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 唐琳 問煬 來源: 發布時間:2020-6-8 14:24:39
科技支撐,跑出戰“疫”加速度

  農歷大年初四這天的清晨,當大多數人還處于睡夢中時,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早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所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核酸提取儀等已裝備了全國500余家醫院和疾控中心,助力疫情防控。

  這僅僅是西安交通大學抗擊疫情的一個縮影。當前,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們敢于迎戰、出動出擊,以人民為中心、以科技為支撐,跑出戰“疫”加速度。

 

與病毒賽跑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由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彭年才于1997年創辦,公司以科技研發為基礎,主要從事生物醫學基因診斷產品、檢驗儀器、治療儀器等醫療器械及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和銷售。

  “1月12號,拿到基因序列之后我們第一時間啟動了研發工作。”彭年才告訴《科學新聞》。他帶領團隊在最短的時間里開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設備和試劑。

  “天隆PANA9600S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可直接適配天隆新冠病毒采樣保存管,無需二次轉移樣本。在核酸提取結束后,自動構建PCR體系,無需手工操作,1個小時左右即可出具檢測結果。”彭年才介紹道。

  “春節期間,我們公司全面開啟生產模式,全力以赴與疾病賽跑,開足馬力保障檢測試劑盒的生產和供應。”最新數據顯示,該公司已累計發送檢測設備近300臺、配套的核酸檢測和提取試劑數110余萬份,并陸續檢出了云南、四川、陜西等多個省份的首例陽性確診病例。

  疫情當前,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因人員聚集引發的交叉感染,讓廣大市民更快、更便捷地尋醫問診,西安交大數學與統計學院醫學人工智能團隊在教授徐頌華的帶領下,開發出在線健康咨詢、問診與新冠風險篩查系統。該系統可實現患者直連交大二附院相關科室資深醫生,進行遠程健康咨詢、問診與新冠風險篩查。系統自2020年2月1日零時上線以來,截至2月3日24時,已為5500余人次提供咨詢、問診及篩查服務。

  在對抗疫情面前,政府、組織、個人都竭盡全力,作為尖端科技象征的人工智能技術,也勢必投入到這場狙擊戰中。

  西安交大機械學院教授梅雪松團隊開發出體溫篩查巡檢機器人、無人消殺巡檢機器人等系列產品,已取得應用。

  “體溫篩查巡檢機器人搭配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通過先進的AI算法,具有人臉識別功能,同時自動追蹤抓取多個發熱人員,具有環境適應性強、測量精度高、可實現7×24小時智能監測預警。”梅雪松介紹道。機器人的運用,極大地降低了工作組人員的工作強度和暴露風險,并可實現對歷史數據的回溯、數據分析等。

 

竭力防控風險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馬知恩曾率領一批專家晝夜攻關,建立了“非典”流行趨勢預測動力學模型和優化控制模型,并對“非典”未來的流行趨勢作出成功的分析預測。

  如今,同樣是疫情蔓延,以肖燕妮教授為代表的交大“數學人”再次挺身而出,聯合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磊等國內外科研力量,基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機理、密切跟蹤隔離和“封城”等策略,建立了傳播動力學模型,預測全國疫情流行趨勢,發現了湖北省“封城”措施可以降低7成感染,進一步說明了湖北省“封城”的有效性與及時性。

  目前,肖燕妮團隊正在分析各省的疫情趨勢,評估“春運”過后人口流動可能導致的二次爆發風險,將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理論支撐。

  2月4日,春城昆明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某檢查點。公安民警正在通過掃描身份證對過往人員進行檢查,不到一秒鐘的功夫,就鎖定了一位高風險人員并及時隔離。該人員并不知道,他返鄉時所乘列車前排乘客已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而這一切都是得益于管理學院副教授劉躍文為云南省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預測模型與系統。

  2月3日,該系統正式上線,部署應用到4000多個檢查點,截至2月10日已經累計排查了30多萬人次,識別出100余名高風險人員,為有效阻斷疫情傳播作出了貢獻,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認可。

  “該模型基于個人的旅行數據,自動分析其是否到過疫源地、是否與疫源地人員接觸、是否與已感染病例接觸等多項指標,計算其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指數,并預警高風險人員。”劉躍文談到。系統通過掃描身份證、網頁查詢、批量計算等方式投入實戰應用,查詢一個人不到一秒鐘,能夠快速鎖定風險。

  “用科研服務社會是我們一貫的堅持。在疫情擴散的當下,用大數據開發預測模型和系統,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劉躍文堅定地表示。

 

積極建言獻策

 

  疫情期間,西安交大發布“疫情專題征稿信息”,面向相關學科征集有關疫情的高水平決策建言。

  專家學者們積極反應、主動作為,圍繞疫情分析、疫情防控、風險防范、政策法治保障、輿情影響、社會風險、消費評估、經濟社會發展等方向,提出諸多有價值的建言獻策。

  作為民革中央委員,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杜海峰教授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經驗總結提出了思考,并著眼“停課不停學”網絡直播實際情況給出了四點建議:統籌疫情之中和疫情之后的學習、統籌高年級和低年級的學習、統籌集中資源和分散資源以及重點關注特殊群體,顯示出同心抗疫中民主黨派人士的責任擔當。

  “重大疫情事件發生后,新聞輿論場也是戰場。”新聞與新媒體學院院長李明德教授認為,當前疫情網絡輿情爆發,自媒體信息復雜多元,主流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弱化。他與團隊成員提出了在重大疫情應對中主流媒體輿論監督與價值引導應遵循的若干條具體策略。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永勝發表《人民生命重于泰山 疫情防控頭等重要》《抓好“最關鍵的問題” 做好疫情防控頭等大事》等文章,明確指出,“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通過這次大考,及時發現問題和突出矛盾,找到病根,不斷優化、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用現代化的治理效能戰勝這場疫情。”

  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正以科技為支撐,跑出戰“疫”加速度,為早日戰勝疫情源源不斷地貢獻“交大力量”。■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0年2月刊 教育)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