢與建議。”張亞艷說,“其實賣苗的收入要高于賣果的收入,而且賣苗的生產周期還短,草莓苗的培植一般是從4月到9月,最長不會超過半年。”
 
“艷麗”雖已香飄四方,但張志宏和他的團隊成員仍然奔波在實驗室、試驗基地和生產一線各家草莓種植戶之間:到生產一線免費發放草莓生產技術資料、傳授草莓栽培技術,向種植戶開放校內草莓試驗基地,搭建草莓種植技術微信公眾號平臺,研究解決草莓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張志宏對“艷麗”心懷美好愿望,愿付一世光陰,換它遍地芬芳:“現在,老百姓最需要食品安全,‘艷麗’品性優秀,我對它的明天充滿信心。”■
 
(作者單位為沈陽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8年6月刊 農業生物)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