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 |
|
顛覆性基礎研究資助難以滿足需要 |
|

“真正原創性基礎研究往往是對現有理論的顛覆,并不適合現行以同行評議為基礎的項目管理要求,可能面臨‘無人可評、無從評價、無法決策’的困難。”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指出,顛覆性基礎研究的成果數量雖然少,但意義十分重大,現有的基礎研究支持渠道難以完全滿足其需要。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逐步探索非常規項目管理機制,開展了一些改革試點。“但總體來說,支持開展長周期、高風險、顛覆性基礎研究的資源仍然不足,迫切需要進一步充實。”金力說。
金力建議,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資助主渠道功能,在引導加強基礎研究科學問題凝練上進一步發力,重點加強長周期、高風險、顛覆性基礎研究的支持,不斷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進一步明確基礎研究國家支持體系的功能性布局。在投入環節,既積極爭取國家對基礎研究集中財政投入的增加,也積極爭取企業、基金會等社會支持,加大多元化投入。在支持環節,以原始創新、科學前沿為導向,聚焦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持布局,提高對數理化天地生等基礎學科研究及基礎性研究的支持比例。
探索創新基礎研究長周期支持模式。以凝練高水平基礎科學問題為核心,以“選好人、選好問題”為導向,改革基礎研究的支持模式,設立8至10年甚至更長周期的人才計劃項目,持續穩定支持具有探索精神和發展潛力的科研人才挑戰最前沿科學問題、探索交叉融合領域、沖擊國際頂尖重大科學問題,營造創新生態。
擴大基礎研究支持資助的開放性。進一步深化對基礎研究國際(地區)交流的支持,加強與國外高水平科學家、創新團隊就科學前沿進展與趨勢展開對話和科學思想交流,共同為人類社會對自然的認知作貢獻。加強外國科研人員來華工作的科研基金項目支持布局,建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體系!
(原文刊載于《中國科學報》 2023-03-09 第1版 要聞)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3年4月刊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