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年圣誕節,Barbara阿姨送了我一本詩集。在一頁頁的詩句中僅有一首俳句。對于那些和我一樣不熟悉的人來說,俳句是日本的一種短詩,由三行“五—七—五”音節組成。俳句短小精悍,讀罷卻在腦海揮之不去。它們經常關注自然世界——一首著名的俳句描述的是一只青蛙跳進池塘——因此,立刻作出科學俳句(sciku)很容易。(事實上,作者Mary Soon Lee在8月4日的《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張元素周期表的科學俳句,每個元素都有一首詩。)Sciku是一種易于理解的公眾參與形式。而且我發現,寫sciku可以成為一種職業療法,迫使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研究,并以新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工作。
當上一個博士后工作接近一半的時候,我對自己的未來越來越不確定。我喜歡自己的研究,但合同結束后會發生什么?我還能留在學術界嗎?我有想過嗎?
一天,我在上下班的路上感到無聊,受Matt Ridley所著的《天性與教養》(Nature via Nurture)一書的啟發,寫了一首科學俳句:“性格被蜿蜒的鏈條纏繞/鎖住,或者/也許從出生就開始綻放?”當我發現將一個復雜的主題壓縮成一首喚起共鳴的小詩能帶來滿足感時,“科學俳句項目”(The Sciku Project)的想法就產生了:提供一個在線平臺,讓科學家們可以通過俳句來宣傳他們的工作。我想創建一個網站,人們可以通過這些知識探索、貢獻,甚至學到一些新東西。
我的動機并非是純粹的利他主義。建立網站似乎也是學習新技能和從事科學傳播的好方法——在我職業生涯的十字路口,這些都是明智之舉。如果我留在學術界,這個項目將會提升我簡歷的分量。如果我改變自己的職業軌跡,那么我將獲得一些有用的可轉移的技能。我學習了網站建設的基礎知識,并花時間考慮美觀和頁面可讀性。這些不是我通常會關心的問題,但學習導航和可用性幫助我改進了自己的科學演示。通過“科學俳句項目”,我還練習了科學寫作,發現了社交媒體,并參與了公眾活動。
也許最重要的是,這個項目重新點燃了我對科學的熱愛,并有助于我重新發現自己的動力。我傾向于專注自己的研究,埋頭苦干,注重細節。當一個項目結束時,我發現自己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在理想的情況下,我會同時制定計劃,在完成當前項目的同時規劃下一個項目。在理想的世界里,我會及時了解自己研究領域之外的最新研究。但現實世界充滿了時間消耗,幾乎沒有留下諸如更廣泛閱讀這樣的奢侈空間。
然而,更廣泛的閱讀激發了我成為一名生物學家的初衷。通過創建“科學俳句項目”,我開始意識到這是我的動力所在。通過將我對有趣科學的興趣與自己更有創造力的一面結合起來,我激勵自己從實驗室的工作臺上抬起頭來,重新發現自己最初從事這一職業的原因。
“科學俳句項目”提醒我,還有更廣闊的研究領域。它使我能夠以一種新的、令人振奮的方式從事自己的職業。當我感到迷失和茫然時,它能讓我在項目之間不斷前進。必須定期發布sciku的更新,無論是我寫的還是其他人提交的,都可能是一種負擔。相反,當道路變得崎嶇時,它有助于我大步前進!
Andrew M. Holmes是英國切斯特大學客座講師以及The Sciku 項目(thescikuproject.com)創始人。請將您的職場生涯故事發送至 SciCareerEditor@aaas.org。
DOI: 10.1126/science.358.6365.966
鳴謝:“原文由美國科學促進會(www.aaas.org)發布在2017年11月17日《科學》雜志”。官方英文版請見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8/6365/966。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1年10月刊 科學·職場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