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結束長達數月的研究之旅回來后,伴侶讓我坐下來談談。我離開前不久,我們搬到一起住,在我不在的時候,她一直在考慮我們的未來。“我不想離開多倫多,我喜歡這里,你也是。”她說。我讀博士的第三年,她擔心我的職業規劃會把我們引向別的地方,首先是博士后,然后是教師職位。在內心深處,我知道這場對話即將到來。在那之前,我沒有過多考慮這個問題,但我知道她是對的。比起當教授,我更想和她在一起。
我的伴侶作為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在理論上是可遷移的。但她喜歡工作的醫院、熱愛多倫多(這是陪她長大的城市),并希望與朋友和家人待在一起。她想在我們曾經住過的地方建立我們的生活,讓這座城市成為我們的家。
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我也逐漸愛上了多倫多。街道上的活力令人興奮,作為一個來到加拿大的菲律賓移民,我很享受這里的文化多樣性。但我不知道有什么工作可以在不影響我畢生為之奮斗的學術事業的前提下讓我留下來。
我的伴侶對我們未來的擔憂迫使我專注于自己的職業規劃,并重新評估我一直盲目追隨的學術生涯道路。想的越多,越覺得這條路可能并不適合我。我不喜歡學術界的某些方面,例如學生和教授之間的權力懸殊,以及“只有在學術上取得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普遍觀點。我還意識到學術界之外的許多職業,比如產業和政策領域都有機會在現實世界中產生更快的影響。
我開始通過聯系那些選擇了我覺得有趣的職業道路的博士畢業生來探索各種選擇,要求進行信息性面談。我與風險投資家、能源公司高管、管理顧問、前政客和創業公司創始人進行了交談。我總是以同樣的問題結束電話:“如果你知道現在所知道的一切,那么你會給20多歲的自己提什么建議?”通常,答案是“職業道路并不是筆直或整齊排列的”。重要的是要愿意失敗并轉向新事物,因為這樣做通常會讓你到達更好的地方。
這些談話讓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職業選擇,并讓我知道沒有哪條路是我最感興趣的;相反,我想體驗所有這些職業!從那時起,我開始將職業生涯設想為一系列章節:也許我會從一個選項開始,然后在未來的某個時候轉向另一個選項。這種觀點讓我得以自由探索多種可能性,而不必擔心陷入其中就意味著放棄追求另一種機會。
在研究生院的最后一年,我打算創辦一家公司來開發自己讀博期間一直研究的清潔能源技術。但導師認為這項技術商業化還為時過早,所以我開始找工作。有一天,我在LinkedIn上看到一個政府職位的招聘啟事,一個國家實驗室希望有人來領導技術開發,以幫助加拿大實現凈零碳排放。我沒有在政府部門找過工作,但很興奮。這項工作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影響,而且它的總部設在多倫多。我申請并得到了這份工作。
兩年后,可以自信地說,我的職業轉型對自己而言是正確的。我可能不會永遠做這份工作,但它似乎是畢業后邁出的完美第一步。我熱愛自己所做的一切——每天早上醒來,我都面帶微笑,身邊是我最愛的人,我不會用這來交換任何東西!
Phil De Luna是位于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家國家實驗室主任。您有有趣的職場生涯故事想與大家分享嗎?請發送至SciCareerEditor@aaas.org。
DOI: 10.1126/science.372.6537.98
鳴謝:“原文由美國科學促進會(www.aaas.org)發布在2021年4月2日《科學》雜志”。官方英文版請見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372.6537.98。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2年10月刊 科學·職場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