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后,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內控管理的新時代,加強內部控制對我國科學事業單位在市場化條件下的穩定健康發展,促進我國科研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在本文中,我們詮釋了科學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涵義和業務管控領域,將內控與風險相結合,舉例分析了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在內控業務層面上的風險、形成原因及可能導致的后果,并提出了管控措施。最后,就新形勢下如何提升科學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水平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對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減少財務風險、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在科學事業單位中的作用起到重要作用。
內控的含義和領域
財政部在2012年公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中指出:“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單位的內部控制對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國有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著重要意義,這也是內部控制的目標。
內部控制重點監督適用有六大管理業務領域,其中與財務部門直接相關的領域主要包括預算業務管理和收支業務管理。財務風險也存在于預算業務管理和收支業務管理領域之中?茖W事業單位是從事科技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大多數科學事業單位是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以財政經費為主要資金渠道。很多科學事業單位認為所從事的工作是一種社會公益性服務,因而缺乏風險意識,對內部控制設計和實施沒有主觀能動性,無法發揮財務內部控制和監督的作用。因此,如何將風險防控與內部控制相結合,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與風險防控體系,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成為科學事業單位的迫切需求。
財務風險分析及管控措施
財務部門的職能是負責科研、行政經費的預算和決算,對經費的日常收支進行核算和管理,參與單位內部經濟管理,實行會計監督,定期進行財務綜合分析,并提出財務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在進行預算業務管理與收支業務管理時會產生一定的風險,下文對這些風險進行舉例分析,并具體說明如何控制風險。
第一,預算編審與批復方面,預算編制不科學可能導致業務活動與財力支持脫節?茖W事業單位在編制預算時應當掌握科學的方法與程序,保證預算編制及時、項目細化、內容完整、數據準確。
首先,單位編制預算人員應當及時學習預算編制有關政策,全面、正確掌握相關規定。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建立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等管理制度,要按照預算年度的工作任務和財力狀況因素精準編制,減少差異,確保預算編制質量。
其次,單位應當完善建立內部預算編制部門或崗位的溝通協調機制、預算管理決策機制,與單位的其他職能部門和課題組協同完成預算管理目標和任務。制定工作計劃,按照節點提前統計上年度及本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確保預算編制部門及時取得和有效運用與預算編制相關的信息,根據工作計劃細化預算編制,按照規定進行預算各項目的討論,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
第二,預算執行方面的數據和信息是財務分析報告重要內容之一,如果單位未按照批復的預算安排各項收支,可能會受到上級單位的懲罰。財務部門應按照時點對單位的總體運行經費和項目專項經費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為單位領導指導預算管理工作提供財務數據支撐。
首先,針對預算執行差、受到懲罰問題,財務部門要把其列為財務管理的重點工作之一,按照上級單位部署,在保證財政資金安全和遵守經費管理規章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推進實現預算執行率和結轉結余目標。
其次,財務部門應該定期或應課題組要求,向課題組通報財政資金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建立預算執行分析機制,加大財務數據的分析深度,提高財務信息發布頻率,以利于預算執行的推進。將預算執行緩慢、預算執行不均衡和結存資金較大的項目作為預算管理工作重點,召開預算執行分析會議,與相關職能部門和研究部及時溝通,研究解決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提高預算執行的有效性。
第三,事業收入方面,由于沒有明確的制度或者未深刻理解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造成收入未及時入賬或收入金額不實,甚至導致私設“小金庫”情況發生?茖W事業單位應合理設置崗位,明確相關崗位的職責權限,收款、會計核算等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財務人員應當及時學習并貫徹落實最新會計政策,確保核算遵守會計相關制度。
首先,按照各職能部門職責將收入進行歸口管理,由財務部門統一進行會計核算,嚴禁設立賬外賬。收入的總體和分解目標按年度納入單位內部年度經費收支預算,職能部門依據部門職責予以落實,實現收入目標。
其次,業務部門應當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協議簽訂后,及時將合同等有關材料提交科技部門,并且按照工作進度及來款情況到財務部門開具發票或者收據作為賬務處理依據,確保各項收入應收盡收,及時入賬。財務部門應當定期檢查收入金額是否與發票金額或合同約定相符;對應收未收項目應當查明情況,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催收責任。
