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曉播 來源: 發布時間:2018-9-4 11:45:30
求真求實 腳踏實地

 
1995年,我從吉林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簡稱長春應化所)工作,先后在科技總公司做產品開發、在科技處做科研管理,以及在研究室做軍工項目。2000年我考取了長春應化所碩博連讀培養研究生。2004年應邀去德國馬普協會固體物理研究所做訪問學者。
 
在長春應化所這九年時光,有很多難忘的經歷。初期工作這五年,接觸了很多老院士、老專家和老領導,他們給我講授了很多有關科研管理、學術研究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對我后續的工作能力提升大有助益。這段經歷讓我對科研體系、科研運作、科研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工作和生活中,長春應化所的很多前輩都給予我無私的關愛和幫助,當時科技處的負責人、現在的胡立志副所長在科研項目管理和與人溝通方面有很多指導,特別是一室的高俊元老師在我遇到生活困難的時候,給予無私關愛和教誨,是我一生都無法忘卻的。
 
在長春應化所學習的四年,讓我接受了系統、嚴謹、扎實的科研訓練。坦率地講,長春應化所的老師不像高校的老師那樣要經常講課,因此老師們大部分精力都是在做科研項目和學術研究。他們在做科研項目的過程中,會把親身的經歷和經驗傳授給學生。我深深地感受到長春應化所的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嚴謹、樸實的學風,是個運行很完善的教育系統。
 
長春應化所建所以來,一直有許多學術水平高,對科研有執著精神的學術大家。我讀的專業是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我的研究生導師——姜炳政老師便是其中的一位名師。
 
在我讀到研二的過程中,姜老師不幸患了胃癌,即使在住院前幾天,病痛已經折磨得他極度虛弱時,姜老師還在教授我專業知識,還在指導我的論文。他去世前一個月住在沈陽軍區醫院治療,我當時一直在病房照顧他。在生命最后一個月里,姜老師沒有跟我講太多專業方面的知識,而是談他的人生經歷,談為人處世之道,談做人的意義。這些難忘的瞬間,即使過去這么多年仍然歷歷在目,姜老師講的很多道理仍然指導我的人生,讓我受益終身。
 
姜老師去世后,大師兄安立佳老師承擔起了課題組的全部責任,當他知道我做無水無氧實驗需要高性能的手套箱時,不惜重金購進了德國布勞恩的設備,費用等同于當時奧迪A6的市價,那時候他的課題經費也不是很充裕,我被師兄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深深地感動。遺憾的是我沒有作出應有的成績回報他,多年來愧對師兄的栽培和信任。
 
一年后,姬相玲老師回國挑起了課題組的重擔,作為我的博士生導師盡心盡力指導我的實驗和論文,為了讓我拓寬視野,幫助我走上德國留學之路,直到現在還一直在關心我的工作和生活,是我敬重的恩師。
 
長春應化所九年讓我深深感受到:老一代科學家們所秉持的一種精神,那就是求真求實、腳踏實地的作風。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科研上,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也同樣重要。這也是我一直在人生的主航道上穩步前行的動力。
 
七十年,長春應化所貢獻了數不清的科研成果,這讓我們這些曾經的應化所人感到榮耀和自豪。在新時代,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我衷心祝愿應化所煥發青春,再創偉業。同時也希望給我們這些從長春應化所走出來的人,能夠創造一些機會,讓我們為長春應化所盡一份力,來回報長春應化所對我們的培養之恩!
 
(作者為長園電子(東莞)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8年8月刊 記憶)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