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9月,《東數西算下新型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白皮書》發布,這是我國“東數西算”工程實施以來,首部算力設施白皮書。
信息化時代,數據呈指數級爆發,在工業制造、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隨著行業的數字化程度逐步提高,算力需求開始急速攀升。
據管理咨詢公司統計,僅自動駕駛對算力的需求,2030年就將比2018年增加390倍,到2035年,主要國家人均算力需求將從今天的不足500GFLOPS(每秒10億次的浮點運算數),增加到10000GFLOPS。
為應對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國內加大了算力能力建設。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達520萬標準機架,在用數據中心服務器規模1900萬臺,全國在用超大型和大型數據中心超過450個、智算中心超過20個。近五年我國算力產業規模平均增速超過30%,排名全球第二。
但隨著算力產業規模迅速增長,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數據的儲存和計算需要大量的設備,儲存和計算中心在東部占地成本較高;設備的運行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我國數據中心年用電量已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左右,且能耗增速是61%,在所有類型的產業里增速最高,儲存和計算中心大量集中在東部進一步增加了東部供電壓力;此外,要實現東西部協調發展,也需要在算力產業上實現規;⒓s化。
要從根本上破解這些問題,只有“東數西算”,也就是把東部地區產生的數據拿到西部地區儲存,在西部地區進行數據分析和計算,然后再把結果傳到東部。
為此,今年初,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我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特別提到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這為“東數西算”工程建設吹響了新的進軍號角。
本期封面文章邀請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從“東數西算”的重要意義、面臨的挑戰、推進路徑、發展前景等方面,與讀者解析探討,以期推動“東數西算”工程為構建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2年10月刊 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