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論文等出版物是傳播研究結果的主要載體,而作者署名是著作、論文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事關科研人員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的養成,以及風清氣正的良好學風的建設。
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對此,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研究員、北大“博雅青年學者”李明松接受專訪,圍繞學術論文署名規范等話題進行了闡述。
問:如何認識學術論文署名的重要性?在您的學術生涯中,是否聽聞過學術論文署名不規范的相關案例?
李明松:我認為,署名是體現學術貢獻的核心要素。
曾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學習和工作。在這期間,我基本沒聽說過論文署名不當的情況。在美國科研界,個人的學術聲譽是學者的生命線。我想,這可能是總體風氣較好的根源所在。
問:在國際上,論文署名有什么樣的通行規范或標準?這些標準都包括哪些方面?
李明松:論文署名有約定俗成的國際通行規則,但不同的學科或許會有一些不同。例如,專業期刊和協會的作者指南樣本,可以在《自然》雜志、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美國數學學會等網站上查找。
我在國外期間,學校曾組織過相關的科學研究規范培訓,并提供培訓材料,其中就有如何規范作者署名的內容,涉及被列為學術出版物作者的主要標準;關于署名的可接受的范圍,包括用于確定作者順序的不同約定;與署名相關的道德責任;關于署名的挑戰和不當行為等。
有一份培訓材料指出,作者身份在一個人的科研職業生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早在1983年,美國生物學編輯委員會就制定了署名指南。根據指導原則,每位作者必須對論文的內容承擔公眾責任,例如研究的目的、觀察結果的獲得,以及數據如何支持結論等。
目前,討論最廣泛的作者標準是國際醫學雜志編輯委員會提供的標準。其中建議,列入署名的作者應基于對研究的構思或設計作出重要貢獻,或參與數據的采集、分析或解釋;參與重要內容的起草或批判性修改;參與了待發表版本校稿;同意對研究的各個方面負責,以確保與研究任何部分的準確性或完整性相關問題得到適當調查和解決。
問:署名是確定研究人員貢獻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否以您課題組的一篇文章為例,說明如何界定作者的貢獻、公平合理地落實署名?
李明松:課題組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第一作者的貢獻為數據分析、論文正文撰寫和圖件繪制,以及參與討論和修改等大部分實際工作。本人為第二作者兼通訊作者,實際貢獻為思路的提出和總體構想,共同分析數據、繪制圖件、修改論文,以及與共同作者、雜志社溝通。第三、第四和第五作者均全面參與了結果的解釋、討論和論文修改。
署名還涉及作者單位。在論文署名中,按照實際工作完成單位如實填寫即可。資助基金的情況在致謝中按照實際貢獻列入。
問:您認為學術論文署名不規范有哪些表現形式?
李明松:論文署名總體上原則明確,實際操作有很多彈性空間。不規范情況主要有四種:
第一,論文寫作人并非作者。論文寫作人帶著自己的經驗和觀點來呈現研究內容。
第二,榮譽作者。有些論文作者可能對文章的貢獻微乎其微,列入名單中實際屬于贈與或者榮譽性質。這種情況一般對論文或者背后的團隊短期“有利”,對于被列入人而言往往會傷害其聲譽。
第三,作者排序問題。主要根據作者對論文的貢獻大小排序,但實際操作中,某些論文的作者順序未必如此。
第四,通訊作者問題。通訊作者一般是論文思路的提出者和總體構思者。在我待過的幾所美國高校,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學生是第一作者兼唯一通訊作者,這是因為在學術評價上,這樣的成果完全屬于課題組成果。通訊作者方面容易出現不妥的處理方式是,實際構思者不是通訊作者、通訊作者未必是真正能夠對論文負責的人、通訊作者人數過多等。
問:許多論文涉及不同課題組之間的合作。合作產出的論文署名應該遵循什么樣的規則?
李明松:論文合作中,署名應當遵守共同的學術規則,即對論文研究的實際貢獻程度。
理想情況下,主要作者按照貢獻大小依次排序,次要作者的順序可以按照貢獻來排序,或者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通訊作者由能夠對研究負責的人來擔任,如果一個作者不能對全部內容負責,也可能需要兩位及以上的作者來擔任。
問:論文署名除了榮譽和潛在利益,還表明要承擔的責任。如果發生問題了,各相關作者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李明松:一般來說,論文通訊作者應當承擔總體責任,實際開展研究的主要作者尤其是第一作者應當一并承擔關鍵責任。
理論上,如果論文發生問題,所有作者都難辭其咎,留下污點。但是,現在大科學和日益增強的合作使得每個人的專長不同,實際上往往只能顧及部分內容,因此非主要作者是否應承擔主體責任還存在爭議。
問:青年科研人員要培養嚴謹表述、虛心求學的良好學風,您有哪些建議?
李明松:對于論文署名,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國際通行規則,我個人認為科研人員應當積極主動了解這些規則,時刻警惕注意,因為研究和署名關系到自己的學術聲譽。美國的大學往往十分重視對科研人員尤其是青年的科研學術規范培訓,這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做法。
評價機制是最大的指揮棒,把評價交給內行人去做,讓學術聲譽成為事實上的主要參考,是營造良好的科研風氣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此外,很多國際重要雜志要求在論文末尾明確列出每位作者的貢獻,這對于加強署名意識、避免學術糾紛是非常值得推廣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