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泉琳 來源: 發布時間:2020-12-17 20:31:10
冰川融化:引發山體滑坡的“稻草”

   6年前,黑沙灘作為美國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最美麗的海灘之一聲名大噪。

   沿著這片由碎石和苔蘚混合而成的沙灘向前漫步,不一會兒便到達了Coxe冰川的邊緣:這是一條4英里長的冰河,從山上流向大海。

   可如今,這里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Coxe冰川已經從一個山坡上“撤退”了,留下一堵巨大而松散的巖石墻聳立在海灘上,幾乎每年都有部分巖石墻崩塌到冰川河中。現在,很多人都不敢再來海灘,包括以前每年都將游客帶到這里游玩的生態旅游公司。

   Coxe冰川相對較小,然而發生在其身上的事件卻值得深思。專家們表示,它們反映出在阿拉斯加和世界其他山區的消退冰川附近,山體滑坡正在增加。

   冰川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消融,地質學家們坦言,這是造成滑坡的原因之一,其中一些滑坡的規模大到足以阻塞河流,或在湖泊或海洋中引發致命的海嘯。

   在非營利性科學咨詢組織Ground Truth Alaska執行董事Bretwood Higman看來,這是氣候變化潛在的危險副作用,需要更多研究才能完全理解。“這肯定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

   Higman已經對阿拉斯加的海嘯和山體滑坡進行了長達20年的研究,他相信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冰川的退縮會破壞山坡的穩定性。

   不僅如此,這還可能產生嚴重的危害。2020年5月,Higman和其他十幾位地質學家曾警告威廉王子灣社區的居民,Coxe冰川附近的一個更大的山坡似乎很容易崩塌。而靠近退縮的Barry冰川附近的那一處山坡可能會直接滑入大海,并產生高達600英尺的海浪,給50英里外的城市帶來潛在的毀滅性海嘯。

 

廣泛的威脅

 

   Higman指出,潛在的Barry冰川滑坡攜帶著類似于2015年在塔恩峽灣發生的大規模事件的標記。

   2015年,在威廉王子灣東南150英里處的塔恩峽灣,邊坡下滑掀起了633英尺高的巨浪,并引發了海嘯,將8平方英里的森林夷為平地。雖然這些事件通過后期分析,發現是由多種原因觸發的,但這樣的斜坡可能會從緩慢的蠕變變為快速移動的滑坡。

   作為對今年5月警告的回應,阿拉斯加楚加奇國家森林保護區官員建議公眾避免前往風景秀麗的哈里曼峽灣——這里曾是娛樂和旅游活動的主要場所,為阿拉斯加中南部地區帶來收入。整個夏天,州和聯邦的地質學家們都在忙著了解更多信息,以便保護當地居民。

   “人們的反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與森林服務及其他機構一起評估這種危險的Higman坦言。

   他說,山體滑坡的不可預測性給人們帶來了挑戰,因為一些崩塌的山坡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而另一些山坡會在原地不穩定地待上幾十年甚至更久。這使得公共信息的傳遞變得復雜,也讓居民和旅游經營者的生活變得困難。

   如今,阿拉斯加瓦爾迪茲市的市政官員警告稱,最近在距離威廉王子灣東側的惠蒂爾90英里處的Valdez冰川發生的事件可能會造成類似的破壞性威脅。今年夏天,兩場大型的“分離事件”使半英里長的冰川分離,這可能會破壞鄰近斜坡的穩定性,并增加未來發生滑坡的風險。

   瓦爾迪茲市緊急事務主任Aaron Baczuk詳細描述了冰是如何在整個峽灣范圍內崩裂的。緊接著,Baczuk和當地運動用具商合作發布了視頻,警告在該地區劃船的旅行者滑坡進入湖中并引發危險海浪的可能性。他們之所以認真對待潛在的威脅,是因為已有前車之鑒:2019年,3名皮劃艇運動員正是在冰掉入湖中后喪生的。

 

永久凍土的因素

 

