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松 來源: 發布時間:2021-9-4 8:16:46
保護海洋健康 攜手共促海洋可持續發展

   海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和驅動作用毋庸置疑。

   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系統,但是在人類活動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共同影響下,海洋生態系統——特別是近海生態系統發生了很大變化,處于動蕩之中。一些海洋生物異常生長,導致海洋生態災害的發生;海洋生物多樣性降低,海洋漁業資源衰退;海水酸化;海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導致很多區域出現大片的“海底沙漠”,海洋健康狀況的日益惡化對沿海工業、旅游、海洋漁業和人類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

   今年4月,聯合國發布了第二次全球海洋綜合評估報告,對近年來全球海洋生態惡化表示憂慮。該報告指出,自2015年第一次全球海洋評估之后,全球海洋整體狀況依然如故,在很多方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為此聯合國呼吁世界各國,特別是沿海國家加強協調與合作,推動全球海洋治理。

   全球有300多名科學家參與本次海洋評估,為我們展示了海洋生態系統的現狀,初步分析了造成這種現狀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以及如何進行全球合作,以維護海洋健康。

 

人類對海洋仍知之甚少

 

   實際上,我們認識到的海洋的狀態大部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由于海洋的廣袤性、海洋觀測的困難性、全球海洋合作機制尚未建立起來,我們對海洋狀態的認識還很膚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并未展示出來,因為我們缺少這方面的確切數據。

   例如,海底沉積物的狀態。海洋中很多生態現象的發生與沉積物狀態有很大的關系,大量的營養鹽、污染物、很多海洋生物的休眠卵與大量的微生物以及小型生物都儲存在海洋沉積物中,在海洋動力環境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沉積物中的這些物質和生物就會釋放到水體中,很多海洋環境、海洋生物的劇烈變化與海洋沉積物的狀態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在進行海洋評估的過程中,這方面的信息比較少。

   此外,海洋酸化對海洋食物網、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全球海水中溶解氧數量的變動及其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等我們也知之甚少。

   目前,人類對近岸、近海和陸架邊緣海相對了解得多一些,對陸架以外的區域了解得比較少或者很少。然而,全球95%的海洋水深大于200米,90%的區域水深大于1000米,所以加強深海環境的觀測與了解,對于海洋健康狀態的評估至關重要。

   但由于受到觀測方法、觀測儀器、經費投入和認識程度的影響,人們對深海環境缺乏相關的信息和數據。

   比方說,從海洋生物的角度來看,珊瑚礁、紅樹林和大型海藻以及海洋魚類數量的變動,這些生態系統的確對近海生態系統健康極為重要,應該引起全球關注,推動全球共同治理。

   實際上,人類目前對珊瑚礁、紅樹林和魚類的數量變動了解比較清楚、關注度比較高,這是由于這些生態系統相對容易進行觀測,可以通過遙感和相關的海洋活動獲取很多數據,但是對于對海洋生態系統變動起到調控作用的浮游動物和底棲生物的種類與數量變動就缺乏相應的了解,因為很難獲取關于它們的足夠數據。因此,人類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觀測可謂任重而道遠。

 

“傷痕累累”的海洋生態系統

 

   海洋健康受到威脅,一方面來自全球氣候變化,更重要的是來自人類活動。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反映出人類與自然、人類與海洋的關系。深層次問題在于,人類向海洋索取得太多,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持續造成嚴重影響,但是人類對這一切常常處于敷衍和做表面文章的狀態。

   而更為嚴重的問題是人類從海洋獲得的利益正在受到威脅,正在付出慘痛的代價,但是人類渾然不覺,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

   對魚類的掠奪性開發、濕地的破壞、大量污染物的排放,海洋石油開發、海洋礦物開發、有毒物質的排放、海洋溫度持續上升、海水中的含氧量不斷減少、海洋酸化不斷加劇……這些可怕的行為有些至今仍在繼續。

   在對待海洋治理的問題上,有些人依然抱著“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觀念。由于人類對海洋影響的累積效應和長遠效應認識不足,目前在海洋的局部區域已經出現“積重難返”的情況,海洋承載力出現問題,所以出現了海洋生態系統崩潰的跡象,海洋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和產出功能都受到了可怕的破壞。

   更為嚴重的是其對經濟發展、食物安全、食品安全、人類福祉和社會穩定造成了嚴重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藍色經濟”的制約變得更為明顯。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受到海洋健康狀態影響的不僅僅是未來的事情,如果不加以重視和治理,將會直接影響到人類目前從海洋中獲得的利益。

 

推動海洋可持續發展

 

   面對日益嚴重的海洋健康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

   平衡、取舍、停止對海洋無休止的破壞,減輕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和壓力,充分認識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海洋是連在一起的,我們要充分理解建立海洋命運共同體、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面臨的挑戰,強化全球海洋合作,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加重要的是,努力推動認識上的提高、觀念上的改變,政策上的優化、法律上的進步,真正將全球海洋治理、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愛護海洋、保護海洋落實到實處。而做到這一切,離不開沿海各個區域、政府各個相關部門以及沿海各個國家和全球范圍內的共同努力。

   以漁業資源開發利用為例,我們經常會提到為了漁民的生計,要開發利用漁業資源。但現實情況是,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摧毀了大自然母體,海洋漁業資源的減少不僅僅涉及經濟問題,還導致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改變,導致海洋生態災害的發生、海水性質的改變,這對沿海經濟、人類健康產生很大影響。與此同時,漁民的生計也受到嚴重威脅。

   海洋采油事故、污染物的排放、沿海濕地的破壞等事件的頻繁發生,正是人類只看到眼前的經濟利益而造成的嚴重后果,但由此引發的海洋健康狀態的改變,以及由其引起的不良后果是長久的,甚至是災難性的,也許人類花費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金錢和努力都難以恢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人類對這一切仍然熟視無睹,任其發展。

   是時候行動起來,阻止這種行為的繼續發生,至少不能再進一步發生。

   今年全球海洋日的主題是——海洋:生命與生計。如果我們不能保護海洋中的生命,我們的生計就會受到影響,這是一個深刻的主題,需要我們進行認真領會、思考并采取積極行動。■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1年8月刊 綠色)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