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預計,每20年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就會翻一倍。但從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由于當地教育水平高、人群健康意識普及,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率已逐漸走低。
對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郁金泰表示:“由此可見,阿爾茨海默病可防可控,這樣的現實令我們都很驚喜,相關研究也應該更著重于預防。”
近日,郁金泰團隊聯合國內多家研究機構以及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的該領域知名學者,對現有研究證據進行了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制定了全球首個阿爾茨海默病循證預防國際指南。
該指南對于阿爾茨海默病預防策略的制定具有重大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英國醫學雜志》子刊《神經學、神經外科學與精神病學雜志》。
提出21條推薦
上述聯合團隊從44676項研究中,篩選出符合入組標準的研究做循證醫學分析。其中涉及104項可調控因素和11項干預因素,最后形成21條具有I級推薦證據的阿爾茨海默病預防推薦指南:19個影響因素/干預措施被列入I級推薦建議(10個影響因素/干預措施具有A級證據水平);2項干預措施并不推薦(III級推薦)用于阿爾茨海默病預防,即雌激素替代療法(A2級證據)和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B級證據)。
值得注意的是,預防推薦指南中一些推薦具有顛覆性意義。如過往認為女性發病率較高可能與絕經有關,但研究發現并非如此,因此不建議絕經后婦女服用雌激素替代療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老年人過胖、血壓過低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病嗎?指南指出,相關認知不該“一刀切”,65歲以上人群體重減輕,出現身體質量指數(BMI)下降趨勢,發病風險反而增高。
郁金泰提出,以上多個基于循證的臨床建議的聯合應用可能是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最佳選擇,未來應開展真實世界大樣本研究,致力于探尋I級推薦A級證據的多項建議的最優化組合,著重關注尚未發病但具有癡呆高風險的人群,盡快建立全方位和個體化的最優預防策略。
健康生活最有用
北京老年醫院精神心理一科主任醫師張守字認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最好方法,從年輕時代就要培養愛好運動和正常的休閑、藝術、交友等生活習慣。
對有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老年人來說,要積極地進行治療,去除或控制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患者要積極進行抗高血壓治療;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定期進行檢查和適當治療。
對已經發生腦卒中的患者,應及早進行溶栓治療,并盡早給予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腦代謝等藥物治療,挽救瀕死的腦細胞,降低腦卒中導致的血管性癡呆的發生。
張守字還指出,抑郁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抑郁還會引起人體免疫功能降低,是很多疾病的誘發因素。老年人要時刻保持情緒樂觀,保證規律的睡眠,一旦發生抑郁焦慮的征兆如情緒低落、興趣較少、容易疲勞及心煩意亂等,要及早就診治療。
“努力學習新知識,加強腦力鍛煉,多與身邊的親人朋友接觸,培養一定的興趣愛好,有助于緩解身心壓力。”張守字特別提到,老年人一定要勤于動手,特別是針對手指靈活性的鍛煉。還要勤于用腦,這對于預防老年性癡呆及精神類疾病是有幫助的。
“六藝”可陶冶情操、益智健腦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一些精華對修身養性益處頗多。如“六藝”就是倡導積極樂觀的生活,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等身心疾病很有幫助。
“六藝”的大意是要知悉“禮、樂、射、御、數、術”等技能,對應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愛好和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業余時間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參與琴棋書畫、唱歌跳舞活動,不僅能陶冶情操,也能益智健腦。”張守字表示。
“禮”,按照現代的詮釋是社會交際及內心自省的過程。老年人退休后交際圈變小,但和新老朋友相處相伴、參加社會活動,會體驗到自我價值,不再為名利所累,奉獻自己的專長。“這樣能讓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釋放,讓人生有一些全新的體驗。”張守字告訴記者。
“樂”,即音樂和舞蹈。音樂與人類文明的軌跡如影相隨,是不同民族文化的標簽。當今時代,音樂的形式百花齊放、雅俗共享,老年人可以在公園唱歌、在街頭舞蹈、參與老年合唱和彈奏樂器。研究發現,音樂治療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有很大好處。
“射”,古代為射箭、狩獵,意味著凝神專注、操作技能的培養。“對應的可以是畫畫、陶藝、手工制作、園藝等創造性活動。”張守字指出,多動手、勤用腦不僅能豐富晚年生活,同時也能適當刺激神經系統的多個環節,激活和興奮相應腦區的功能。腦功能核磁共振研究顯示,腦區各個功能區域興奮性和聯絡通路會受到外界視覺、聲音及觸覺的刺激,適當刺激可保持神經活動的興奮性,對阿爾茨海默病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御”,即為駕車,意味著靈敏的軀體反應能力,包括視、聽覺和動作的完美協調?梢詫幕顒訛楝F代體育運動、跳舞、打太極拳等。適當的運動對預防抑郁等心理疾患有益。張守字表示,實驗證明運動可以緩解焦慮、抑郁的情緒。
“書”,意味著語言和閱讀,博覽群書,勤用腦。可以通過練習書法、畫畫、攝影及參加一些傳統文化活動,鍛煉語言文字能力。
“數”,即數字、數學。延伸為現代的技能是執行功能及思維分析綜合能力,具體的行為可以是下棋、玩牌、上網、理財等。一般情況下,人腦的左側半球側重于語言等功能,右側半球側重于抽象思維及推理功能。“認知障礙的老年患者受損的功能往往是執行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因此鍛煉這方面技能對預防老年人身心疾病的好處不言而喻。”張守字表示。
平日預防吃點啥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與飲食有一定關系,乙酰膽堿、自由基、異黃酮等物質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機制密切關聯,合理膳食有助于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
北京老年醫院副主任營養醫師姬長珍告訴記者,維生素E、C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的作用。因此,建議老年人多攝入富含維生素E、C的蔬菜水果,如馬鈴薯、番茄等,并適量食用植物油,這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有一定作用。
研究發現,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與機體葉酸、維生素B12的缺乏有關,因此老年人應保證B族維生素的攝入量,同時食用新鮮的綠葉蔬菜。維生素D具有多靶點的神經系統保護作用。姬長珍建議,要多曬太陽并適量補充維生素D。
阿爾茨海默病還可能與大腦缺乏乙酰膽堿有關,因此老年人應多攝取膽堿和卵磷脂豐富的食物,如卵黃、麥胚、豆類、花生。此外,大豆含有豐富的異黃酮、皂甙、低聚糖等活性物質,具有預防老年期癡呆的功效。“動物的肝臟也有助于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可適量食用。”姬長珍說。
“魚類等深海食物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多吃魚類可以預防阿爾茨海默病。”姬長珍提醒,平時飲食過飽可能也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老年人應做到食不過量,維持適當體重。
既往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額葉顳葉等相關大腦功能區,鋁的含量會增高。動物實驗也提示,給予過量的鋁負荷后,貓的行動會變得遲緩。因此,一定程度上認為,阿爾茨海默病與鋁的過多攝入有關。
對此,姬長珍建議,要合理使用鋁制炊具,少吃或不吃含鋁的食品,如粉絲、油餅、油條等油炸食品。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制酸藥、降血脂藥、止痛、止瀉藥等,也會造成鋁的過多攝入。因此,含鋁藥物要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