第四,事業支出方面,由于支出申請與資金支付未按規定進行審批,或單位違反不相容崗位分離的設置原則審批報銷、財務審核單據不嚴格等造成支出監管不力風險,甚至會出現侵吞公共財產和浪費資源現象?茖W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借款報銷管理制度,明確支出審批權限及報銷流程,按照規定辦理支出事項。通過完善單位財務內控制度,保障財務資金使用效果,進而防范科學事業單位的支出風險。
首先,加強支出審批控制。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審批制度,設置合理的內部審批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單位應當按照支出業務的類型確定財務內部審批的范圍及金額,并明確財務審批流程。審批人應當在授權范圍內審批,不得越權審批。明確內部審批、審核、支付、核算和歸檔等支出各關鍵崗位的職責權限,根據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設置原則,杜絕兩個相互制約的崗位由一人兼職。
其次,制定符合單位實際的借款報銷管理規定。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支付控制,明確報銷業務流程,按照規定辦理資金支付手續。強化財政資金支出管理力度,不隨意擴大支出范圍。根據報銷科目類別全面系統梳理業務,重點考慮流程中的風險點,勾畫業務流程圖,形成風險矩陣文檔,設置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
再次,加強支出審核控制。支出憑證應當是能夠反映支出明細內容的原始單據,超出標準規定的支出事項應由經辦人出具說明并進行審批,確保與經濟業務事項相符。財務審核人員應全面審核各類單據,重點審核單據來源是否合法,內容是否真實、完整,使用是否準確,審核報銷事項是否符合預算,審批手續是否齊全,并根據政府會計準則進行核算入賬,歸檔原始憑證。
完善內控的幾點建議
第一,完善科學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頂層設計。
科學事業單位要完善和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樹立“制度樹”概念,按照制度的級次做好劃分,建立規范有效的制度體系,將內部控制方面的制度貫穿于單位的所有經濟活動之中。
單位還應當設置合理的崗位,明確相關崗位的職責權限,不相容崗位應相互分離,崗位之間應有效制約和監督。單位的各個職能部門分別屬于內控業務層面的不同領域的控制主體,應該加強協同,確保單位每項工作的開展和實施都經過了有效內控流程,增強工作的流程性、規范性和科學性,避免工作的隨意性。
制度建設要與時俱進,一方面要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積極引進先進的內部控制手段;同時也要適應我國國情,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最新的文件要求。通過制度建設,最終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
期望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頂層設計提升科學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水平,為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提供必要的基礎,體現科學事業單位治理的現代化,提升服務效能。
第二,探索內控建設與信息化結合。
科學事業單位應當全面分析本單位主要業務流程,制定詳細的業務流程并形成標準的流程圖,分析資產采購、“三公”經費等關鍵領域風險點的內部控制措施并形成風險防控文檔。循序漸進地將內部控制及流程與單位內部現行的ARP系統、OA系統等結合,形成一個科學系統的信息化平臺。通過信息系統將內控制度流程化,嵌入信息系統之中,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等工作,及時準確傳遞信息,實現內控的程序化和常態化,改變目前人工及線下操作多的局面,以內控實施促進單位的管控效率,提升管理效果。
第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工作機制。
單位應該建立內部控制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組織協調、全面推進內部控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制定全面推進內部控制建設的實施方案,并制定符合單位實際條件的內控工作實施步驟。單位的領導應高度重視內控工作,一把手應親自督促、檢查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開展。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應根據職責分工,推動主管工作領域的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與有效實施。只有領導大力支持內控工作,各職能部門才能有效溝通、順利銜接?茖W細化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明確牽頭部門,提高內控管理意識,明確工作目標、原則和任務。部門負責人對主管業務領域的內控制度建設負總責,部門崗位人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員參與。發揮單位內部的監督力量,有效保證內控制度的有力執行。
總之,內部控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任務。科學事業單位要對本單位內部控制方面的現狀和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要重視內部控制與風險防控的聯系,以財務風險為導向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工作機制,完善內部控制的制度建設,實現對財務風險的管理和防范。要實現內部控制建設的常態化,通過良好的內控規范單位的行為,提升我國科學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及我國的科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