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熱控分系統主任設計師韓海鷹: |
|
開啟全面建設航天強國新征程 |
|
問:神舟十三號入軌后,與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3 位航天員開啟為期6 個月的在軌駐留。請問我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并實現有人長期駐留有哪些重要意義?
韓海鷹:在我國空間站建造完成之前,目前在軌的空間站只有國際空間站,其由18 個國家建造和運營。由于政治原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拒絕我國參與其中。2022 年我國空間站全面建造完成并實現有人長期駐留,其重要意義之一就是有利于打破國外對我國獲得獨立研究平臺的封鎖。此外,還將使我國航天技術完成由弱到強、我國由航天大國到航天強國的轉變,實現我國的航天夢。
問:對于未來我國空間站的用途,您有哪些展望?
韓海鷹:對于空間站在軌的用途,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第一,可以開展一些地面、在軌衛星無法完整開展的實驗,譬如因為微重力或者無人照料等原因無法進行的實驗;第二,研究人類在失重環境下活動或者生存問題,為后續人類走出地球進行星際探測奠定基礎;第三,空間站可以作為其他航天器的中轉站、維修站或星際探測器的中轉點。
通過以上幾點,我們可以對未來我國空間站的用途做一個展望。
第一,可以開展大量的科學實驗,推動我國空天新技術的蓬勃發展,比如流星回路技術和熱泵技術等;第二,可以開展大量國際合作,推動我國航天事業和世界航天事業的融合,牽引和引領世界航天事業的發展;第三,通過對再生生保技術和在軌維修更換長期駐留技術的驗證,為我國后續研究空間站以及人類星際探測技術奠定基礎。■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2年2月刊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