   一項繪制于2019年的阿拉斯加冰川灣滑坡災害地圖指出,冰川退縮是造成山體滑坡的一個因素,但高海拔永久凍土層的融化同樣不可忽視。

   在這個過程中,與山峰連接在一起的冰凍巖石和水隨著溫度的上升不斷軟化,使得斜坡更容易受到降雨、融雪、地震和其他力量的影響。

   “融化導致巖石強度發生變化。”地質工程學研究生Erin Bessette-Kirton解釋道,“它使水和熱量能夠傳遞到巖石深處。而且它將凍融作用轉移到更深的物質中,從而形成不穩定的環境。”

   將視線轉回威廉王子灣地區。在過去的兩年里,5起可能與永久凍土融化有關的大型山體滑坡已經撕裂了楚加奇山脈的高峰。

   山體滑坡越來越多地沉積在高山冰川上的“大黑斑”(在衛星圖像上可以看到),這與高山永久凍土的融化是一致的。Higman對此表示贊同,同時他警告道,事情并非總是那么簡單。

   “這些山脈上有很多事情在發生。”他說。降雨、融雪、氣溫升高、地質構造和地震以及冰川的崩解和永久凍土的融化,都各自施加壓力。“氣候變化是其中幾種力量的基礎,但當談到山體滑坡時,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像很難把任何特定的颶風或野火完全歸咎于氣候變化一樣,我們同樣很難把特定的山體滑坡歸因于氣候變化。但值得注意的是,永久凍土的融化與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案例相關聯。

   研究人員推測,永久凍土融化是導致2017年瑞士阿爾卑斯山脈Pizzo Cengalo大滑坡的原因之一,那次滑坡導致8名徒步旅行者死亡,并摧毀了Bondo村的部分地區。其還與喜馬拉雅山、安第斯山脈、格陵蘭島和加拿大北極地區的事件有關,那里最近發生了數千次山體滑坡。

   不幸的是,正如在退縮的冰川附近發生的滑坡一樣,由于高山永久凍土層地處偏遠且分布廣泛,因此在沒有進行事先監測的地區經常發生滑坡。

   “非常困難的地形通常很難進入。”Bissette-Kirton說。“而且它在表面上是看不見的,所以你需要在適當的地方放置溫度計并長期記錄以檢測其變化。”

   為了解決“硬數據”不足的問題,美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Jeffrey Coe最近提議對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和其他最有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和永久凍土融化地區的五個“先導”地點進行監測。

 

復合因素

 

   氣候變暖所帶來的迅速變化總是會同時引發多種破壞性力量。

   以2013年發生在印度的“喜馬拉雅海嘯”為例。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創紀錄降雨導致的——由冰川滋養的Chorabari湖湖水不斷上漲,當湖水沖破形成堰塞湖屏障的冰磧時,幾十座村莊被沖毀,6000多人因此喪生。但研究表明,Chorabari冰川的退縮可能也在這場災難中發揮了作用。當冰融化時,它不再支撐冰磧,使其更有可能崩塌。

   在這場災難中也暴露出另一個問題——冰川湖隨著冰川的融化而不斷擴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近的研究已證實了這一點,該研究指出由于冰川的加速消失,冰川湖在全球范圍內擴大了50%,湖泊的變化會帶來不穩定性。

   Higman指出,這些湖泊形成于地勢較高的山區,在這些地區,它們很容易因冰川收縮或永久凍土層融化而發生山體滑坡。

   秘魯安第斯山脈高處的Palcacocha湖是最典型的案例。1941年,這里落下的冰塊引發了海嘯,沖破了湖水的屏障,巨大的“水墻”沖進了Huaraz市,造成1800人死亡。那是在現代社會尚未認識到氣候變化之前發生的事,但是今天,融化的冰川使該湖泊的面積擴大至1941年的許多倍,而且還有成千上萬的人生活在它的下面。

   這些毀滅性的“定時炸彈”,促使Higman和其他人繼續在Barry冰川這樣的地方尋找答案。他說,在過去,研究冰川和山脈需要在數千年的時間尺度上思考,但是氣候變化已經將事件的規?s小到幾十年甚至幾年。

   “走在這條曲線前面更好地理解這些過程,將是一件好事。”他說,“也許通過采取緩解措施,我們將能夠在未來講述一個積極的故事。”■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0年12月刊 綠色)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