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惠安堡鎮。
成熟的黃花菜一望無垠、壯闊美麗、氣勢非凡,這是當地人們用辛勤的汗水呈現出來的產業興旺、生活富裕之態。“種了20畝,收入12萬。”正在驕陽下勞作的種植戶笑呵呵地說。
惠安堡鎮是典型的揚黃灌溉區特色農業發展鄉鎮,黃花菜是主要產業之一。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把黃花菜作為重要產業抓好、抓實,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品牌效應日益凸顯,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把普普通通的黃花菜種成了全鎮老百姓的“忘憂草”。
2019年7月,清華大學研究生骨干基層實踐吳忠支隊的10名隊員來到寧夏吳忠,進行為期6周的基層實踐。除了參與到地方公共管理部門的日常工作中外,同學們還深入一線調研脫貧攻堅,針對惠安堡鎮的黃花菜種植產業進行了考察學習。
“遍地黃花”
惠安堡鎮地處鹽池縣西南部,南面與甘肅省相界,西面與區內同心縣相鄰,是一個以農業人口為主的建制鎮。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黃花菜又名萱草花、忘憂草、小人參,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富含硒、鈣等微量營養元素,味鮮質嫩,營養豐富,有止血、消炎、清熱、消食、明目、安神、健腦、催乳、抗衰老功效,還能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可作為高血壓患者的保健菜。
其實,自古以來,惠安堡鎮就有種植黃花菜的傳統,只不過都是零星種植,以觀賞、食用和貼補家用為主,種植區域也僅僅局限于菜園和庭院。
2002年以來,惠安堡鎮部分農戶開始把黃花菜從菜園“搬運”到水田,嘗試規模種植。2008年,種植黃花菜9.3畝的段生虎實現年純收入3.6萬元,嘗到甜頭的他下定決心,把自己承包的近20畝水田全部種上了黃花菜。之后,其他村民紛紛效仿,黃花菜種植一時成為惠安堡鎮農民自覺突破傳統種植模式的有益探索。
惠安堡鎮黨委、政府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當即組織干部進行調查了解,同時聘請專家研究論證。
在土地資源方面,惠安堡鎮土地廣闊,有7.6萬畝揚黃灌區,為黃花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土地保障;在水資源方面,抗旱節水的黃花菜每畝每年僅需215方水,可節水50%以上;在產品質量方面,惠安堡鎮位于寧夏干旱帶,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產出的黃花菜含糖量高、條紋清晰,具有菜條長潤、花蕾飽滿、肉厚味美、爽口筋道等特點;在經濟效益方面,目前黃花菜市場供小于需,市場價格逐年攀升,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和產品深加工的產業化發展,經濟效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理論和實踐都充分證明,我鎮的土壤條件、灌溉條件、氣候條件以及國際國內供不抵需的市場條件都十分有利于黃花菜種植。”惠安堡鎮黨委書記陳有強告訴《科學新聞》。
據此,惠安堡鎮黨委、政府果斷將黃花菜確定為本鎮的重點扶持發展產業,在全鎮范圍推廣種植,并積極爭取縣財政種植補貼和相關部門的支持。
做大做強
為把黃花菜產業做大做強,將其發展成為特色支柱產業,惠安堡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過切合實際的做法,有力促進了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首當其沖便是要強化引導。為了轉變農戶觀念,惠安堡鎮組織村干部、黨員先行先種,每年組織一次由鎮村組干部和農民代表參加的黃花菜產業發展觀摩活動,請種植成功戶實地講解、算賬對比,轉變農民傳統種植觀念。
“我們通過鼓勵土地流轉等方式,轉變小戶分散種植的習慣,形成規模種植,發揮產業集聚效應。”陳有強表示。
同時,針對黃花菜種植前期投資大、前兩年收入少的實際,惠安堡鎮及時爭取縣財政提供的每畝700元的種苗補貼,分3年補貼;在水權分配中優先考慮黃花菜種植戶,為其爭取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從而減輕了種植戶負擔,提高了種植積極性。
有資金了還不夠,技術支持也同樣關鍵。每到黃花菜種植、采摘季節,惠安堡鎮都會請技術員進村入組,開展技術培訓,并選派農業服務中心人員到種植大戶包點指導。
“我們發動黨員和種植大戶,成立了永昌等多家黃花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其服務種植戶的作用,實現了從種苗采購、栽培、田間管理、施肥、采摘、晾曬、儲存到銷售的全程服務。”惠安堡鎮鎮長文建雄介紹。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不再適用。為了能更好的推銷自己的產品,各個商家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對此,惠安堡鎮立足自產黃花菜的品質優勢,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引進寧夏坤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確立“坤美”等品牌效應。
未來可期
目前,黃花菜產業已經成為惠安堡鎮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并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基地+黨員+農戶”的良性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發展道路。
現在的惠安堡鎮先后建成了隰寧堡、大壩、狼布掌、杜記溝4個黃花菜種植基地,打造了國道338、國道211沿線的黃花菜產業帶,成立了永昌等13家黃花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惠安堡村、楊兒莊村、隰寧堡村、大壩村、杜記溝村、狼布掌村、林記口子村、老鹽池村8個村級黃花菜晾曬廠,同時配套黃花菜種植金融貸款和保險等保障措施,推動黃花菜產業發展。
“現在我鎮黃花菜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盛產期黃花達2.5萬畝,可實現年純收入1.3億余元,全鎮人均從黃花菜產業中增收6600元。”談及黃花菜的產銷情況,惠安堡鎮特色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東浩難掩自豪。
在田間地頭,支隊成員與當地黃花菜種植人員、惠安堡鎮的基層干部進行了充分交流,大家就黃花菜的種植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了深入討論,支隊成員更針對當地黃花菜的種植方法提出了三點看法。
“首先我們思考的是,惠安堡鎮能否與當地的大學或農業研究所建立相關的科研合作站,就如何提高產量和口感等方面進行研究。”清華大學研究生骨干基層實踐吳忠支隊成員丁濤表示,“此外,也可以舉辦經驗交流會,組織鄰近縣市的黃花菜種植專業戶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
其次,支隊成員還建議惠安堡鎮進一步擴大宣傳,利用產品優勢,建立自己的黃花菜優勢品牌,形成品牌效應。
“第三,就是能否發展以黃花菜文化為基礎的旅游產業。”清華大學吳忠支隊成員王鉉皓告訴記者。
黃花菜既可以作為觀賞花,也可以走進百姓的餐桌。建立以黃花菜為基礎的農家樂,發展旅游項目,讓周邊群眾在周末閑暇時來養殖基地參觀黃花菜田,采摘黃花菜,品嘗黃花菜美味等,都有可能實現二次增收。
清華大學同學們的建議也得到了惠安堡鎮的高度重視。“我鎮在今后的黃花菜產業發展中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同時積極引進產品深加工企業,規范管理,走‘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知名度,樹立品牌效應,真正讓黃花菜成為我鎮農民增收致富的‘忘憂草’。”陳有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