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 |
|
加強塑料污染防治措施 |
|

“2020年,我國塑料用量為9087.7萬噸,廢棄量約為6000萬噸。其中,40%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包裝袋、農業塑料薄膜、快餐盒、飲料瓶等,面臨著嚴重的塑料污染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指出。
“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方式的變化、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新冠疫情對一次性醫療及防護用品需求的增加,一次性塑料制品年廢棄量超過2000萬噸,是造成塑料污染的主要來源。”朱永官告訴記者。
他表示,塑料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覷。目前,海洋垃圾中85%是塑料,已在233種海洋生物消化道內發現微塑料顆粒。2015年,包括我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在食用鹽、海產品、啤酒、蜂蜜等食物中均檢出了微塑料顆粒。同時,塑料的生產和使用還加速了溫室氣體排放,超過90%的塑料生產依賴對化石原料的消耗。
“地膜、輪胎顆粒等塑料在土壤環境中不斷積累,直接影響到了土壤的物理化學結構。塑料會吸附農藥、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干預土壤生物新陳代謝,破壞土壤生態系統。”朱永官說。
因此,他建議建立跨部門、區域、流域的綜合協調機制,統籌考慮塑料污染的監測評價、防控措施、公眾引導、國際合作等內容,發布國家塑料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同時,構建塑料全生命周期管控與污染監測大數據平臺。開展塑料污染來源、遷移路徑、生態環境影響及治理措施等研究,評估塑料污染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影響,定期發布監測和調查結果,為有關政府和部門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塑料預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據。
此外,朱永官還建議完善國家塑料污染控制的公眾參與制度,加大塑料垃圾污染信息披露力度,提高公眾對塑料污染的認知,鼓勵公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原文刊載于《中國科學報》 2023-03-13 第1版 要聞)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3年4月刊 封面)