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彧 來源: 發布時間:2019-9-5 14:52:22
不完美的BMI

 
對于積極健身或減肥的人而言,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再熟悉不過的名詞了,很多人都采用BMI指數來確定自己的肥胖情況。
 
實際上,BMI是一個數學公式,即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一般而言,當一個人的BMI超過30時,通常被認為是肥胖;BMI在25~30 kg/m2之間的人被視為超重;BMI在20~24.9 kg/m2之間的則為健康體重。
 
除了判斷肥胖程度,高BMI還可以作為高體脂的一個指標,因此可以用于篩查可能導致健康問題的某些體重水平。盡管如此,它并不能對身體肥胖或個人整體健康進行準確診斷。
 
正如我們大多數關注健康的人都聽說過的那樣,BMI遠非一個完美的衡量標準。很多時候,BMI計量法實際上可能會高估甚至低估一個人的體脂。
 
奇怪的錯誤
 
其實,BMI計量法的主要問題是無法區分脂肪和肌肉的質量,這一點十分重要。
 
因為同樣大小的肌肉與脂肪相比,肌肉的重量比脂肪重約18%。所以擁有高肌肉量和低脂肪量的人的BMI指數可能與幾乎沒有肌肉但脂肪組織含量高的人相同,不了解這一點的人往往會對肥胖程度產生誤解。
 
前奧運選手Usain Bolt和Michael Phelps就曾因此被人誤解為勉強躲過了“超重”陣營;美國橄欖球聯盟(NFL)明星四分衛球員Tom Brady的BMI指數將其歸類為肥胖;而籃球運動員Lebron James和國家冰球聯盟(NHL)的右翼球員Phil Kessel由于BMI指數均為27.5,而被認為是超重。
 
這個奇怪的錯誤是怎么發生的呢?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兩個人:一個是久坐不動的人,身高6英尺,體重203磅,根據計算其BMI指數是27;另一個是身高6英尺,體重211磅的短跑運動員,其BMI指數是28。
 
據此,我們或可認為短跑運動員比久坐不動的人更超重。但這顯然是有問題的。
 
當然,這并不是BMI指數出錯的唯一地方。對于那些肌肉和骨質已經減少的老年人而言,BMI指數同樣不可靠。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的BMI指數可能顯示處于正常范圍內,而實際上他們可能已經超重了。
 
同樣重要的是,BMI的計算主要是基于高加索人的體型,可能不適用于其他種族的人。正因為如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分級標準也就分成了WHO 標準、亞洲標準和中國標準三種。與BMI指數相同的歐洲白人相比,亞洲人的體脂總量似乎要高出4%。特別是南亞人,腹部肥胖率特別高,這也會影響BMI指數的測量。
 
BMI與健康有關嗎?
 
BMI指數表明超重甚至肥胖的人,通常被認為是不健康的,而BMI指數正常的人通常則被歸類為健康。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則表明,BMI指數可能蒙蔽了真相,它不適合作為健康衡量指標。
 
這項刊登在《國際肥胖期刊》雜志上的研究在對7500萬的美國成年人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有5400萬BMI指數視為超重和肥胖的美國成年人,其心血管系統是健康的;而2100萬BMI指數在正常范圍的美國人是不健康的。
 
為了確定這一點,研究人員檢查了來自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的數據,并分析了BMI指數與一系列其他正常健康指標(如血壓、血糖和膽固醇)之間的聯系,隨后發現BMI指數被錯誤地與人們的健康狀況聯系起來。
 
然而,仍有一些科學家有不同意見。在他們看來,盡管有些人可能看起來超重但很健康,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超重仍會使他們患上某些疾病的風險更高。
 
BMI的前世今生
 
BMI指數是何時出現的呢?
 
事實上,BMI指數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早在19世紀40年代,比利時統計學家Adolphe Quetelet就設計出一種以其名字命名的Quetelet肥胖指數,該指數使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來計算肥胖。具體來說,就是用一個人的體重(以磅或千克為單位)除以他或她的身高(以厘米或英寸為單位)的平方。即BMI=體重/身高的平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當有報道稱超重和肥胖人壽保險投保人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增加時,Quetelet指數的有效性得到了證實。
 
因為區分不同健康風險的人群,是保險公司的一大任務。早在20世紀初,美國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發現,體重身高比(即體重/身高)是人均預期壽命的一個決定因素。后來人們發現,該指標還受身高影響,即相同體重身高比的人,個子高的比個子矮的死亡率更低;另外,該指標也受整體骨架形態影響?傊,這個指標需要調整。
 
1972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Ancel Keys用人群數據證明,Quetelet指數比其他指標(體重身高比、體格指數等)更有效,便將其重新命名為身體質量指數,即眾所周知的BMI。
 
1995年,BMI被世界衛生組織采用,作為快速、輕松估計肥胖水平的簡單工具,使用至今。
 
1998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將BMI的超重閾值從27.8降至25,以符合國際準則。僅僅這一舉措就將約3000萬以前被認為是“健康體重”的美國公民劃到了“超重”類別。
 
在好用與可靠間尋求平衡
 
盡管BMI是衡量肥胖最常用的指標,多數情況下也簡單易行,但其局限性同樣突出,如果僅依靠它來判斷肥胖與否,并不可靠。
 
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仍然要使用BMI?是否有更精準的指標呢?
 
其實,測量體脂率(即脂肪質量占體重的比率)能更準確地衡量肥胖。測量體脂率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生物電阻抗分析法、水下稱重法、X射線斷層掃描等,但對硬件、技術和環境的要求甚高。
 
相比之下,BMI指數的方法無疑簡單得多。而且日常生活中對高精確度的需求并不十分強烈,即便是進行大規模人群研究同樣需要便于操作、快捷高效的方法,因此在簡單好用與精確可靠之間,人們往往需要找到平衡點。
 
發表于《今日營養學》雜志上的《肥胖、BMI與健康:一項文獻綜述》一文中曾指出:“很顯然,由BMI指數決定的肥胖并不是一種單一、不變的狀況,它需要一種普遍的公共健康‘預防’方法。BMI確定的個體分類不應僅用于咨詢或治療方案的設計。”
 
“它在人口研究中最有用,但如果你試圖將它應用于個人,它就不起作用了,”在談到BMI指數時,位于渥太華的東安大略研究所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Travis Saunders坦言。
 
部分原因是因為BMI指數并未完全考慮到影響人體健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內臟脂肪,他解釋道。內臟脂肪圍繞著人的臟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內。當人的體重增加時,內臟脂肪對人的健康危害比皮下脂肪更大。研究表明,內臟脂肪超標會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乳腺癌、癡呆癥等疾病的風險。
 
不可否認,BMI指數的初衷,是在測量和計算有限的情況下,近似估計個體的肥胖程度。但我們不能過于依賴BMI指數的“判斷”,正如Keys曾說過的那樣:“不要管我們用什么指標來測量肥胖;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肥胖,脫了衣服照照鏡子,你就知道了。”■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9年8月刊 健康)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