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發布時間:2020-9-13 4:53:36
來自科研經費管理一線的聲音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嫦娥四號首次登陸月球背面,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國產航母駛向大洋,“雪龍2”號首航南極,北斗導航全球組網提前完成,5G商用加速推出,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

   這些科技成就凝結著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彰顯了砥礪奮進的中國力量;同時,這些科技成就背后也離不開強有力的科研經費支撐。如果說科技成就是果實,科研經費就是促進科研之樹茁壯成長的水分和養料。

   近年來,我國科研經費占GDP比重逐年增加,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占GDP比重2.19%。在科研經費逐年增長的背景下,如何用好、管好科研經費,最大效率發揮科研經費對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變得越發重要。

   科研經費管理要順應國家科技體制改革方向,依據國家促進科技發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規范科研經費管理,落實國家相關政策。

   一方面,要落實“放管服”,把科研人員從報表、報銷等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根據科研活動特點建立符合科研規律的管理制度,為科研人員在項目預算編制和調劑、經費支出、財務決算和驗收、項目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過程專業化服務,使科研人員能潛心從事科學研究。

   另一方面,要搭上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快車,通過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智能云財務系統,大幅提升財務報銷、支付效率。要積極構建財務共享模式,將財務工作中某些事務性的功能集中處理,以達到規模效應,降低運作成本。

   同時,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將績效管理覆蓋所有財政資金,貫穿預算編制、執行全過程,以便更有效地組織和協調科研活動,完成既定的科研目標。

   科研經費管理也要做好會計基礎工作,保證科研經費的合理使用,為科研經費管理提供數據資料和決策依據。

   毋庸置疑,這些改革舉措將給現有財務工作體系帶來根本改變。未來,財務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還需要業財融合,為科研機構進行預算預測、內部控制、績效管理和決策支持,成為新一代財務管理者。

   當然,要回答好新時代科研經費管理這份考卷,還需要堅持問題導向,點線面結合,從一線實際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本期雜志選取了部分來自科研機構一線財務人員的實踐案例,從落實“放管服”,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內控建設,財務信息化、智能化建設,財務整體轉型等方面,對科研經費管理體制改革的經驗和探索進行全方位梳理,希望能給科研經費管理體制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鑒與參考,助力科技創新迸發出更大活力。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0年6月刊 社論)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