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臻 來源: 發布時間:2022-1-25 2:9:45
關于讀研的“干貨”

   很多研究生進校后忙于各種事情,但往往“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最終,或是不能及時發表學術論文、畢業,或是沒時間實習、找工作。

   其實,讀研有方法,指導研究生也有方法,那就是“路徑—目標理論”(Path-Goal Theory)。一個好的導師,應該給研究生設定讀研的目標,指明實現目標的路徑,移除研究生在前進過程中遇到的障礙,給學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以下,我這位“公共導師”就來說說那些關于讀研的“干貨”。

 

每次到達一個油桶,穿越撒哈拉沙漠

 

   有一本書的作者叫博恩•崔西,若干年前他開了一輛車,想穿越廣袤的撒哈拉沙漠。他看到沙漠里有一個廢棄的油桶,而視線所及的遠處也有一個油桶,于是他就朝遠處的油桶開過去。開到油桶處,再往前看,遠處還有一個油桶。就這樣,他一個油桶、一個油桶地開下去,最終成功穿越了撒哈拉沙漠。

   研究生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度過讀研的幾年時光。我有一張照片,那是我在國外做博士后時拍下的,照片里是攤開在客廳地板上的幾排論文。最上面一排是我在復旦大學讀碩士期間發表的英文論文,第二、三排是在美國讀博士期間的論文,最后兩排是在美國做博士后期間的論文。

   你看,求學的路是那么漫長,而一篇篇論文就像一個個油桶,也是一個個航標,把十多年的求學時間切分為一段段旅程。對于研究生來說,油桶就是一個課題、一篇論文、一次中期考核,就是畢業論文、找工作。有了這樣一個個小目標,你就有了奔頭,做事情便不會感到枯燥。

   要善于把整個讀研期間的任務分解為一個又一個“磚塊”,而讀研的過程相當于在積累“磚塊”。我曾對一個博士生說,你的目標是要在畢業前發表4篇英文論文。可如果他在發了兩三篇論文以后,暑假不想做實驗了怎么辦?那就把已經發表的英文論文翻譯成中文,作為畢業論文的相關章節。這樣,他逐漸積累了兩篇、三篇,兩章、三章以后,再花一兩個月寫畢業論文的緒論部分,之后寫結論與展望部分……在整理的過程中,他就會發現,自己的畢業論文從10頁變為50頁、100頁、150頁……能看得見進展,就會充滿成就感,這就是讀博的奧秘。

 

多與你的導師溝通

 

   至今,我仍保留著以前的碩士生與我聯系的電子郵件。有的學生每過幾天就會給我發一封電子郵件,把實驗數據、畢業論文章節或科研論文稿發過來,我也會很快做出回復。這樣,學生能夠始終保持處于正軌,不會在學業上出岔子。

   研究生需要階段性地與導師溝通自己的科研進展,問問導師這樣做行不行、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以確保自己所做的研究是導師認可的,要防止自己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導師所需要的。

   比如,學生把論文發給我后,我會及時做出修改。文稿上通常“一片紅”,充滿了修訂痕跡,旁邊也會標注一些修改意見。經過這樣的修改,論文能夠盡早達到投稿要求,學生也能盡快達到畢業要求。所以,研究生要多與導師溝通,多“利用”導師幫你改論文和設計實驗的機會,確保自己處于正軌,這樣會得到更多的營養,也更能夠茁壯成長。

   除了論文和實驗,遇到其他事情也需要多與導師溝通。比如,如果你想考托福、GRE,或者想“刷”大學英語六級成績,那么你需要事先征得導師的同意,雙方商量出一個方案,看如何在完成好學業的同時把GRE考完,而不是私下去做這個事情。因為如果導師一旦發現,他會很難受,甚至可能會很憤怒,而這會影響到學生的學業。

 

抓住主要矛盾

 

   很多學生入學以后都在想:我所學的專業沒有用怎么辦?我的課題沒有實用價值,不能為人類作貢獻或者不能改變世界怎么辦?在我看來,研究生期間就是兩件事:一是畢業、二是就業,其他事情不要過多糾結。

   我在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讀博士期間,當時已經發表了10多篇文章,但我身邊有一個更厲害的同學。我們要求是5年畢業,他只用4年就畢業了,并且在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上發表了24篇文章,其中以他作為第一作者的文章有13篇。遇到這樣的“超人”同學,讓我多少感覺有點崩潰,覺得自己仿佛是一個失敗者,產生了負面情緒。

   這時,我的老師告訴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美國的教育就是確保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一到兩個檔次。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敗?成功就是你達到了自己的目標,而不是與別人比較。于是,我就一步一個腳印地把自己的研究做好,把文章發出來,后來我獲得了復旦大學的教職。

   第二個例子是我當老師以后發生的。我有一個博士生,是從一個小學?汲鰜淼,他告訴我畢業以后想當教師。一開始,他干活很有積極性,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積極性明顯有所下降,似乎逐漸失去了信心。我對他說,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論是發文章還是拿獎學金。這次談話過后,他開始挑燈夜戰、努力干活,接連發了好幾篇文章,還拿到了國家獎學金,畢業后直接去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做講師,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個例子也說明每個人的基礎是不一樣的,要設定自己的目標,然后朝著這個目標進發,而不要盲目與別人攀比。

   總結一下,關于讀研,第一,每次到達一個油桶,穿越撒哈拉沙漠;第二,多跟導師溝通,確保始終處于正軌;第三,抓住主要矛盾——完成學習、順利就業,其他事情不要糾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讀研切忌雷聲大、雨點小,想得多、做得少,一步一個腳印地把自己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王道”。■

(作者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1年12月刊 教育)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